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吐真言,医生永远是无奈的。

作者:HappyUSANA  于 2010-1-31 11:1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5评论

关键词:

这篇博文已经在网上流传多时了,原出处已无法找到。医生误诊率在50%据说是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估计, 具体多少并不十分重要,50% 也会,5%也好,摊上就是100%。也有人说了,别拿误诊来吓老百姓 不过,犹如第二篇所说,实际上医生看病是破案,这一点恐怕也是事实。


¥¥¥¥¥¥¥¥¥¥¥¥¥¥¥¥¥¥¥¥¥¥
专家背景:
纪小龙,男,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解剖学组织胚胎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全国全军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每年在病理会诊中解决疑难、关键诊断1000 例以上。

  我是做病理研究的。说到病理学,老百姓了解得不多。在国外叫 doctor's doctor ,就是 “ 医生的医生 ” 。因为我们每天干的活,都是给医院里每一个科的医生回答问题。并不是我们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我们都有一台显微镜,可以放大一千倍,可以看到病人身体里 的细胞变成什么样子了,可以从本质上来认识疾病。

最好的保健就是 顺其自然

  我认为,最好的保健是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强调外因的作用,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运动的规律,去做好每一天的事 情。小孩、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自然之道。大家都吃保健品,保健品毫无作用。男人喜欢补肾,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补肾。男性的强 壮和性能力,是由身体里的男性激素决定的,不是用什么药物、吃什么食物能够补充的。

  化妆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有的人皮肤干燥,抹一点润滑的保持水分,那是可以的。但是想用化妆品变得年轻,今年 20 明年 18 ,那你就上当了。

  皮肤的黑和白,决定于皮肤里黑色素细胞产生的色素多和少。我去美国的时候专门考察过,黑人、白人皮肤里的黑色素 细胞都差不多,差在细胞产生的色素是多是少。你以为抹了药,就能让细胞产生的色素多一点或少一点,这是做不到的。很多化妆品抹上去之后确实有效果,但它不 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于刷浆,你的黑色素细胞是永远不变的。

  每个人的皮肤都有 7 层细胞。如果你去做美容,磨掉 3 层,就像原来穿着厚衣服,看不到里面的血管,现在磨薄了,血管的红色就明显,看上去就红润了,像抛光一样。所以你做美容以后,会又红润又光亮,显得年轻 了。不过,人的细胞替补是有次数的,假如能替补 50 次,你早早的就消耗掉了,等你老了,再想替补就没有了。

  还有运动。咱们可以运动,但是不能透支。任何运动形式都有它最佳的频度和幅度,好比说心跳,正常人 1 分钟跳 70 下,你不能让它跳 120 下、 150 下,那不是最佳的运动限度。运动的时候,不能超过身体里细胞所能够承受的限度。许多运动员都不长寿,因为他的运动强度超过了应该承受的频度和幅度。就像蜡 烛,燃烧得特别旺,生命一定很快就结束了。

  我们说,平时大家心跳是 70 下 80 下,不过成年累月都是这种状态也不是好事。如果你每个礼拜有一次或两次,让心跳达到 100 甚至 120 (最好不要超过 150 ),你的血液加速流动,等于给房间来了一次大清扫。一个礼拜左右彻底清理一两次,把每个角落里的废物都通过血液循环带走,有助于你身体的代谢。

  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

  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 50 %,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他的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访、讨论了,该做的 B 超、 CT 、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 30% 。

  人体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每个医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误诊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只要当医生, 没有不误诊的。小医生小错,大医生大错,新医生新错,老医生老错,因为大医生、老医生遇到的疑难病例多啊!这是规律。中国的误诊和国外比起来,还低一点 儿。美国的误诊率是 40 %左右,英国的误诊率是 50 %左右。

  我们应该正常看待误诊。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太复杂,一时说不清,但是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原则:如果在一家医院、被一个医生诊断得了什么病,你一定要征得第二家医院的核实。这是个最简单的减少误诊的方法。

  有一些不是误诊的问题。比如说脂肪肝,它不是病。在 20 年前,不管哪本书上,都不会专门有这个词儿,这全是 B 超惹的祸。有了超声这个仪器,把探头往你的腹部一放:哦!你是脂肪肝!这个词就叫出来了。

