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醒海外华人:美国经济更艰苦的日子即将到来 [2011/08]
- 道琼斯明天跳空开低500点? [2011/08]
- 频频发生裸死车内事件到底为哪般? [2009/07]
- 清理娼妓和卖淫是很容易做到的事,为何越抓越多? [2016/05]
- 你们的BF在接吻时会摸你们胸吗? ztzt 未成年莫入 [2010/03]
- 闲话上海 [2009/05]
- 千万别以身试法,国内国外一个样,有感于肖传国的刑事犯罪 [2011/04]
- 写给贝克夫妇的一封公开信 [2011/08]
- 体验男女共浴 [2009/05]
- 中国股市大滑坡是股价偏离其自身价值所至 [2015/07]
- 如何在上海找工作 [2009/07]
- 如果川普赢了, 美国就输了;如果川普输了, 美国就赢了; [2016/05]
- 本次美国债务提限法案能否过关? [2011/07]
- 陈光标这种拉稀真给中国人丢人现眼 [2011/03]
- 伊朗总统鲁哈尼访问欧洲 [2016/01]
- 善良的穷人(1) [2009/06]
- 天哪! 那么有教养的男人终于横空出世了 [2011/11]
- 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009/07]
- 抽烟 [2009/06]
- 那个南京人用3.5 万RMB到越南买个老婆很不错 [2010/01]
- 周末财经纵横 [2009/05]
- 美国尤其德州据有全世界最宽敞,最舒适,最低价的房子 [2009/11]
- 猜一猜,哪位是我的女儿? [2009/06]
- 说开了讲点面相学 [2009/06]
所有的经济体系均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是效率问题,另一个是分配公正问题。
效率问题一直是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
从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一直到微观经济学集大成者马歇尔都力图找出一条如何在有
限的资源情况下来满足人们的无限欲望。在所有的论证中,他们得出自由主义的价
值理念是最赋予效率达到极大化的前提。所以不管理论差别如何,所有的微观经济
学家都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而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首先是建立在八
个几乎不可能的假设前提之下。其中三条就是市场的完全竞争,市场的信息完全自
由,没有人能获取资源的特权。这三点的任何偏差都会产生分配不公正的问题。
而宏观经济学家基本上是倾向于有国家调节的自由市场经济,宏观经济主要考虑三
个问题:一低失业率,二低通货膨胀率,三经济的稳定成长问题。
微观经济学考虑的是个体经济的效率和分配问题。
宏观经济学考虑的是总体经济的效率和分配问题。
让我们先来回顾下分配公正问题的两个哲学基础:
第一个论证的哲学基础是只要结果不公正,分配就不公正;
第二个论证的哲学基础是只要游戏规则不公正,分配就不公正。
公正永远是相对的,不公正才是绝对的。
比如说,一个出生在富有的家庭,另一个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在他们出生的那一天就表现了不公正性;
又比如说,一个非常美丽母亲和帅气的父亲,生出的非常丑陋的女孩(像洪眶),而一对其貌不扬的夫妻生出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像宋祖英),对这两位女孩是否公正?
又比如说,一个非常美丽母亲和帅气的父亲,生出的非常丑陋的女孩(像洪眶),而一对其貌不扬的夫妻生出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像宋祖英),对这两位女孩是否公正?
所以经济学家在论证分配是否公正的问题上先要排除这个方面的公正性论证,这属於先天性的问题。
但是,接着后天问题也马上出来了,假如一个高大丰满的女子与一个瘦小病弱的男子在做计件搬运工时,虽然瘦小病弱的男子非常努力也搬不过掉以轻心的高大丰满的女子,然而女子的收入远远高于男子的收入,这就是第一个论证的哲学基础,
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公正?这个就属于微观层次考虑的效率和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都忽略这一个问题,通常都论证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
游戏规则是一个宏观高层次的考量,只要产生一丝偏差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公正效应。
而没有偏差的游戏规则完全是不可能的。
所以亚当斯密的那支看不见的手也不是像正在热恋中的男士能随意拨弄女友的那支手,而是有限自由的那支手,这只手在新古典学派中发挥的琳璃尽自。
所以亚当斯密的那支看不见的手也不是像正在热恋中的男士能随意拨弄女友的那支手,而是有限自由的那支手,这只手在新古典学派中发挥的琳璃尽自。
然而新古典学派几乎认为已经寻找到了经济永恒良心循环的法宝,国家在分配体系中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点在政府转移支出中完全反映了出来。
但是上世纪的滞涨给于新古典学派当天一棒,这不仅表明国家在经济调节中无所作为,
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按照这一经济思路而产生的贫富分化加剧使人们需要寻找另一条出路。
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按照这一经济思路而产生的贫富分化加剧使人们需要寻找另一条出路。
应该说古典经济学原理在大萧条以后就显的苍白,
新古典经济学原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失去了风采。
新古典经济学原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失去了风采。
至今的经济学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但不管怎样说,所有经济学原理都是在一个接一个萧条,衰退中像火凤凰一样从烧
尽的废墟中获得新生。
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怎样也解释不了这样的事实:
水是人类最需要的物品,但水的价格如此便宜(当时的水几乎都是免费),
钻石是人类最不需要的物品,但为什么价格如此昂贵?
同样在今天,人们至少要有几大事件需要在经济学中证明:
1)为什么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总是无能为力?
2)为什么中国的古话说,撑死胆大的,瞎死胆小的;
3)为什么胆大之人要么住进楼上楼,要么楼下搬转头;
4)为什么一生安份,刻苦努力工作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下层?
6)读书,知识与财富没有那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7)中国人中传统的想法:要求下一代读名牌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到头来冲其量就
是进入一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地位,为什么?
8)秀才为什么比农民还贫穷?
诸如次类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但在经济学中类似的这些哥达巴赫猜想到了今天才
开始出现了能解释的苗头。
版权所有,不得擅自转贴,违着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