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怖的幼儿园 [2009/07]
- 出自多子女家庭的我 [2009/07]
- 下雨天的上海 [2009/07]
- 反对恐怖组织的任何行为 [2009/07]
- 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到上海好玩的地方-胡扯中 [2009/07]
- 对于收购外国企业的思考 [2009/07]
- 相似性的偏好 [2009/07]
- something about《六月,我的爱》 [2009/07]
- 一个叫羞耻心的东西 [2009/08]
- 如何培养有素质有文化的年轻人 [2009/11]
- 刚刚我们学校一阵骚动 [2009/11]
- 勿忘,你是一个中国人 [2009/07]
- 不要做一个狭隘的人:10月22 [2009/11]
- 生活有点空虚 [2009/05]
- 不可忽视的孩子的影响力 [2009/07]
- 我的目前的世界中的最有钱的人----当然今天谈的是物质上的 [2009/07]
- 光棍节的一天 [2009/11]
- 理发美容 [2009/11]
- 90后 [2009/07]
- 中国的大学还真全面 [2009/07]
- 极困中.... [2009/07]
- 2012世界末日 [2009/11]
- 成功的真理 [2009/07]
今天看到一个评论,关于清官的。我想请教一下大家的见解:何为贪?不收受他人物品即为清官吗?我们的社会真正缺的是清官吗?现在在认真想想,我想纠正一下自己之前的观点,我认为我们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清官,而是会给百姓谋取最佳福利的公务员。我们的社会,物欲横飞,外加经济的高速发展,想当一个清官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不能过多的强求每一个官员都是清官,或则一味认为贪“小便宜的”官,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从实际情况看来,我们现在的社会几乎无形中已经默认了一种形式:你为官者,可以小贪一笔,如果你能为百姓谋取许多福利。似乎这是被大家所能接受的。但是如果像上海市市委书记陈良宇,那样,把贪建立在危害社会福利为代价上的贪是不能被接受的。
还有一个问题,之前,有次无意在看有关香港的公务员报道中,其地区政府表示,香港目前缺的是“具有专业行政能力”的公务员。这是我第一次关注到这个问题。好像正如那位先生所一语道破的现象:我们大陆的公务员几乎都是“半路出家”,大学里学的多数与行政管理毫无相关的,做许多事情多数是从情理出发,讲究的“感觉”,“应该行”什么的。对于香港的行政管理中讲究的行政人员专业化,我个人很是认可。我们的政府应该适当的增加,这种专业行政管理人才的比重。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可。
我认为关于“专业化”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我们现在的教育讲究的是“全面发展”。我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十分科学的方法。正是因为过多的注重“全面”,而让许多人的专长无法超常发挥,为社会作出更多有实质性的贡献。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小,从基础开始追求个性化,与专业化。真正的将因材施教运用到实践中,而不是只是在空谈,我认为,我们的教育体系是有悖于,蔡元培先生所说的“因材施教”的。即使对教师这样要求,也是一件十分为难人的事。一边我们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是全面发展,却一边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因材施教,这不是十分为难吗?即使能做好,也只能证明个别教师个人能力超强罢了。如果我们的教育能注重学生本身的特点,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在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我们的社会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精英。一个社会的真正发展靠的不是普通大众,而是精英。只有精英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
之前有在杂志上看到,有作者认为,我们的社会在对待强者与弱者的态度是十分有别于西方社会。我们的社会过多的同情弱者,注重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应该跟多的从精神层面引导,让其不在成为生活的弱者,社会的负担),而不够重视强者(应该给予强者更多的帮助,让强者更强,带动社会快速发展,不过期间可能会引发类似贫富差距等问题,这就是需要我们的政府权衡的问题)。我认为这个说法,真的十分清晰的反映出两个文化的差异。我们的社会太多的将精力花在同情弱者身上,以至于会使弱者产生缺乏自强的心理,并一味的依赖社会与国家。相信,就目前的社会氛围,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社会是永远不可能培养出一个“中国版的霍金”的。在大学课文中,学到一篇关于霍金的文章,霍金在得知自己得病时,想得不是抱怨,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想到,只有真正自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关爱。这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当然不是西方的都是好的,我想表达的是,在某些观念上,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来让我们的社会朝着一个更加乐观,向前的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