  我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我在解剖之前,先给超声科打电话,让他们推一个超声机到解剖室,在打开腹部之前超一下,看有没有脂肪肝,然后打开来验证。有时候他们说:没有,打开一看:这不是黄的脂肪吗?有的正相反。所以超声诊断脂肪肝是不准确的。

  身体里脂肪多,你的肝脏里脂肪一定多,问题是脂肪多了,给你带来什么疾病没有?我们做了很多解剖,没有发现一个肝脏的硬化、肝脏的损伤,是由于脂肪肝引起的。有人说你现在是轻度脂肪肝、过两年变重度脂肪肝,然后就变肝硬化,最后是肝癌,说这样话的人没有任何证据。

  还有酒精肝,都以为喝酒对肝损害最大。酒精叫乙醇,乙醇到了肝脏,在那里分解,像剪刀一样,把两个碳的分子剪 断,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呼出去,水尿出去。如果你的肝脏里都是这样的剪刀,你害怕喝酒干什么?关键不是对肝的损伤,肝细胞死了可以再生,关 键是对神经细胞的伤害。人体里只有神经细胞是生下来多少个,一辈子都不会再增加一个,只会减少。喝酒每喝醉一次,都要牺牲一批神经细胞。

  癌细胞是杀不死的

  我对癌症的兴趣,从 70 年代上学时候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 30 多年了。开始的时候充满了幻想、充满了激情。我认为,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来鼓捣癌症,总能鼓捣出名堂来吧! 1978 年第一届招收研究生,我就直奔着癌症去了。结果搞了半天,发现原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每个新方法一出来,我就去鼓捣一阵,最后一个个都破灭了。

  我感觉最悲惨的就是:送进来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已经全身转移、扩散了,他还不明白,还想回去上学。我去查房的 时候,这个小朋友就问:爷爷,我什么时候能够上学啊?我怎么回答?我如实告诉他?面对这么幼小的一个生命,我怎么能说得出来?我如果隐瞒,等这个孩子到了 最后阶段,就会知道我是在说假话,我再去看他,他还能信任我吗?中晚期的时候,你去治疗癌细胞,想把癌细胞杀死,这个思路是错的。癌细胞是杀不死的!你不 要指望通过医学的办法,来解决你的癌症问题。那么要用什么办法呢?我打个比方:任何癌症,就像一个种子,你的身体就是一片土壤。这个种子冒芽不冒芽,长大 不长大,完全取决于土壤,而不是取决于种子。种子再好,土壤不适合,它决不会长出来。怎么改善这个土壤?这是现在研究的课题。

  我们提倡健康体检。早期的癌要治好很简单,问题是怎么发现。傅彪最后也到我那里去看病,他是肝癌。肝癌多数都经 历了乙肝、丙肝,然后是肝硬化,第三步到肝癌。细胞变成癌要 5 到 10 年!肝脏受到攻击, 1 个变 2 个、 2 个变 4 个,像小芽冒出来一样,然后一点一点长大。你每过半年查一次的话,它决不会长成两三公分的癌!只要提前治,在两三公分以前,肝癌都可以手到病除。

  像傅彪这样的案例,如果提前诊治,不是老说工作忙,是完全有办法挽回的。但是他找到我的时候,已经没办法控制了。他的肝脏切下来我也看到了,太晚了,不可能再活下去。那时别人还骂我说:人家手术以后不是好好的嘛!你怎么说人家活不长?

  我可以肯定他活不长。他的癌细胞像散芝麻一样,在肝脏里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怎么能活得长?有人说换肝就可以了。癌细胞很聪明,肝癌细胞最适合生长的环境是肝脏,肝脏里面长满了,它就跑别的地方去了,等你换了一个好肝,四面八方的肝癌细胞都回来了!没有用的!

  我们有责任早期发现肿瘤、早期治疗。如果是晚期,我建议针对生存质量去努力,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针对晚期癌症的治疗不需要做,因为没有用。

  作为医生,我给自己只能打 20 分。为什么?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解决三分之一的病。而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决那么多,我能打 20 分就很不错了。

  做医生这么多年,我有一种感慨:医生永远是无奈的,因为他每天都面临着失败。


¥¥¥¥¥¥¥¥¥¥¥¥¥¥¥¥¥¥

下面转载《浙江日报》网站上的一篇文章: 50%误诊率这可怕数字怎么理解
■刘京京 王晓

“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他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访、讨论了,该做的B超、CT、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30%。”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博客上公布的这组数字,引起了各界争议。

  那么误诊究竟指什么?医生确诊一个疾病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

  网友:看病成了撞大运?

