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台铭言行雷人, 是没有人性资本家的自画像 [2010/06]
- 让我们为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默哀 [2009/05]
- 毛泽东是如何被否定的--非毛赞刘的逻辑该休矣--潘左著 [2009/07]
- 资改派忽悠我们30年 [2009/08]
- 爱国主义还要讲, 阶级斗争不能丢 [2010/07]
- 从齐奥塞斯库后人寻尸想到的 [2010/08]
- 评价文革正面价值也许需要时日 [2009/03]
- 主席的品格、其时社会现象和文革--回一网友的留言 [2009/08]
- 纪念领袖毛泽东--写在33周年祭日 [2009/09]
- 佚名: 毛公论 [2010/07]
- 重在行动--读《求是》杂志纪念主席文章有感 [2009/08]
- 人民必须夺回话语权 [2010/04]
- 这三段话不能不察 [2010/07]
- 我合法企业在美频频受辱, 美转基因公司在华却受礼遇 [2010/03]
- 杯水车薪--评富士康在五月工潮后给工人加薪 [2010/06]
- 两篇关于毛泽东和斯大林的短文--潘左 [2009/05]
- 从“难得糊涂”想开去――毛泽东和他发动的文革 [2009/03]
- 我的基本态度--兼回网友“红旗” [2009/10]
- 答一个小右的提问 [2009/06]
- 中国经济安全吗?主权有保障吗? [2009/03]
潘左按: 这篇文章已经写出一周,虽然钱老的慨叹是事关中华科技的大事, 无奈赶上更急的事, 所以只得从缓直到今天才贴出。 看官道是何事如此之急?其实更在一缓一急, 奥妙异常!“绑尸”的人不急着“捞尸”,其意正在急着捞钱, 是为缓, 而“缓正在于急”; 而穷老汉居然给自己动刀子,如我等不急着看视,该有多少人因一个穷“字”把命丢了?是为急, 而又因为穷人的穷并非几日之功, 而先富的梦想更加是遥遥无期的梦想而已, 所以虽然急, 毕竟“急拗不过缓”啊。
今日看到, 原北大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对钱老离去也有很多感慨,但是居然发出了“现今不需太多钱老般杰出人才”的断语。这个断语让我无语!!真的无语!! 中国高等学府的领路人居然是这么说的, 那无名之辈、恰如草莽潘左之类之我等,能说什么呢?
我们不去深究为什么我们在前30年可以出科技、出人才, 还能赚得钱老这样的人才无数。 而后30年不出科技,不出人才, 但是有了人才却不断外流, 这个反差需要我们多少深思、多少反省、多少顿悟和多少痛定思痛后的行动!!
虽然王教授王校长不否认事实, 比起只会造谣诬蔑的无良右右们尚属精神可嘉, 可是这个“我们不需要这等人才之说”的立论如何?没有葡萄就说葡萄酸吗? 不不不, 王老发展了酸葡萄理论, 他说葡萄不酸, 而且确实好,关键是我们不需要。可是看官,只有一点纳闷, 就是人可以没有葡萄, 而一国岂可没有前沿科技和钱老般的高级科技人才?!!
大家可知, 美国一些要人为钱老离美而扼腕半个世纪;如国我们这位名校之长前去那里跟他们说一声“我们不需要钱老这样的人才”,他们或释然或愕然?能知道他们的听言以后的神态,也该是何等兴味无穷? 高等学府的掌舵人不思钱老这样的人才, 那么我们还能期望中国学府培养钱老这样的人才吗?
看看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前30年的科技成就, 看看今日我们急着忙着让少数人先富, 那么科技现状则究竟如何, 以及我们的思维定势又是什么? 痛心吗? 痛定思痛之后呢?
