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层的万般无奈 [2011/12]
- 回国腐败(3)--- 小县城大世面 【组图】 [2013/08]
- 回国腐败(5) -- 北京旅游第一天(天安门、故宫和天坛)【组图】 ... ... ... [2013/09]
- 纽约老正兴—舌尖上的美味 [2012/08]
- 回国腐败(2)--- 地铁、动车、高铁、高速公路及其他 【组图】 ... ... [2013/08]
- 一孔之见侃美国(2)-- 博士后 [2012/03]
- 回国腐败(6)--旅游第2天(北京荷花市场、天津文化街)【组图】 ... ... [2013/10]
- 回国腐败(4)___ 2次借扳手看中国城市人际关系 [2013/09]
- 奥巴马来了! [2015/07]
- 回国腐败(1)--- 一波三折的飞行与打的 【附大量航拍图片】 ... ... ... [2013/08]
- 美女帅哥靓丽纽约,亲情中华闪亮登场(组图) [2015/02]
- 传奇(王菲) [2010/03]
- 《蜗居》的编导演, 你们自己的道德低线在哪里?! (多图) [2009/12]
- 回国腐败(11)--香港,美丽的地方【组图】 [2013/12]
- 【活动报道】品尝钓鱼台月饼 参与习近平联合国讲话座谈会 [2015/10]
- 情人节的夜晚 [2011/02]
- 情网(上)__贝壳缘 (1) [2010/06]
- 情网(上)__贝壳缘 (4) [2010/06]
- 情网(下)_危机(1) [2012/04]
- 【小说接龙】娃娃的婚事 __(4)爱就是心疼? [2010/02]
- 情网(上)__ 贝壳缘(3) [2010/06]
- 网友相见---玫瑰花一样的心情,浪花般的心思 [2009/07]
- 用真情拥抱叔叔(真人真事 原创) [2009/08]
- 小学二年级课文 [2009/04]
- 【小说接龙】娃娃的婚事__(3)平凡心里还有一个她? [2010/02]
- 情网(上)__贝壳缘 (5) [2010/06]
最近我搞了一个《帮助你的弟妹走出蜗居》的民调。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php?uid=262071&do=poll&pid=448&page=3#div_main_content 不是我个人碰到了这样的难题,而是想借着大家对蜗居的热情,社会调查一下,了解了解海外学子们的经济实力及处理亲情与利益矛盾的态度。
可惜我的民调设计不太好,正如stellazhu111 所言:“这个命题不太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群。 调查者的年龄如果小于35岁, 国内出生的, 大概不太会有弟弟妹妹; 如果年龄超过35岁的, 弟弟妹妹的年龄大抵也在35岁左右, 那样的年龄段大多自己已有了国内的产业, 2000年之前的房子尚能承受.‘蜗居’的故事针对的是80后, 他们刚刚踏上社会, 一无所有, 却面临太多的压力, 房子是最大的.”
民调说明是这样的:“你的弟弟/妹妹凭自己买个一房一厅都有困难。可是为了孩子,至少需要2房吧? 你的父母认为应该买三房,这样方便他们乐意时可常驻或短住。你父母要求您赞助,而且上不封顶,好让你弟/妹少贷款或不贷款。(所在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三房肯定是超百万了。赞助=不指望还。)”
我想在民调说明里加上“假设”等字,以说明是按假设条件来投票。却发现民调发表了以后就无法修改,只能加一些选项。结果大家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投票。
80多人参与了投票,得票循序如下:
(1)34 (35%) :帮急不帮穷。弟妹应该量力而行, 我不参与他们的买房之事。
(2)16 (16%): 亲兄弟明细账。力所能及借给他们一点,不要求/要求弟·妹夫妇打欠条。
(3)13 (14%):兄弟姐妹需要多少就赞助多少
(4)4 (4%):兄弟姐妹需要多少就借多少
(5)4 (4%): 血浓于水。赞助10%的全家年收入。
(6)4 (4%):血浓于水。我不差钱,买一套送给弟/ 妹。
(7)1 (1%):血浓于水。赞助20%~20%的全家年收入。:
(注:相信各位的兄弟姐妹不需要你帮忙 +其他(大多数说不需要帮)两条共得票20(21%),不予讨论)
以上7条选项中,“我不参与他们的买房之事” 得票率最高,选民多数是男性,是最理性最明智的选项。但要在生活中实行,相信很难做到。“力所能及借给他们一点”排行第二,是比较理性又有点人情味的选择。这两项加起来超过了50%,可喜可贺,贝壳村人相当理智。
“兄弟姐妹需要多少就赞助多少 ”及“我不差钱,买一套送”共得票18%,如果再加上“要多少就借多少 ”,得票高达22%,投票者多为女性。可喜可贺, 贝壳村人相当富有, 可以做到财大气粗,赞!可惜不是人人能够做到这三条。
上述算是有求不应和有求必应的两个极端。但我相信不少人落在了中间而感慨心有余力不足。
蒲公英的跟贴说到了点子上:“如果自己有富余,那么送些给父母弟妹帮助他们改善居住条件也是自然的。但是原则上说,弟妹或兄姐在国内,不应该成为接受金钱帮助的理由。自己家里不太宽裕的情况下,过于迁就父母和兄妹的金钱要求,恐怕会影响到夫妻关系的。”
shipuliu的跟贴更是一针见血:“村里有哪位是靠别人资助买的房?做人第一条就是要自立。弟妹要是有“靠”的思想就更不该助长,父母干预那是糊涂。--- 看上去不通人情,而事实上会省太多的烦恼。结婚了,两人要为小家奋斗:搬到好学区(为孩子啊)买好房子了吗?自己房贷还清了吗?两口子还在开两手旧车?否则,一方为弟妹想,另一方也为弟妹想,那么你们的儿女就惨了。也有人会说,我钱多我就乐意帮弟妹。可别忘了:弟妹的欲望是根据你的财力而定的,‘差’ 一点儿就反目成仇。见得多了。”
就我个人而言,“不参与”, 我感情上接受不了;“要多少给多少”,我没那样的能力。数额太大或超越自己能力的事免强而为之,会吃力不讨好。我倾向于力所能及赞助一些,10~20%左右的年薪大慨是比较合理的。
欢迎大家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