  据了解,廖新波博客上的这一数据,来自武警总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纪小龙2007年12月10日《医生永远是无奈的》的文章中。

   数据披露后,引起不少网民的议论。一位深圳网友留言称:“如果真这样,要医生有什么用?看病还不如扔硬币,碰运气,还有50%的命中率。”另一位网友则 称:“仅是误诊倒也罢了,但误诊之后往往是误治,这样就更可怕了。”但也有网民持怀疑的态度,一位50多岁的机关干部表示,他觉得这位厅长公布的数字高得 有些离谱。“医生不是神,有误诊也属正常现象。但如果误诊率这么高,医院恐怕早关门了。”

  50%的误诊率同样受到了专家质疑,误诊在所 难免,但有些误诊并不会影响治疗。医生诊断疾病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设,然后排除假设的过程,直到找到最终答案。在此过程中,随着新问题出现,医生对病 情会有新认识,就需要修正之前的结论,这很正常。“如果把每次修正都算作‘误诊’,那30%的误诊率并不奇怪,可这样的统计并没有太大意义。”

  专家:看病过程相当于破案

  在不少专家看来,医生诊断过程更像是破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袁钟说,就像不是所有案子都能准确侦破,医疗诊断也并非百分之百无误。

   例如,如果有一个胸口疼痛的患者来看病,我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才能诊断他患了冠心病。第一步,询问疼痛的性质。把肺栓塞、气胸、胸膜炎的可能性排除 掉。第二步,询问患者年龄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此来估计患者得冠心病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三步,考察患者胸痛与体力运动的关系。如果胸痛发生在运动时,那 患者很可能是心绞痛;如果胸痛的发生与运动无关,就可能不是心脏问题。第四步,即使确认是心脏问题,医生仍需诊断,判别患者属于单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 死。单纯心绞痛相对稳定,但心肌梗死的死亡风险就较高了。要把二者区分开,只能通过心电图或心肌损害标志物检测。

  但这两项检测只有在心 肌梗死发病足够时间后才能检测到异常。医生会建议疑似冠心病患者在医院观察6个小时。此外,心理问题也可能导致患者胸口疼痛,临床上称之为“心因性心绞 痛”,这就需要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手段才能将它和常规意义上的心绞痛区分开。由此可见,一个疾病的确诊,需要经过全方位的思考、假设、求证、判 断,其难度丝毫不逊于破案。

  误诊:是全球医学难题

  廖新波的博客中还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美国误诊率是15%— 40%,英国误诊率在50%左右。此前,英国学者维农·科尔曼在著作《别让医生杀了你》中也提到,2006年,美国有近10万人因误诊而死亡,这个数字超 过了凶杀、交通事故和绝症。美国卫生署统计显示,在100名因心脏病发作死亡的患者中,只有53人生前得到确诊。

  澳大利亚的急诊室最易发生误诊。为减少误诊,政府规定,年轻医生在做出最终诊断时,要向有经验的医生咨询。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客观条件限制,往往做不到这点。

  英国误诊率高达30%,集中在癫痫、心血管疾病、躁郁症等病症上。据悉,46万英国人被诊断患癫痫,但其中20%—31%可能是误诊。英国医疗研究所报告称,英国误诊的医疗成本每年高达1.6亿英镑。

  误诊在各国都不可避免,但网民们说,即便误诊可以原谅,但生命却没有第二次机会,医学的局限性更不能成为医生误诊的借口。

  据《生命时报》

http://zjrb.zjol.com.cn/html/2008-04/24/content_2202974.htm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1 回复 LynnKang86 2010-1-31 11:38
SF
7 回复 LynnKang86 2010-1-31 11:39
看过一个资料:美国癌误诊率在20-30% (好像是几年前了)
1 回复 遥祝 2010-1-31 12:31
LynnKang86: 看过一个资料:美国癌误诊率在20-30% (好像是几年前了)
4 回复 HappyUSANA 2010-1-31 12:43
这些都是在各种检查之后哇!真是触目惊心啊。
1 回复 哭着哭着就笑了 2010-2-10 01:22
医学永远是一门探索研究的科学,误诊一般也是由经验不足造成的,因为很多的疾病都有相似的症状和体征。总之:预防为主,多了解一些医学常识还是有必要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8 10: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