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上海

作者:putongren10  于 2009-5-28 23:2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情感|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47评论

闲话上海(1)

想要深入了解上海,除了学说几句上海话之外,
还得瞧瞧上海弄堂的里弄生活,
还得逛逛老城区的市井风情。
走走上海的淮海路和逛逛上海的紫金路才会领略到过去上海所谓的“上只角”和
“下只角”。

一句“上海外滩外白渡桥”就能区别出真上海和大兴上海人。

上海早晨街摊上的“大饼”,“油条”和“豆桨”;
家里闻到的“泡饭”,“咸菜”和“腐乳”;
城隍庙的“五香豆”,这些都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

上海夏天晚上的”外滩“和“人民公园”,对对情侣的情谊绵绵,这些在我的记忆中都留下美好的回忆。

上海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闲话上海(2)

虽然时间永远回不到过去,但我们的回忆永远是过去。
虽然上海的石库门房和里弄现在已仅存无己,但石库门房和里弄却是上海文化的象征。
有人说:“上海女人市民”;
又有人说:“上海男人惧内”。
原来,这些都出之于石库门房和里弄文化。
市民的女人即讲面子又讲实惠。所以说,好多上海女人在外面是把一家的家产都穿在了身上,一回到了家就通通藏起来而且平时斤斤计较。可是,上海女人很少欠债的,她们总把家里安排的井井有序。上海女人,大多数是一家之长,里里外外一把手。

惧内的男人很顾家。许多上海男人的第一大特点就是会作饭菜。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一等男人在家作饭吃;二等男人陪领导外面吃;三等男人独自外面点菜吃”。如今的上海男人也象绅士一样,女士坐下前,先把椅子抽出,女士起身前,先把她的衣服拿起。用上海人的话说:“忽要太嗲噢!”。

石库门房和里弄文化造就了成千上万个上海老公和老婆。

弄堂是上海特有的住宅群聚形式,从19世纪下半发展以来,已在不同时期形成各种样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于石库门里弄。

最先的石库门房以西式连排住宅为原型,内部设计有中式天井、巷弄,外部复加上中式的石雕门框、乌漆的厚实大门,有所谓的前厢房,中厢房和后厢房。

 20世纪初期钢筋、混凝土进入中国后,出现一批钢筋混凝土的弄堂住宅,后来演进为石库门弄堂、新式弄堂、公寓式弄堂、花园式弄堂等各种形貌。从最早巷弄狭小,居民生活必须与邻里紧密结合,演变为具有较多的私密性,更多公共空间,这跟当时上海成为大都会,住宅居民由大家庭解体为小家庭都有关。

但总的说来,过去,上海人的居住面积是很小的。在七,八十年代,上海流行的一句老话是:“只要房子到手,半个老婆在手。”


 行走在上海弄堂之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巷弄内的声音、气味和光影。许多上海人家把洗过的衣服、棉被晾在竹竿上,由自家窗口徐徐推出,街道上缓缓渗著[滴答、滴答]流下的水渍子,你遥望天空,仿佛你头顶上彩旗飘飘。
你还会不时地听见楼下邻居在叫唤“张家姆妈,侬卧里个拖分(拖把)水落了我衣裳上,一塌糊涂。”

闲话上海(3)

当你刚刚穿过上海弄堂,虽然头发上还带着被晾在竹竿上的衣服滴下之水迹,你已经来到了上海老城区。

上海老城区是一个由人民路和中华路构成的旧城区,区内除了古董市场、大型商城、还有城隍庙及豫园、湖心亭等江南园林胜景,老城区建筑不论新旧,都以飞檐翘角等中国传统式样为特色。

在昔日的上海,相对于象淮海路,南京路等法租界、英租界的“上只角”,老城区就是一个纯然中国庶民生活的区域,从老西门、小南门、老北门,紫金路等地而构成的“下只角”,从中可以看出「老城」的建构与规模,除了内围目前被划为观光集市区,在城区外围的上海市井生活依然历历在目,跟上海市区的摩登风味迥然不同。这里是上海最有「古意」的所在。窄窄的巷道内,迎风飘扬著「茶庄」、「筷子大王」、「扇子大王」、「刀剪大王」等庶民生活用品的「专卖店」。在摩肩擦踵的市街人潮里,中国人的历史和习俗就在一幅又一幅的檀香扇面,和一双又一双形色各异的筷具里流传下来。

