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的讨论

作者:TCM  于 2010-8-26 00:1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7评论

 半月以来,轰轰烈烈的“李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关于信仰的讨论。至今,随着警方的介入,“李一事件”的性质已发生变化,但更耐人寻味的讨论,依然 萦绕在“李一”这一符号背后的那些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身上:这些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比一般人富裕的“富人”,为什么都热衷这样或那样的“信仰”?这里, 我们试图从社会对“信仰”的态度、以及“信仰”所扮演的角色,近距离考察这个问题。

  “功利化”信仰的兴盛

  


  图为“妈祖旦”庆祝活动现场。妈祖被奉为保护航海者的神明,然而妈祖崇拜的身份其实是“文化遗产”而非宗教活动。

  


  
一个边远农村里,年轻的基督教进行“布道”的现场。


  2/3中国信教者信奉佛教、道教及其他民间神明

  对于什么样的人更热衷信仰或宗教活动,目前还未得到比较有说服力的实证。但从数据分析中看到的一个趋势是,中国人也许比过去更重视信仰了。据官方年初 公布数据,中国信教者约有1亿人。若按民间统计数据估计,这个数字可能更大(虽然,“宗教信仰”如何定义,也许本身就是个模糊的事情)。

  据2006年中国的一项宗教信仰调查,高达31 .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其中,2/3受访者称自己信奉佛教、道教或龙王、财神爷等其他民间神明。与此同时,财富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 关注:在浙江温州,人们越来越多地遇到所谓的“老板基督徒”和“基督徒创业者”,这些“信徒”出钱修建教堂、建教会和传播信仰。(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7月 18日报道)

  “报”成为信仰的核心,“信神”是以虔诚换得“善报”

  专注于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提出了所谓的“关系—信仰”模式。他在文章中提出,中国人相信天帝、天命,遵守着 “有还有报的互惠原则”:中国人信仰宗教有一个深植的传统,即是相信因果报应、相信人际关系与神人关系之间的彼此对应,如“天道福善祸淫”、“上天孚佑下 民”的说法。

  李向平指出,正是相信“报”,不仅使社会互动具有关系取向,即使是宗教行动也同样具有了这种关系取向。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被用之于处理“神人关 系”,进而构建了中国人的“现世的理性主义”(worldly rationalism)。正是基于“报”这一观念,很多人的宗教行动和宗教心理,就不可避免地带上关系主义和功利主义取向,对效用的关注远,也超过对信 仰的内容本身的关注。沿海商人热爱宗教形式的活动,其中不少确是报有“以虔诚换善报”的想法。

  “被世俗化”的信仰

  


  普度大学研究发现,58%的人声称自己不信仰任何宗教或任何神、鬼、佛等,但其中44%的人在以往的12个月中曾有过某种形式的宗教实践。

  


  剔除那些明确认同某种制度型宗教的信仰者之外,中国有1.45亿人相信风水,1.41亿人相信财神,3.62亿人曾在12个月内算过命或看过相。

  “信点什么”很常见:只有15%人口是严格无神论者

  “李一道长”被炒起来后,公众讨论的第一落点是,李一所代表的能否称为真正的“宗教信仰”?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巫术”、“养生术”,有人称其不过借了 宗教作“幌子”。这场讨论现正因李一涉嫌强奸和行骗等焦点有所转移,但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是,在这个国度,“信点什么”是个挺常见的心态。

  7月底刚召开的“第七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上,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杨凤岗教授提出,根据2007年中国零点研究咨询公司“中国人 精神生活调查”所提供的数据,其研究团队认为16岁及以上人口中,85%的中国人有某些宗教信仰或宗教实践,只有15%人口是严格无神论者。(据《南方都 市报》报道)

  宗教信仰与实践也是一种谈资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哲学系博士、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的欧阳肃通在接受采访时就提到,从历史上看,禅宗(佛教到了中国后的主要表现形式)差不多就成了一种文人谈资,“变成了玄谈式的东西”。

  事实上,现代人生活中,人们常常什么东西都放在一起来拜──佛、道两教融入了民间信仰当中,而这些民间信仰很难完全用佛教或是道教来界定,但在人与人交流中,这些体验往往也是一种谈资。

  民间信仰“门槛”普遍不高,看破红尘已是极致

  对于民间信仰甚至“巫术”是否能替代真正的宗教,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称,本身没有积极精神追求的一些信仰成为社会的主流,反映了主流人群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精神层次下移”。

