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粉过敏治花粉症小偏方(转贴) [2010/04]
- 在美国找女朋友为什么这么难zt [2010/10]
- 是什么原因造成西方这么多过敏症呢? [2010/10]
- 夏天回国机票好象特别贵zt [2010/04]
- 中国人涌上邮轮,航游业迎来春天 [2013/09]
- 犯罪团伙引诱受害人的新招zt [2010/10]
- 美国各类医生的收入状况ZT [2010/02]
- 在美华人女性的感叹引热议:找个合适的男朋友怎么这么难?zt [2010/10]
- 纽约人要注意: 地壳变化,纽约随时会有大地震 [2011/08]
- 北欧女神夫君声明 [2010/08]
- 山哥:国内同学那些淫乱事儿( men only) [2010/04]
- 为了您身心健康,小鸡鸡保健操(黄色的)zt [2011/02]
- 贝壳网上一男一女死缠烂打对话聊天记录 [2010/06]
- 选房看房有学问zt [2010/10]
- 为什么要结婚?不如找红颜蓝颜 [2010/05]
- 不让上网隐私泄密zt [2010/08]
- 大有炸平贝壳村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2010/04]
- 认识你,真好! read by 娃娃W-W719 [2010/07]
- 老三届 [2011/09]
- 朋友们,请把剑收起来,让贺梅们在爱中成长吧!zt [2011/08]
- 和村里的爱,反党朋友们谈心 [2010/07]
- 老头, 你又不是姑娘, 发这种感慨 [2010/09]
广播中有时会传出一则公益广告,美国糖尿病学会发的:“我父亲早年被诊断出患糖尿病。医生告诉他要注意饮食并要定时服药。他没有把这当一回事。最终导致肾衰竭,失明和截肢的不幸下场,。。。” 最近又在电视台晚间新闻中看到对美国“糖尿病之都”西佛吉尼亚Logan 县的一段15分钟的电视采访,更给了我深刻印象。录像一开头就说:“自从1975年以来,美国糖尿病人数翻了一番。预期在未来25年还要再翻一番。” 美国每年化在和糖尿病相关的治疗费用是 $1,160亿。请看下面统计数据(见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网站): 1) 20岁以上成年人患糖尿病占总人数10.2% (男11.2,女9.4 。约25%是未被诊断的)。 按年龄组分,20-39岁,2.5%;40-59岁,10.6%; 60岁以上,22.9%; 2) 2006年美国因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是 72,449。排死亡原因第6名(和中国同)。 3) 2006年以糖尿病为主,通过急救车送医的,2千8 百60万。收住院 584,000。 和糖尿病相伴的生活不轻松,生活的许多乐趣你将很难参与和享受。病痛的折磨可能伴随一生,如不治疗,只会越来越重。前面提到的那个县有14.8%的糖尿 病患病率。这是一个以煤矿业为主的山区县,属于“贫困山区”。县城只有两家快餐店。一位叫 Ranny 的55岁妇女家族有10人患糖尿病。当她露出脚,看到的是十分吓人的暗红色肿胀和大片黑色坏疽。每周做三次肾透析,按她的说法,“很不舒服地躺三个半小 时”。 一位糖尿病人是这样描述他的生活的:“与糖尿病伴随的生活会让人精疲力竭。就像和一个不会停止啼哭的婴儿一起生活一样。这个婴 儿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哭或者你要怎样做他才不会哭。所以,你试着不同的方法,希望让他高兴,但是他就是不停地哭。” 对于自行测量血糖值的可靠性,这位病人的体会是:“现在病人能够自己测量血糖,并根据血糖高低来决定是不是要注入胰岛素。但是,这个血糖值反映的是15分 钟前的实际情况,而注射的胰岛素又要等20分钟才能起作用,45分钟后才达到作用最强,并维持三个小时。这里就有明显(胰岛素)作用推迟,因为得到的血糖 数据是过时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糖尿病也正在越来越在中国变成令人不安的流行病。2009年在采用了和西方国家相同的严 格标准筛检后得到了中国糖尿病人数的可靠数据,于当年10月份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题名为:“中国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 的研究论文中。这次公布的数据是中国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世界第一。另有1.48亿糖尿病前期患者(糖调节功能不足)。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经占成年人的 10%,快赶上美国的11%了 - 可美国是一个“胖子国家”呀。中国数据超过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新数据显示,城市的糖尿病人患病率 (12.5%),高于农村 (9%)。农村人数增加之快特别令人不安,因为那里的医疗卫生条件毕竟十分有限,而糖尿病的治疗却十分昂贵。 中国近年来快速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属目的成就。中外许多专家指出中国GDP总量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美国。但是,按“人均”指标赶上,大概不是我们这一 两代人能够看到的。然而,糖尿病发病率却在按“人均”水平接近美国。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快速到来,糖尿病人数必定会以更快速度超过世界富裕国家。中国医 疗管理部门,中国民众要是不重视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
来源: 《健康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