下面是前几天写成的感想, 谢谢大家耐心阅读, 并就教于大家。
钱学森, 我们中华一代科学巨匠, 与世长辞了, 对中国科学界无疑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潘左因之惋惜万分! 当然, 尽管我对钱老尊崇有加,但是悼念钱老不是本文的全部目的, 而是更直接就他的“为何我们培养不出科学帅才”的慨叹而慨叹两下。
《联合早报》的文章《海归千千万 为何再无钱学森》这个标题的发问,一下子问到我的心里, 刺痛了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心。刺痛自尊心的事情, 大凡是事实是铁打的, 无可否认的, 就是情感上和理智上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这怎么可能呢?”
是的, 中国最近30年, 不管是自费的, 还是公费的, 现在几乎是只要有点钱, 作为父母一定是削减脑袋把孩子送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深造, “学成”后不管归国与否, 人数何止千千万?但是钱学森之类, 一个全无。说钱学森之类, 一个全无, 在刺痛自尊心的事实层面上有两个含义: 一是学术成就和威望, 没有可以比肩钱老。二是,归国的是什么玩意儿呢? “质量上”也难匹配。
原因是什么, 先看看这些年来回国的是什么人:杨ZHEN宁!! 哇, 泰斗! 主席和总理都接见过, 是我华夏人的骄傲,这些均丝毫无疑。那么他在邓稼先、钱学森归国时, 也就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来了吗? 没有。那么现在回来以后闹得沸沸扬扬, 在新闻版面上几乎没有钱老、而钱老非得一死方才占据新闻版面些许空间的时下, 杨先生的不断占据新闻版面的内容, 是什么呢?娶了年轻的媳妇儿,还又传闻怀孕了没有? 还又“辟谣”之类,等等。当然,这忘年婚配不正是和要嫁黄世仁的女大学生具有同等“眼球价值”吗?
知道这里体现的前后30年的根本区别了吗? 现在我们的舆论推崇花边的新闻, 我们的脑子里是名望、金钱、先富!!!只要是这些, 只要是吸引眼球, 赚钱, 那么, 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泰斗在默默无闻中死去,或者也仅仅是在这个时候享受一下连通过夸大“牛棚”的市场价值而被吹捧起来的、没有什么实质 成就的国学大师都能享受的待遇--要人哀悼的殊荣而已, 但是不以祖国为念,不愿为祖国奋斗的人, 只要有名望, 就可以娶到年轻的女人,就可以享受待遇, 可以不断活跃在公众视野里,可以老是占据新闻的版面!而且只要成名快、发财快, 成为黄世仁、嫁给黄世仁也何妨?为祖国, 谁他妈的那么傻? 这种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尤其是只为自己的价值观,怎么可能不短视?怎么可能静心和尽心研究什么科学和技术?怎么可能让人变成科学泰斗? 因为有哪个科学泰斗, 即使是在西方,不是付出长年累月甚至是一辈子的时间, 或“清心寡欲”, 或沉浸在超功利,超自我的的“为祖国和为民族”甚至“为人类”的豪情中?
那么又是什么东西让人如此急功近利和只顾自己的价值观盛行呢? 近30年的“先富”,“赚钱”的特色理论下的价值观使然!
毛泽东时代强调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穷的叮当响, 还被四面封锁, 但是象合成胰岛素, 卫星上天, 两弹爆炸,杂交水稻养活膨胀的人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顺便说一句, 无良右右最喜欢诟病那个时代, 说知识分子受到攻击、干扰和不受尊重, 但是现在受到尊重、不受干扰的知识分子好年代的技术成就都在哪里呢?今天, 什么都可以卖, 低价卖了爷田再去高价买技术, 说是国际贸易的效益互补, 是谁讲的“造不如租, 租不如买”?父母让孩子到国外读书, 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学成归国不学成归国自当别论了。投资是要立即见效的。当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是黄世仁好帅!好酷!陈景润的什么 1+1 =2 能赚钱吗? 所以特色时期, 改开时期, 见不到一项可以与合成胰岛素媲美的技术成就, 也看不到钱学森似的科学泰斗学成归国(注意, 是在祖国需要你的时候, 不是仅仅在你需要祖国的时候)。
特色理论的市场经济部分、资本效益部分只能用机械、庸俗的成本学说来决定人们的行为, 就是你付出了一块钱, 能拿回、赶快拿回一块一毛, 就是赚钱,这种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只能创造一夜暴富的权贵、官僚和先富的人, 哪能创造功在民族、造福人类的科技成就?
