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儿子Stanford 17级毕业典礼 [2017/06]
- 参加麻省理工博士学位授予典礼之一:Hooding Ceremony [2016/06]
- Tech学生实习的攻略闲聊 [2016/05]
- 挪威奥斯陆维格兰雕塑公园:伟大的雕刻家邀你评论 [2016/09]
- 高原反应体验:黄龙是考验 [2015/10]
- 名校还是非名校,鸡头还是凤尾? [2017/04]
- 挪威峡湾:湾里看峡,峡里看湾 [2016/09]
- 中国好歌曲第二季第七期:刘欢英雄救美,裸儿杭盖晋级 [2015/02]
- 探索摩洛哥之三:南方明珠旅游之都马拉喀什 [2016/11]
- 人间仙境:九寨沟景色的两绝 [2015/10]
- 探寻摩洛哥,游走卡萨布兰卡和四大皇城 (一) [2016/11]
- 人间仙境:大提顿国家公园 [2016/06]
- 子女挑战自我 父母静观其成 [2016/09]
- 经历真枪实弹是什么体验? [2017/06]
- 大学招生放榜了,斯坦福继续为全美录取率最低最难进大学 [2017/04]
- 家长和上大学子女应从斯坦福学生性侵案中吸取教训 [2016/06]
- 探索摩洛哥:游走卡萨布兰卡和四大皇城(之二)拉巴特 [2016/11]
- IVY录取率创新低:爬藤不值得,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算了 (ZT) [2016/04]
- 每周SITREP:父母与上大学的孩子交流的高效解决方案 [2016/04]
- 大学排名vs学生选择:连续4年 要进史丹福比哈佛还难 (ZT) [2016/04]
- 在呐喊围观的现实背景下,欣赏一下蒙克的名画【呐喊】 [2016/08]
同一蓝天下,各人前途命运各不相同;同一学校里,不论是名校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都有成功和失落甚至失败的学生。常见的话题有:
1、某学校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尚未开放的蓓蕾凋零,尚未开始风华正茂就青春夭折,的确是悲剧。但自杀大多是病态,抑郁症或者心理问题恶化。抑郁症是医学问题,不敢妄加评论,但它在生活中存在,不仅是在中小学校,而且在大学和职场都存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都有发生。做父母的大多不是医生,但培养孩子的阳光性格和抗压能力,也许对孩子不陷入抑郁症或严重心理疾病有帮助。即便如此,可能仍然会有个别抑郁症或心理疾病导致的自杀,这是悲剧但也无需大惊小怪,是疾病就有发病率,不必把个别当成普遍去寻找父母教育责任。
2. 孩子的压力问题。可以说,这在某种意义上是“非问题”。因为有学生聚集的地方就会有压力,没有无压力的学校,也没有无压力的职场,差别只不过是大小而已。就学校而言,门槛越高越有名的学校,聚集的学生智商越高,学习压力越大。而且,学校平台越高,对学生的耐压力要求越高,因为学生在更高平台上会发生地位和竞争条件改变,从而改变受压程度。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群中确实存在所谓“社会流动”,即不同人群地位和教育收入等的上下换位流动。一般说,社会制度越民主,机会越公平,社会流动性越强。作为父母,大概很少有希望孩子在社会流动中向下流动,一般都是希望孩子能向上流动或至少是随泼逐流。既然如此,那就应该培养孩子去适应压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耐压力和健康阳光的性格。
3.父母正确认识孩子智商和天赋的重要性。孩子承受父母过分压力在某些情况下是实在的真问题。这多半发生在父母不能正确认识孩子智商和天赋水平所产生的过分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其智商和天赋难以达到的事情。常言说,孩子都是自家的好。这种认知倾向更容易加重问题的严重性。抽象思维能力差别是比较大的,许多孩子到初高中后数学吃力就是信号,如果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天赋局限性强行要求孩子攻读数理化,那就会成为造成孩子不幸福和过分压力的动因。及时作出学习方向甚至学校的转变比指责或施压更积极也更合适。能做到这个的父母是明智敏感的好父母。
4. 父母是外因,关键还是孩子本身要发育耐压力。父母需要做正确的事情,但这仅仅是外因。归根结底还是要孩子自己发育生成耐压力,耐压力的生成会让孩子受益无穷,因为今后职场和生活压力也许比学校更大。无压力的学校是不存在的,越有出息的孩子承受的压力越大,因为他们处于高于同辈的名校平台上。现实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在中学很棒,但进了大学尤其是名校成绩不突出甚至不好了,不仅光环不复存在,而且处于被淘汰的压力下。这是因为孩子在那所高中是矮子里拔将军,但到了大学名校更高平台,相比较的是来自各个学校的拔尖学生,即使是有天赋的孩子也需要调整自己心态和培育适应新环境的耐压力。而且在必要时要走退出机制,及时转换专业。有的大学工程课程设置做了有利于学生退出机制的考虑,在第一年级课程加强数学等专业课难度,使得一些学生知难而退,及时退出转换专业到商科等,既能缓解学业压力,又能不浪费时间拖到sophomore year难以继续时再退出。识时务者为俊杰,孩子能适时进入退出和转换机制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