- 在美国看病 [2009/03]
- 在美国考驾照 [2009/03]
- 第一次吃罚单 [2012/01]
- 面签时穿衣服的故事 [2009/03]
- 稀烂的美国航空 [2009/03]
- 闹了一个笑话 [2009/04]
- 魁北克的交通和老城 [2012/04]
- 公路惊魂 [2009/03]
- 闲谈美国的中医 [2009/03]
- 神经病似的同事 [2010/06]
- 美国人的效率 [2009/04]
- 再次参加驾照路考 [2009/04]
- 退不掉的电饭煲 [2012/05]
- 巴拿马纪行 [2012/01]
- 委内瑞拉纪行1 [2010/11]
- 机油漏光了 [2010/06]
- 温哥华印象(一) [2009/04]
- 看鼻炎 [2009/03]
- 遭遇无赖(一) [2009/06]
早就听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人均拥有汽车的数据世界领先,到美国之后算是真正的领教到了。
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距离洛杉矶将近100公里,叫ORANGE COUNTY,这里的华人都把它叫做橙县,可能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地名。但是如果我要是说橘子郡,也许很多人都会“噢”一声,呵呵,应该都是从美国电视连续剧《橘子郡男孩》中听到这个名字的。是的,就是这个地方,风景很美,而我生活的IRVINE CITY更是环境优雅,其治安之稳定名列全美国前五名。
按说工作和生活在这里应该是很令人羡慕的,可是我来到这里之后发现一个大问题:公交系统极不发达,人们上下班或者出游都是开私家车,大街上基本上看不到出租车。如果想要搭乘出租车,只能通过租车中心预约,一般要等上20—30分钟。
从第一次到美国开始,我们出行要么是坐朋友的车,要么就是租车(较长距离,如去洛杉矶),或者通过租车中心叫出租车(市内短途)。通过第三种方式,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士司机。有意思的是,这些司机绝大多数是亚洲人,包括阿富汗人,伊朗人,另外还有一个希腊人和一个波多黎各人。我感觉亚洲人相对要实在一些,而那个希腊人则比较狡猾,我们曾经2次叫到他的车,明显感觉到他带我们绕路了。而波多黎各人则很饶舌,在送我们从洛杉矶开会返回的途中,一刻不停地说着话。当时我坐在前排,另外2个同事坐在后排,由于时差反应已经睡着了,我则饶有兴致地听他东扯西拉,从总统竞选到NBA再到他家的兄弟姐妹,就当是上了一堂听力和口语课。
这些司机当中最多的就是伊朗人,大概有5个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Mike的小伙子。说是小伙子,其实和我差不多大,都30多了,只不过未婚而已。这小子很精明,很会拉生意。其他的司机带我们到目的地之后,都按照计价器上的数字加上10%-15%的小费向我们收费,但是Mike不一样,不仅不收小费,还会主动抹去零头,这让来自武汉的我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家伙。他告诉我们,以后如果需要用车可以直接找他,而不要通过租车中心,这样会便宜、方便些。因此我们经常给他打电话,要他接送我们,一来二去,他对我们的办公室、住所以及经常去的地方都非常熟悉了。
时间长了,我们发现,叫他的车子虽然便宜,但是他经常不守时,说15分钟到,往往要等上20甚至30分钟才能到。有几次我们在住的地方等他,明明头天晚上就已经说好了,可他愣是不到,电话打爆了也不接,总是语音信箱。迫使我们只好另外找车,因而耽误了不少时间。最有意思的一次是:我们在办公室等他,说好10分钟到,我们按时到约好的地方等他,结果他过了20分钟才到,而且车上还带着客人从我们面前一掠而过,到前面的酒店去了。很快他就转了回来,我们以为是来接我们的,谁知就在擦身而过的一瞬间,对我们说要稍等。结果这一等就又是20分钟,把我们气的够呛,直说以后再不找他了。但是过几天还是会去找他,毕竟这小子还是有他可爱的地方,呵呵,当然就是便宜了。
我们坐Mike的车的时候经常会和他交流,最开始交流的结果往往是他听不懂我们的英语,我们对他的口语也不是太明白,不过时间长了之后就好多了。但是这小子经常喜欢纠正我的发音,我想他在美国待的时间长,他的发音应该比我准确,不过等我用随身带的字典一查,才发现我的发音才是正确的,他的发音应该是伊朗英语吧。有趣的是,有一次我们去一个超市买东西,因为都不知道路,我就请一个华人朋友通过电话告诉他路线,结果2人交流了半天都不得要领,不得以,我接过电话。华人朋友第一句就是:“那个伊朗人的英语不行”。呵呵,看来,是不是我的英语水平比Mike高啊。当然这只是玩笑,我的口语和听力还要努力学习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