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和创新, 还需要自尊和自信。整个民族的和每一个科学技术探索者个人的, 都必须有这种自尊和自信。 所以无疑,给了他们这种自尊和自信的毛泽东时代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毛泽东的大无畏精神、不断探索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民族精神是造就那个时代整体科学和技术辉煌的的终极和最高因素。
而我们最近30年来,在改开理论指导下,什么都是国外的好, 国外的经济、国外的管理、国外的市场、国外的规则, 直到国外的生活方式、普世价值,反正只要对毛泽东时代的自力更生、以我为主的民族自信进行最彻底的颠覆和反动, 非得达到什么地方都必须开放的程度, 达到不假思索就对什么问题都喊“要出国”、“要开放”和“要引进”的程度。所以今天, 我们科学家的胚胎--大学生、学位获得者和国外学成者是什么心态呢?崇洋媚外, 照抄照搬吧。 这种情况下, 你让谁给你再来一回不计个人得失、甚至隐姓埋名为民族干点科学惊人成就?
我在网上看到, 据一个叫方舟子之流的留美“生化博士”,海归后只知道呼吁取消中医。我在海外看到很多诽谤中医和取消中医的议论。我对中医虽不了解, 但是思想认识上很霸道, 就是不能取消。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好比大家在科学探索的路上赛跑, 人家在往终点使劲跑, 您老人家因为怀疑自己不能跑, 赶紧拉着同伙儿往反方向跑, 能推测一下咱们比赛结果如何吗? 挟洋自重,怀疑中医, 是在这种崇洋媚外的大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民族自贬”现象, 是比民族自卑更严重的自卑情结, 这样的人除了哗众取宠、被人唾骂外, 能干什么事?
上面提到的文作者, 也在文中试图对最近30年不出钱学森的人才找原因, 其中提到的一些现象确实存在, 我们当然需要引起注意:“官僚治校,缺乏发掘才俊的眼光与动力,甚至压抑新人成长;功利的学术氛围,对埋头研究的人缺乏耐心。却偏执崇拜论文,追求数量,全不见其间掺杂多少抄袭与垃圾;不公正的学术利益分配机制,大学官僚垄断更多资源,并以此捞取更多利益,其直接后果就是做学术不如走官路。”这些具有惊人洞察力的观察,很有真知灼见。但是,这些现象只不过是我上面提到的更深原因分析的佐证和细化而已。 他提到的方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听起来不错, 但是现今环境下能行吗?文作者说此法“有识之士已经呼吁良久,现实中还是难觅其踪,不可谓不悲哀。”其实文作者只要比较中国毛泽东时代的前30年和最近的30年的不同,就会立即为今日非彼日而悲哀了。
只有恢复毛泽东思想, 从而恢复了毛泽东时期的哲学指导思想、科技发展思想,中国才能创造一个有长远规划、有真正远见的科学研究氛围和人才甄别、遴选、培养、支持和创造成果的良好环境、循环过程。
我看到的另一篇网文《钱学森晚年的忧思: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帅才?》中说,从2005年起,病榻上的钱学森多次问前来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完全理解的钱老的忧思, 而且我毫不怀疑, 只有钱老这样的人才会有这种忧思。 先富者因为先富了, 还有何求? 嫁了黄世仁的女大学生, 有了依靠了, 还又什么忧思? 也许会忧思被甩了, 下一个黄世仁是谁?
钱老的忧思, 以及只有钱老这样的人在忧思本身, 才是我中华忧思啊!
但是毕竟, 既然毛泽东时代有无数科技成就, 而最近30年没有,只要发现和认定这个现象和事实, 答案还会难道难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