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遗产” 转帖

作者:老阿姨  于 2010-12-4 01:0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2评论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帕提•沃德米尔

从来没有那座城市花这么多钱、耗费这么大精力来举办一届世博会(World Expo)。

据估计,上海花在世博会上的钱多达550亿美元,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Beijing Olympics)的花费还高出一倍。如今,已对世博会感到厌倦的中国公民纷纷质疑,这一切是否值得。

中国正在不惜重金重塑自身形象,以求改变整个世界和本国公民对“中央王国”的看法。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不久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就是这部奢华大戏的第二幕。有人认为,在中国几乎毫发无损地走出全球金融危机后,上海世博会可谓某种形式的庆祝胜利之举。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和中国(更不用说世博会未来模式)的影响可能会持续数十年。

一门心思烧钱办世博的想法,早在几十年前就过时了。世博会过去被称作“World's Fairs”。从埃菲尔铁塔到美国的超级高速公路系统,世博会给世界留下了一些最值得纪念的发明。不过,许多真正闻名遐迩的世博会都是在19世纪举办的,其中包括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水晶宫(Crystal Palace)就是在那届世博会建成的。

上海希望把世博会带入21世纪。但就连政府官员也承认,没有人知道上海到底花了多少钱来举办这届世博会。没有人统筹开支。官方的最高估计数字为550亿美元。但房地产服务公司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估计,考虑已到位或已拟定的基础设施投资,总支出将为950亿美元。

靠着这些钱,上海新修了数条地铁线,大举扩建了地铁系统;建造了新的机场航站楼和火车站;并在很短时间内就美化了城市环境,让这座拥有2000万人口的城市生活质量大为改观。

在上海,你很难找到未曾触及的角落:每条重要街道都重铺了路面(有时甚至不止一次),每座建筑物的外墙都经过了政府的重新粉刷(经常都不通知业主)。

但对上海本地人来说,世博会期间享受到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地面建筑作业实际上遭到禁止。毫无疑问,这种局面将会结束,上海终将重现往日的恶劣景象:深夜安装塔架,凌晨风镐轰鸣。

不过,按照参观人数判断,本届世博会可谓取得了巨大成功:闭幕三周前,参观人数就已超过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6400万人,使得中国的这届世博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届世博会。

政府对庞大参观人群的处置颇为顺畅有效,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在世博会接近尾声时,日参观人数超过百万。

“但是总体而言,人们不太喜欢世博会,”一位本地观察人士表示。考虑到官方对有关世博会的议论颇为敏感,这位人士希望记者不要提到他的名字。中国互联网上一条常见的评论是:“如果你不去逛世博,你会后悔;如果你去了,你会更后悔。”

许多问题并不是上海的错。参观者抱怨,参观某些国家馆要排队9个小时,而这些展馆的内部陈设与奢华的外表相差甚远,根本不值得等候那么久。但这些展馆的设计方和建设方是外国政府(就美国而言,是外国公司),和中方无关。与中国欲在世界面前大显其能的北京奥运会不同,在世博会这个舞台上,是世界各国欲把自己展示给中国——但许多国家却发现自己力有未逮。

尽管一些展馆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环保议题引起更大关注,很可能会让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深入人心,尤其是深深印在中国参观者的脑海里。本届世博会的参观者约有四分之三来自上海之外的中国地区。

 

有些好处更加无形: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参观者在这里上了一堂文明行为的速成课,这要归功于上海市政府根治随地吐痰、排队加塞以及在公共场所吸烟等恶习的努力——这些恶习在中国各地极为常见,但在一些较发达城市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

为本届世博会动员的数万名志愿者可能会产生更持久(即使是无形)的影响:值守在上海各地的志愿者们成为礼貌和友好的标杆,让许多对上海人更为粗鲁的态度已经习以为常的人们颇感惊喜——比起让游客感到满意,上海人对赚钱更感兴趣,这一点全中国人都知道。

有些世博会是开创性的盛会:在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上,通用汽车(GM)揽获了发明超级高速公路系统的功劳,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该系统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无论本届世博会涌现出何种新生事物,上海在今后几十年里都将享受到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的好处,或将有助于它成就到2020年建成全球金融中心的雄心。

或许,本届世博会将成为让参观者铭记数十年的世博会之一。为了对得起那550亿美元,它最好做到这一点。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2 回复 牡丹石头 2010-12-4 07:13
面子工程!
3 回复 老阿姨 2010-12-5 14:23
牡丹石头: 面子工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4 02: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