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歐巴馬政府原來極力拉攏北京,現在卻試圖與中國的鄰國和貿易夥伴結盟,就人民幣匯率和南海島嶼主權等棘手問題,共同向中國領導人施壓。
這種新方針的優點和限制,在20大經濟國上周末在南韓舉行的會議展現無遺。美國贏得各國支持,保證減少貿易不平衡現象,使北京對允許人民幣升值受到更大的壓力。
但是,美國為這些貿易失衡訂定數額限制,以進一步對中國施壓的主張,遭到德國、義大利和俄國反對。
華府官員表示過去兩年中美互信嚴重流失,使他們不敢再期望中國合作對付氣候變遷、禁止核子擴散,以及為全球建立新的經濟秩序等重大挑戰。
最近緊張情勢升高,來自傳聞中國停止稀土出口。華府官員顯然對這種傳聞感到不安,並表示他們不知北京此舉是出於戰略或經濟考量。
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政策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說:「歐巴馬政府剛上任時,一心把中國變成應付各種全球挑戰的全球夥伴,可是中國不肯扮演這種角色。現在華府知道他們面對的是個心態日益偏狹、蠻橫、超級民族主義而又力量強大的國家。」
為了對付中國崛起,美國正與日本和南韓恢復冷戰時期的聯盟關係,並在亞洲其他地區加強勢力。
白宮中國政策顧問貝德(Jeffrey Bader)說,2008年經濟危機後,中國展現實力的做法更加明顯,而這有部分是因為中國同樣受到金融風暴衝擊,經濟卻迅速復原,更加助長美國已盛極而衰,中國正取而代之的看法。
但他說,華府決心對抗這種觀點,重振美國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