吃在老城区是一大传统。在湖心亭附近的南翔馒头店,卖的就是最家常不过的小笼包子。卖的是更为精致的「蟹粉小笼」。只要从排队等候的人群里向前望,看到的是厨房玻璃窗前,一个又一个身著白袍,头戴小帽的厨师,正聚精会神将蟹壳里的细碎蟹肉,一丝接一丝地挑拣出来。食客口里细腻鲜香的小笼包子馅,就是这样一丝一缕得来不易。

老城区最富盛名的景点,除了美食、品茗,恐非「豫园」莫属。从湖心亭旁的入口走进像迷宫一般的豫园,曲曲折折的小径,布满奇石、假山的花园,代表了中国江南的古典园林艺术的境界。园里古木参天,望之俨然,走进花园里的微型山水,几乎是一转身,穿过又一条回廊,就有太湖奇石抑或楼台水榭的另一番风景,每每引起游客的连连赞叹。这里具体而微的山水胜景,是熙攘的上海市区里,一处难得清静优雅的园林。

过去老城区的店员十分排外。如果你不会讲上海话,他们会认为你是乡巴佬。
你付钱慢慢吞吞,他们会认为你是拎忽清。
在他们一张张打扮的干干静静和漂亮的脸上始终流露出那种大城市姑娘的自豪感!

闲话上海(4)

逛逛上海老城区,尝尝南翔小笼包,烧一株香,然后买些特产,该是你结束游览老城
区的时间了。也许,你会觉得老城区就“那么回儿事”。确实这样,这里只是真实
地反映了上海市民的普通生活。
出了老城区,沿着人民东路往西走,就到了河南南路,穿过金陵东路和延安东路,
你来到了福州路,这里是上海书店的总汇。新华书店,外文书店,思考乐应有尽有。
步行在书店街往往让你留连忘返,那么多的好书,那么便宜的价格把你不知不觉地
带入了“夜上海”。

琳琅满目的店堂,车水马龙的街头,虽然,这里没有拉斯维加斯的“夜秀”,虽然,
这里没有迪斯尼的“水上电影”,但这里的热闹和繁华也让人永远难忘。

顺着南京东路往西走,你就来到了“人民公园”。“人民公园”虽然不大,但它是
上海的中央公园。这里曾是英语角的发源地。每到周末,男女老少聚集
在一起,用英语互相交谈。
更重要的是:“人民公园”是上海人爱情的发源地。每当夜幕降临,星罗密布
在公园的四人长凳已成对对情侣谈情说爱的最好场所。如果你去晚了点,你一定很
难找到一块立足之地。有的坐在一条长凳上的两对情侣纷纷做着自己喜欢的动作,
互不干涉。有的情侣,女方踮起脚尖,男方两手环抱,互相倾吐情感。路过的行人
也不会为之大惊小怪,因为在昔日石库门房和里弄文化的条件下,三,四代同堂,
在家无法谈情说爱。虽然现在住房条件好了千百倍,但这种传统至今保留了下来。
“人民公园”啊,有多少对情侣在这里走上了征途。

走出“人民公园”往东就到了外滩,这是上海人爱情的又一发源地。南起十六浦码
头,北至黄浦公园,对对情侣排在江边,好多上海人的爱情就从这里燃起。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外滩的大钟已敲响了十二下,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啊,上海啊,上海!
虽然我已离开上海许久,虽然上海的户口早已不在,但上海永远是我的故乡!

