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层的万般无奈 [2011/12]
- 回国腐败(3)--- 小县城大世面 【组图】 [2013/08]
- 回国腐败(5) -- 北京旅游第一天(天安门、故宫和天坛)【组图】 ... ... ... [2013/09]
- 纽约老正兴—舌尖上的美味 [2012/08]
- 回国腐败(2)--- 地铁、动车、高铁、高速公路及其他 【组图】 ... ... [2013/08]
- 一孔之见侃美国(2)-- 博士后 [2012/03]
- 回国腐败(6)--旅游第2天(北京荷花市场、天津文化街)【组图】 ... ... [2013/10]
- 回国腐败(4)___ 2次借扳手看中国城市人际关系 [2013/09]
- 奥巴马来了! [2015/07]
- 回国腐败(1)--- 一波三折的飞行与打的 【附大量航拍图片】 ... ... ... [2013/08]
- 美女帅哥靓丽纽约,亲情中华闪亮登场(组图) [2015/02]
- 传奇(王菲) [2010/03]
- 《蜗居》的编导演, 你们自己的道德低线在哪里?! (多图) [2009/12]
- 回国腐败(11)--香港,美丽的地方【组图】 [2013/12]
- 【活动报道】品尝钓鱼台月饼 参与习近平联合国讲话座谈会 [2015/10]
- 情人节的夜晚 [2011/02]
- 情网(上)__贝壳缘 (1) [2010/06]
- 情网(上)__贝壳缘 (4) [2010/06]
- 情网(下)_危机(1) [2012/04]
- 【小说接龙】娃娃的婚事 __(4)爱就是心疼? [2010/02]
- 情网(上)__ 贝壳缘(3) [2010/06]
- 网友相见---玫瑰花一样的心情,浪花般的心思 [2009/07]
- 用真情拥抱叔叔(真人真事 原创) [2009/08]
- 小学二年级课文 [2009/04]
- 【小说接龙】娃娃的婚事__(3)平凡心里还有一个她? [2010/02]
- 情网(上)__贝壳缘 (5) [2010/06]
思念如潮时 我们相见欢
10-26-09
当我们讲到思念如潮时,人们想到的是“爱恋得很严重了”,似乎是恋人所专用。朋友之间,是否也会思念如潮?
十月初的时候,看着树叶泛黄,惊觉时光如树叶般随风而逝。心里挂念起珺,我曾特意跑到她的单位所在地,跟她吃了个午饭。
两周过后,她又给我来电话,邀约我家周日去她家吃饭。“Party?” “没有,只是想你和Dr.同学了。”她语气平和而又不容置疑。“我俩不是刚见了?” “废话!我家孩子想你家孩子了,我家先生想你家先生了,我想你和你那两个小宝贝了!”这下,她可是气中带笑了。有友如斯,足已。
情缘,真是奇妙呀。我和珺同学多年,来美后来来往往十来年。两家的孩子年龄相仿,两家的先生性情相似专业相近彼此投缘,一切是那么地自然,一切是那么地温馨。每每想起,我心里总是涌起一股柔柔的回肠百转的温暖和欣慰。
回家跟先生及孩子说起此事,竟是个个脸露喜色,期待起周末的聚会。
终于,孩子们下课了,胡乱吃了点午饭,我们可以上路去聚会了。刚把安全带系上,手机响了。“你快到了吧?”珺的声音一如既往地甜美。 “刚上车呢。” “怎么这么晚哪?” “按你的指示刚买了两条鱼啊” “你怎么不在孩子上课的时候就买好啊。” 得,珺已相见恨晚了。
一路的树叶绿黄红相间,美极了。好像没人留心欣赏。儿女在讨论珺的房子又大又漂亮,先生跟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谈珺和她的先生。
驱车一个多小时,到了!珺的先生开的门,两个大男人在那“久违久违”地神神叨叨着,我的耳朵竖起来听到厨房餐厅里珺悦耳的笑声,还有一个柔和而厚实的男中音!“Dr.叔叔也在。” 女儿好高兴。她最喜欢Dr.叔叔了,因为Dr. 叔叔和阿姨都喜欢她画的画还喜欢叫她弟弟“小棋圣”,而且每次见面都带很多精致好吃的点心。Dr. 叔叔要是在他们自己家请客就更棒啦,不仅有数不清的美食,还有那又新又大又漂亮的豪宅,在楼上楼下手指头数不下来的那么多房间里捉迷藏,带劲啊!