  他解释,这一现象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世俗化影响力越来越强所致。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在信仰上不愿意升华”,而民间宗教追求健身、神仙保佑等倡导“门槛”非常低,顶多希望避世和“看破红尘”,因此从事这一类宗教实践实际上并不“费力”。(据《时代周报》)

  “富人的信仰”:物质以外的“另类时尚”

  


  与“基督教井喷式发展”的说法相反,在中国“一教独大”的很可能是佛教:有报告指出,中国近1.85亿人自我认同为佛教信仰者。

  


  
2009年的APEC中小企业峰会,重庆缙云山道教协会会长李一也是“座上客”。


  望神眷顾:主流人群的“功利化信仰”心态

  据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欧阳肃通分析,热衷求神拜佛的人中,官和商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很多人平时行为并不检点,却特别在意神灵保佑,这完全是一种功利心态”。希望获得某种特殊的神灵眷顾的心态,确在由各阶层社会精英组成的主流人群中很常见。

  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杨凤岗教授也指出,经济改革使得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唤醒了人们内心对超自然力量的需 求”。国内率先质疑李一的媒体《时代周报》文章称,社会公平的缺失和法治的不健全,使得这些富人的致富之路极其偶然。这种“偶然性”也让不少社会精英强烈 地缺乏安全感、精神上也处于无根状态,急切希望寻找所谓生命的价值和支撑。

  心灵治疗:从宗教式实践中寻求某种答案

  平心而论,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精神需求。富人、或者说社会精英看上去更重视信仰、或更倾向于从事宗教实践,也离不开物质条件这个因素。从对李一的 追踪报道中我们看到,听“大师”讲一堂课,价格不菲。无论目的如何,不需要再为温饱奔波的富人比一般人更享受得起这种“精神消费”。

  追求一种“心灵治疗”、寻找如“人生的意义”等更深层次的问题答案,也许是很多富人愿意接触非自然领域的原因。心理学家申荷永就表示,不管是从道教角 度还是从道教文化上,李一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吸引力。他指出,尊重或追随李一的人,或多或少“是在跟随他们心目中一个道家的代言人”。

  马云:我只是“到另外一个领域思考”

  “李一事件”之后,马云几乎是唯一一个直接就此发表过评论的精英代表,他的解释,对理解“富人热衷信仰”有一定启发。曾邀请李一在去年APEC中小企 业高峰论坛上演讲的马云表示,听李一讲课,“只是借一个场所,借一个方法论,借假修真,强迫自己离开平常的办公室,到另外一个领域思考。”

  马云坦言,虽然确实有所收获,自己并不是什么“李一的学生”。“他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喜欢读书,知识面广,对于道家的学问知道的很多”,这就是马 云对道长李一的描述。在许多像马云一样的社会精英看来,生活富足和功成名就以后,从另一个层面(往往在他们眼中是更高的层面)追求精神的提升,几乎是自然 而然的事。(据《第一财经日报》)

  结语

  在信仰稀缺的社会里,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对信仰的理解。当下,没有哪种区分能划清宗教与非宗教的界限,更难有何种实证能充分解释每个人背后的动机。无 论是怀着投机主义心态、抑或寻求超越现实的解脱,社会精英的“朝圣”实践,在普通人眼里,仿佛就是一种“另类的时尚”:尽管难以名状,但必定是填补了某片 空白。
2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1 回复 在美一方 2010-8-26 00:39
看不懂
2 回复 TCM 2010-8-26 01:28
在美一方: 看不懂
不会吧
1 回复 在美一方 2010-8-26 01:45
TCM: 不会吧
是的,每个字都认识,就是不明白作者想说明什么。中国人信仰的世俗性是历史上就如此的,连带到来了海外的华人传基督教都是用耶稣给办了绿卡找了工作这种世俗神迹的。所以作者说了半天大家都知道的事儿,不明白到底他想说什么。
回复 TCM 2010-8-26 01:52
在美一方: 是的,每个字都认识,就是不明白作者想说明什么。中国人信仰的世俗性是历史上就如此的,连带到来了海外的华人传基督教都是用耶稣给办了绿卡找了工作这种世俗神迹
2 回复 同往锡安 2010-8-26 14:19
信什么很重要。成功神学并不能让人得到生命。
2 回复 wazhh 2010-8-26 18:11
1 回复 海外愤青 2010-8-27 00:12
所谓信仰,不是实在没东西吃,真没辙了;就是吃得太饱,撑的!如果天天要挖野菜,看谁有精神跳洋大神。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3 18: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