 

2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47 个评论)

2 回复 酸柚子 2009-5-28 23:35
顶。好文章。
1 回复 fanlaifuqu 2009-5-28 23:43
看来秀妹是宽容的。非上海人难对此文有浓厚兴趣。但秀妹一定能讲洋泾浜上海话!
2 回复 酸柚子 2009-5-28 23:45
fanlaifuqu: 看来秀妹是宽容的。非上海人难对此文有浓厚兴趣。但秀妹一定能讲洋泾浜上海话!
修姐有语言天赋,能听懂上海话的。
2 回复 宜修 2009-5-28 23:52
fanlaifuqu: 看来秀妹是宽容的。非上海人难对此文有浓厚兴趣。但秀妹一定能讲洋泾浜上海话!
曾经骗过人!
1 回复 fanlaifuqu 2009-5-28 23:57
宜修: 曾经骗过人!
没想到你也曾“犯罪”。
2 回复 宜修 2009-5-29 00:00
酸柚子: 修姐有语言天赋,能听懂上海话的。
喜欢上海的风情。那是一种能蚀人心骨的东西合璧的文化氛围。中国之大,却唯上海所独有。举张爱玲为例,尽管理智上对她在国破家亡时分与汉奸胡兰成的感情纠葛十分不屑,感情上却敌不过她字里行间掩饰不住的小资与妩媚。就是这份缠绵悱恻,让我也常常怀疑自己的免疫力,忽而发现:原来自己也难能“无欲则刚”......
2 回复 宜修 2009-5-29 00:08
fanlaifuqu: 没想到你也曾“犯罪”。
最初不会讲上海话时,倒真未曾因讲普通话受到排外,至少表面上没有遭遇过难堪,尽管知道上海人曾因此得罪了全国人民。
窃以为:那是因为自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征服了“识货”的上海人。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更为今天上海精明的年轻父母们,大人之间讲上海话、同孩子讲普通话提供了具体的历史渊源。
实话实说!
2 回复 酸柚子 2009-5-29 00:10
宜修: 喜欢上海的风情。那是一种能蚀人心骨的东西合璧的文化氛围。中国之大,却唯上海所独有。举张爱玲为例,尽管理智上对她在国破家亡时分与汉奸胡兰成的感情纠葛十分
要妩媚,不要刚强。国家大事,让伟人们去操心。
1 回复 putongren10 2009-5-29 00:11
酸柚子: 顶。好文章。
谢谢鼓励
2 回复 sousuo 2009-5-29 00:12
上海就是上海。
1 回复 putongren10 2009-5-29 00:12
fanlaifuqu: 看来秀妹是宽容的。非上海人难对此文有浓厚兴趣。但秀妹一定能讲洋泾浜上海话!
秀妹确实很宽容和包容:))
1 回复 homepeace 2009-5-29 00:13
上海是典型的小资情调
1 回复 putongren10 2009-5-29 00:14
宜修: 最初不会讲上海话时,倒真未曾因讲普通话受到排外,至少表面上没有遭遇过难堪,尽管知道上海人曾因此得罪了全国人民。
窃以为:那是因为自己一口标准的普
原来小城故事真不少
1 回复 宜修 2009-5-29 00:17
sousuo: 上海就是上海。
任香港、东京、汉城、新加坡城难与匹敌!那是一份历史与文化积淀的底蕴。
1 回复 宜修 2009-5-29 00:18
putongren10: 秀妹确实很宽容和包容:))
俺是姐姐,不可以没大没小!
2 回复 borninheaven 2009-5-29 00:18
上海比较细腻。 正宗的上海人不是上海人!祖代都在上海的叫本地人, 本地话接近上海话, 但有口音。 不知为何本地人的上海乡音很难改, 所以反而看作乡下人。 有位上海本地人教授, 在上海教了一辈子的书, 但他教过的所有的外地学生都变成上海人了, 他还是乡下人
1 回复 宜修 2009-5-29 00:23
borninheaven: 上海比较细腻
个人认为:上海男人的“惧内”是一种美德。
1 回复 borninheaven 2009-5-29 00:42
宜修: 个人认为:上海男人的“惧内”是一种美德。
但宠坏了上海女人
2 回复 宜修 2009-5-29 00:44
borninheaven: 但宠坏了上海女人
太太是娶回来疼的!
2 回复 fanlaifuqu 2009-5-29 00:52
borninheaven: 上海比较细腻。 正宗的上海人不是上海人!祖代都在上海的叫本地人, 本地话接近上海话, 但有口音。 不知为何本地人的上海乡音很难改, 所以反而看作乡下人。 有
fanny!
123... 8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22: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