我们在纽约大地区有十几个同学,加上家属,几十人呐,每年都在珺或Dr. 同学家里聚那么一两次的。家属们都不是校友,但大都在我们母校的所在城市里生活过,聚会比较有共同的话题。例外的是珺的先生和我的先生,因为从没在我们的母校所在地生活过,而专业乃至工作都又跟我们这帮医科出身的不相干,聊同学聊母校聊工作,他俩根本插不上话,在我们同学圈子里被称为“难兄难弟”。他们倒惺惺惜惺惺,一般会自顾自地开一对一座谈会。今天只有走得密的三家小聚,这对“难兄难弟”很可能就会喧宾夺主啦。
刚进到厨房餐厅,“终于来啦!” 珺那个高兴。 “哎呀,小画家越长越漂亮了。哇,小棋圣也长那么高了。” Dr. 同学的太太也是医生,两人没有孩子,可他俩对同学们的每个孩子都喜欢得不得了,而且常常会专门为孩子准备健康又好吃的食物。“吃蛋糕吃蛋糕。”孩子们眼睛发亮瞪着那大纸盒子。打开一看,喔,堆满五颜六色新鲜水果的水果挞!健康又美味啊。开吃!真是同学亲如兄弟姐妹,进门就吃,哪有什么可客气的。
吃够了,珺的儿女跟我的儿女出后院玩去了,六个大人围着酒吧高台继续闲聊。果不其然,难兄难弟“主持”话题,三个男的争论什么“全球变暖变冷”话题,讨论美国在那些行业能在世界保持领先,探讨我家是否该尽快搬到乡村来跟他们相邻…信息年代了就是不一样,每一个话题都即时Google找论据。Dr.太太充当的裁判总是二五添作十,正反方都还有话说。我抗议好几次,说我担心失业,请各位替我想想出路。他们一笑置之,说这年头人人都可能失业,人人也不用担心失业;还说我喊失业喊了好几年了,再喊几年再想也不迟。好气又好笑啊。不想理他们了。
我从厨房的落地玻璃门窗望出去,孩子们脱掉了外衣在院子里玩篮球传递。似乎是两人一组,持球的人要把球传给队友,对方组拦追堵截,一个个胸脯起伏笑声不断。有趣的是他们不断换组合,一会是姐弟俩对另一双姐弟俩,一会是两男对两女,一会又是最高的和最矮的一组对中间的两个…
论战在继续,球赛也不休场。珺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着话,一边就把丰盛的晚餐准备好了。大人围桌而坐。孩子们满身汗的进来,洗手,碟子里装好饭菜就到娱乐室里聊他们的去了。
饭吃得差不多了,男士开车不喝酒,女的喝得有点高啊,话多了起来。最好玩的是珺问我们的Dr. 同学,记不记得她上学时的胖妞样。Dr. 同学唔了一下不置可否,珺优美地把一双玉手往两边那腮帮子一托,笑:“这样,不止是双下巴,两侧还各有一坨肉。” 众人大笑,Dr. 太太忙问,“怎么可能,你一直这么苗条。” 话题就又转到初来美国的艰苦奋斗,以及人到中年的保健。这就是我热爱这种小聚会的地方,想到哪说到哪,不设防也无需设法,有调侃有戏笑却绝无嘲笑,无论美丑胖瘦,都是心里那相知相亲的挚爱亲朋。
正如每一次聚会,总是不愿散去。Dr.夫妇明早要查房看病人的,终于先行离去。“你再呆半小时吧。” 珺不舍地对我说。两人有一搭没一搭一边说话一边收拾,大半小时就过去。准备穿衣,珺又说,“哎,好久没听孩子弹琴了。弹一个。”
其实,大人孩子都想再呆一会。明天要上学上班,我们还是在致爱丽丝的余音里告别了,手里提着珺特意在当地农村给我们的新鲜大苹果。
当思念如潮涌来时,我们会再聚再喝再笑。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仿弗是永远分离,却又是心灵相依。这就是好友!
友情提示: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珺的故事:《珺》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php?uid=262071&do=blog&id=4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