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龙用双截棍打乒乓球 [2010/09]
- 国人讲英语(十九)完美张国荣 (ZT) [2010/09]
- 我来说一个方言笑话,懂四川话的估计会会心一笑 [2011/02]
- 和解滨大侠探讨核电站 [2011/04]
- 戏说63 [2011/08]
- 非诚勿扰观后感--找个喜欢的人捂脚 [2011/12]
- 男人必修之10部电影――(ZT) [2010/12]
- 给烟花交作业 异国生死恋(一) 原创于 【丹奇之约】 [2011/10]
- 响应彩舟云淡和翻老,我就是上海人。 [2010/11]
- 冬天安全驾车要诀 (ZT) [2011/01]
- 解滨 嬉皮笑脸地要咱 捐几个小钱 [2011/08]
- 追寻半世纪,今日拜真神 ZT [2011/07]
- 给老A出点主意,继续不要钱 [2012/09]
- 七夕说老婆 [2011/08]
- 重色轻友是有理由的 ---贝壳村大母定律 (ZT) [2011/01]
- 微风大历史(一)《96号潜艇》未从海底出击 [2010/07]
- 怀念和老婆在一起的日子 [2011/06]
- 与友人闲坐 [2010/11]
- 我的家,在上海黄浦江上,原创摄影 [2011/07]
- 夜,无眠 (原创) [2011/01]
- 有感 [2010/07]
- 姜育恆 - 梅花三弄 [2011/07]
- 上海人,北京人,都是一家人 以及我在贝壳村的人事关系粗考 [2010/12]
动身去美国以前,曾多次往返中美的朋友告诉我:“去美国除了钞票(信用卡)什么也不要带,美国的东西很便宜。”
对此,我半信半疑。毕竟,根据2008年的数据,美国的人均年收入(全美国民)为3.76万美元(世界排名第4)、中国2008年人均年收入(全国居民)仅1100美元(世界排名109位),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美国的物价怎么可能比中国低呢?
所以,去美国的时候,我还是带了一个大皮箱。我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到美国后才发现,美国除人工服务(如理发等很贵,美国的劳动力价格高,沾着人工的都很贵)之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绝对价格)是低于中国的,有些商品的价差之大,有点瞠目结舌。而洛杉矶的物价在美国还数比较高的,如果到俄勒冈州更便宜——购物不用缴纳8%—10%不等的税。
汽车、家用电器类商品更便宜。宝马Z4的价格,广告上标注的报价为29881美元(排量大、配置高的价格要高),国内的价格,听一位朋友介绍,大致在50万元——80万元人民币之间。一般情况下,同样品牌同样配置的车,美国的要比国内的便宜一半左右。我帮家里带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同样品牌同样型号同样配置的电脑,在美国是499美金,而在国内电脑市场的报价为6000元人民币(商场的报价更高),而且,供应美国市场的产品质量要优于供应到中国市场的产品质量,日本的产品尤其如此。只有“Made In China”的商品,是供应到外国的产品质量要远远高于中国国内。我在美国买的几件中国制造的产品,用起来都非常好用——这种感觉令人有点难过。
所以,中国人到美国后,即使平常不太喜欢购物的,也忍不住买些东西。主要是衣服和鞋子,其中,包括三套西服。在交钱的时候,遇到一群中国去的游客,购物之多可用疯狂来形容。在一个卖箱包的商店,几乎每个从中国去的人都买两个以上的箱子,因为,他们要装下所买的商品。他们一边挑选商品一边惊诧着:“这里的东西怎么会比国内便宜这么多?!”我可以听出他们心中的不平衡。是的,连我自己都有种酸楚的感觉。如果不是这一次亲历,我哪里想得到,我们在承受着怎样的物价?
穿的、用的便宜,吃的也便宜。在洛杉矶“小台北”的一个中餐馆,我们四个人点了鱼、虾、蟹等,每个菜的平均价格大致在6—7美元左右,非常丰盛的一顿午餐,分量很足,没有吃完,一结账,只有49美元,我以为老板账算错了,问了一下的确如此。
美国汽油的价格也比中国便宜,美国的油价以加仑计量,1加仑=3.785升(英国为1加仑=4.546升),折算以后,绝对价格也比中国略低一点。中国养车要缴纳养路费等各种费用(养路费名义上取消,实际上换个新马甲继续留任,最典型的中国特色之一吧),而且,收费公路如林,逃都逃不脱。而在美国,绝大部分公路包括高速公路都是免费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燃油税的税率各国差别很大,以汽油为例,美国的税率是30%,日本是120%,德国是260%,法国是300%,最高和最低的税率差了大约10多倍。
与世界上许多通过征收燃油税来抑制能源消耗、促进环保的国家相比,美国把燃油税定得很低,且许多年一成不变。这刺激了美国汽车产业发展,但也带来人们盲目追求大排量车的消费畸形。较低的燃油税率导致汽车消费畸形。
美国极低的燃油税推动了汽车业的发展,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人均消耗能源最多和对全球变暖“贡献”最大的国家。美国人对大排量豪华车的嗜好,让底特律三大汽车公司不断推出一款款油老虎来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近年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美国经济开始走入衰退,消费者迅速转向省油的经济车型,销量的持续下滑使措手不及的美国汽车业濒临破产边缘,只能哀求政府出手相救。
美国汽车业与日本和欧洲的同行相比,如果没有政府出手相助,统统得关门。在发动机排放技术和效率方面,落后最起码整整一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