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粉过敏治花粉症小偏方(转贴) [2010/04]
- 在美国找女朋友为什么这么难zt [2010/10]
- 是什么原因造成西方这么多过敏症呢? [2010/10]
- 夏天回国机票好象特别贵zt [2010/04]
- 中国人涌上邮轮,航游业迎来春天 [2013/09]
- 犯罪团伙引诱受害人的新招zt [2010/10]
- 美国各类医生的收入状况ZT [2010/02]
- 在美华人女性的感叹引热议:找个合适的男朋友怎么这么难?zt [2010/10]
- 纽约人要注意: 地壳变化,纽约随时会有大地震 [2011/08]
- 北欧女神夫君声明 [2010/08]
- 山哥:国内同学那些淫乱事儿( men only) [2010/04]
- 为了您身心健康,小鸡鸡保健操(黄色的)zt [2011/02]
- 贝壳网上一男一女死缠烂打对话聊天记录 [2010/06]
- 选房看房有学问zt [2010/10]
- 为什么要结婚?不如找红颜蓝颜 [2010/05]
- 不让上网隐私泄密zt [2010/08]
- 大有炸平贝壳村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2010/04]
- 认识你,真好! read by 娃娃W-W719 [2010/07]
- 老三届 [2011/09]
- 朋友们,请把剑收起来,让贺梅们在爱中成长吧!zt [2011/08]
- 和村里的爱,反党朋友们谈心 [2010/07]
- 老头, 你又不是姑娘, 发这种感慨 [2010/09]
据《连线》报道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已经用三名成人基因成功研制出混合人类胚胎,这种生物技术具有重大的医学意义,同时也将引发强烈的道德伦理争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将染色体从一个受精卵(精子和卵子融合后所形成的单一细胞)中取出,放入另一个已经移除了染色体,但保留了线粒体(线粒体为人 体每个细胞提供能量)的受精卵中。当它们成长后,生成的胚胎包含了所谓的细胞核DNA——有25000个基因,负责身体和发育特性的形成。这些基因均来自 一对传统的父母,只有线粒体基因来自第三方。
这项技术是一种微妙的基因工程,并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禁区。这项技术引发道理伦理的两难 问题。该技术也能够让那些生下的小孩会患上严重的线粒体疾病的父母拥有健康的小孩。据悉,这种技术此前已经在老鼠和猴子身上进行过实验。这项研究的成果发 表在4月14日的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神经病学家道格·特恩布尔(Doug Turnbull)正是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他说:“以前的工作表明,这种操作是可行的,这表明我们可以将这些胚胎发育到囊胚期。”
据 了解,在每一个人体细胞内浮动着成千上万个线粒体,它们使用17种基因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转化为化学能量。在繁殖时,男性精子中的线粒体被摧毁,只有女性卵 子中的线粒体被传递了下来。线粒体老化可以导致各种常见的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等,但是像特恩布尔那样的研究人员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由线粒体缺陷引 发的遗传疾病上。这种缺陷可以产生大约50种遗传疾病,比如像某种类型的糖尿病、失明以及心脏病,其中一些疾病可让婴儿过早夭折。这些遗传疾病现今属于不 治之症,因此那些携带有缺陷线粒体的妇女往往很难在生育的问题上做出抉择。据统计,每4000名儿童中,就有一名儿童在10岁前因线粒体基因存在缺陷而患 病。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想知道是否能够将胚胎中有缺陷的线粒体用健康的线粒体替换掉。过去几年来,随着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细 胞操控工具的推陈出新,基因工程科学家让这种愿意变成了现实。他们首先是在老鼠,之后又在更加复杂的动物身上成功进行了这种操作。两年前,特恩布尔在试管 授精遗留下来的胚胎中演示了该项技术的基本步骤。去年八月,其他研究人员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改动,开始使用未受精的卵细胞,而不是受精卵,对猕猴进行实验。
在《自然》发表的那项研究中,纽卡斯尔大学实验室用试管受精一共培育出80个胚胎细胞,其中只有8个胚胎细胞能够存活了6天,这6天足以使其变成具有大 约100个细胞的囊胚。美国俄勒冈卫生科技大学(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灵长类动物专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曾经在猕猴身上进行了试验,他说:“这项技术因为复杂,所以产生了一些效率低下的现象。”他表示,根据具体情况,两种技术最终都将使 用到,但这项研究的新成果仍然很令人鼓舞。哥伦比亚大学遗传学家埃里克·斯卡欧(Eric Schon)说:“这是一项伟大的技术,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想这样做,现在这种可能性已经成为现实。”
科学家用三名成人基因成功研制出混合人类胚胎。 |
|
在人类中进行线粒体替换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虽然在这一技术下经过基因改造的老鼠已经成年,并且生育正常,而另一实验中的猴子还只有1岁,它产生的安全性问题尚未确定,伦理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其中一个问题涉及父母亲身份的性质:线粒体的捐赠者是否是父母亲中的一员?特恩布尔将线粒体比作笔记本电脑中的电源。“所有电脑特有的东西都存储在电脑 中,我们只不过更换了电池。”可能更棘手的是健康的线粒体的来源问题。由于这一技术需要捐赠卵细胞,因此具有更大的潜在的危险性。
美 国遗传学与社会中心(Center for Genetics and Society)执行理事马尔西·诺夫斯基(Marcy Darnovsky)担心线粒体更换的风险可能是潜在的,不容易发现的。他提到了细胞质内精子注射术,即将精子直接注入卵细胞中,这对男性不育是一种认可 的变通方案,但一些研究显示,这一技术已经导致了高发病率的出生缺陷。诺夫斯基说:“观察人士已经警告称人类正成为自己的试验品。”
由于线粒体是遗传的,特恩布尔和米塔利波夫使用到的两种技术都属于生殖系基因工程中的一类,即被遗传的基因工程。许多人认为,当改变无法继承时,修改 DNA是一种好方法,比如用基因治疗来治愈眼睛。但是如果改变后的DNA特性被遗传的话,将引起很大的麻烦。由于担心“设计婴儿”的出现以及长期健康的不 确定性,法国和德国明令禁止生殖系基因工程。
线粒体交换看起来比普通基因工程引发的争论要少,因为它涉及到新陈代谢,而不是明显的生 理特质。但宾西法尼亚大学生物医学中心主任埃特·卡普兰(Art Caplan)则表示:“我认为这种技术对处理线粒体疾病是诱人的和重要的,但是它确实越过了基因工程的红线,这是一种静悄悄的入侵,许多人都认为不应该 这样。”加州大学线粒体遗传学家道格·华莱士(Doug Wallace)对此则具有不同的看法。他说:“让哪些具有因线粒体遗传疾病而无法生下健康的小孩的妇女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种社会公平的体现,我所在 的的诊所就经常遇到这样情况,站在病人立场,处处为他们着想就最好的道德伦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