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 女人之美丽 [2009/05]
- 尊重 [2009/05]
- 一首老歌Kiss Me Goodbye《吻别》 [2009/12]
- 南京早春 [2009/05]
- 男人,你是一瓶酒吗? [2009/06]
- 朋友是永远的财富 [2010/01]
- 如果心静 [2009/06]
- 荷包蛋 [2009/05]
- 梦里水乡 [2009/11]
- 到水乡,温壶老酒 [2009/05]
- 宋祖英: 江苏民歌茉莉花,送给村里的江苏朋友 [2009/06]
- 约定--送给有约定到老了回南京一起喝酒的同村朋友 [2009/06]
- 故乡的味道 [2009/05]
- 转帖: 让我如何赞赏你, 衣帽间里的千万富翁! [2009/05]
- 内心和谐才是金 [2009/11]
- 亲近自然 [2009/05]
- 年味 [2010/02]
- 转帖: 女人嫁给你是要你疼的 [2009/05]
1. 置年货添新衣,掸尘擦窗写春联,“年味”就从这个时候渐渐地感觉到了。这种年味,是我小时候的看到的景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事。年货说置不说买,是有历史原因的,那年月,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人们的生活平淡,物质匮乏,什么都得凭票供应,因此大部分“年货”还只能靠自己来准备。我记得,一进腊月,家家都会杀几只鸡鸭腌起来,农村还要杀猪宰羊,干塘捉鱼。老见有乡下亲眷送来几条鱼或一刀肉,我娘就回他们一些早就准备了的物品。做炒米糖、扎猪头糕,也都是传统的年货,都会准备一点。
2. 孩子们只知道过年有好东西吃,有新衣裳穿,很巴望过年。家中的大人都在工作,排队买计划物资的差事自然成了孩子们必干的活,连续起几个大早在寒风中挨冻是常事,孩子们对此非但没有怨言而且都很有劲头。
3. 年味最浓要算是从除夕开始,绯红的春联已经贴上了家家户户的大门上了。那一天,企业单位全都放假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包团子裹混饨,还要开白锅烧上几只好菜,隆隆重重准备年夜饭。一年之中,年夜饭是最热闹最温馨的了,席间,长辈们会作一番家庭的年终小结,对来年许上一些心愿。天一黑,喜庆的鞭炮就开始放起来了,零零星星一直会响到年初一的早晨。
4.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非常重视都指望能开开心心地过个好年。无论你离家多远,不管日子过得贫穷还是富裕,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向长辈们拜个年。
年头上的几天,大街小巷见到的尽是拎着礼包相互拜年的人群,他们穿上新衣绽放着笑脸,见人就恭喜。要去路程稍远的亲戚家拜年,大都是靠两条腿走着去,有的
是几家人结伴同行,一路上有说有笑。年幼的孩子到半路走不动了,由岁数大的或者是父辈们抱着、驮着继续走。由于人多话多几十里的路程脚一荡就到了。也有的
亲戚路途特别远需要搭乘车船去拜年,这就有点麻烦了,必须抢先去买票,上了车再抢位置,拥挤起来往往会站上几个小时才会争到个座位。春节客流量大,车船不
够调配,老惯有装运物资的车船给临时弄来拉人,我唯一的一次到上海亲戚家过年就是钻在闷罐子列车里去的,被关在漆黑的铁匣子里三个多小时,没喝没拉,难受
极了。过去很少有住宅电话,全凭一家家地走着去拜年,一圈拜下来,就要到年初五六了,那时候民间有一种说法,叫“拜年拜到大麦黄”。
5.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今人们的日子过得更开心了,天天象过年,时时能问候,我这里抖出来的“年味”,已经深深地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