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览秦俑

作者:户人  于 2009-6-8 23: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9评论

走马观花览秦俑 -- 户人

 

从西安运来的秦始皇兵马俑在亚特兰大的 High Museum of Art 博物馆展出已有几个月了(200811月16日),到2009419日结束(之后到休斯顿继续展出)。目前,除了看到各种华人在大门外跳舞、表演等消息外,还没有看到什么具体描述展品的文章。一个月初的周末,本人去参观了博物馆。现愿结合所读过的《史记》,自荐向导,侃侃“户人之见”,争取把秦国610年左右的历史在610秒种内讲完。

 

 

 

博物馆的位置在亚特兰大交响音乐厅北部,这对于大多数每年出席中国商会春节演出的亚城朋友们都不会感觉陌生。早早来时,大楼外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而且西方人远远超出队中的几家亚裔。看来展出还是很受欢迎!

 

趁着排队,咱先快速复习一下中国历史。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都公认是从黄帝(公孙轩辕)开始,再下传颛顼(zhuān -1 xū -1)、喾(kù – 4)、尧(yáo -2)、舜(shun – 4)。这五人号称远古的“五帝”。其实后面的这些人都是黄帝的子孙后代,如: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尧是喾的儿子,舜是颛顼的后代,等等(《史记-五帝本纪》)这些是为了给后面的秦始皇的老祖宗找“根红苗正”的依据。

 

话说夏禹因治水有功,舜把帝位传给了他以后,大禹就不再“客气”禅让,从此就把帝位留在自家了。他儿子启建立了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存在了400(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最后被夏桀 (jié – 2)丢了(《史记-夏本纪》)。夏被商汤取代,商朝存活了510(台湾史学界之说法655),又败家在商纣(zhòu -4)手下(《史记-殷本纪》)。纣这小子也算没白死,至少还为“助纣为虐”这条成语提供了来源。

 

周朝取代商朝后,周武王(姬发)把天下划分给各家族成员或立了大功的大臣们。周朝存在791(1046年至前256)

 

说起周朝王家本姓"",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说是总理周恩来与当时的外长姬鹏飞一起会见日本外宾。日本人夸周恩来是位了不起的“周公的后代”,周说姬鹏飞才是正宗的“周公的后代”。其实周朝灭亡后不少“姬”姓的后代改姓“周”。所以他俩应该都是周公(姬旦)的后代。文革结束前“四人帮”在毛的暗护下还发动了一场流产的批“现代周公”运动。

 

周朝又分“西周”和“东周”两阶段。由“西”变“东”的原因是因为西周的那位昏君(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bǎo -3, sì –4)一笑而常常点烽火、玩“狼来了”的游戏,最后“狼”真来了,西周被西方的犬戎(古代活跃在甘肃一带的部落)攻破。所以周朝首都在公元前770年时东迁。

 

“东周”时期又分为两段:前半段称“春秋”,后半段叫“战国”。“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一般以赵、魏、韩“三家分晋”开始(《史记-周本纪》)。

 

顺便说一下,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00年时的“春秋”,秦始皇出生在战国末期。

 

扯远了,赶快买票。不过买完票后你还是要根据票上的规定时间再等上半小时,这是为了控制展区的人流。

 

现在可以说说秦的祖先了。据说颛顼帝的一个后代孙女“未婚先孕”,于是编说她是在织布的时候吞食了一颗燕子蛋,所以生了个儿子。这儿子再生个儿子(大费),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嬴”( yíng -2)。看来“嬴”的生父不清、来历不明。

 

后来“嬴”家后代大都是为帝王训马、赶车,也成了“帝王身边的人”了。

 

直到“西周”灭亡,“嬴”家的老祖宗秦襄公帮周平王赶车东迁有功(公元前770),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史记-本纪》)。土地就是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要知道那时这片土地已经被犬戎占领了,周平王实际上是打了个“白条”,颇有“你有本事你去拿”的味道。“嬴”家要得就是这个“名份”。后来,秦国慢慢西侵,果然夺回这片土地。商鞅变法(361),秦国越来越强,开始蚕食其他诸侯国的土地 (包括汉中和蜀地)。不过商鞅自己最后落得个五马分尸的车裂下场。

 

 

那时秦国因为“一穷二白”,所以鼓励当兵杀敌,按敌方人头数论功行赏。他们杀人如麻,被称“虎狼之师”。例如,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白起攻击赵国,在长平大败赵军,赵国四十多万降卒全被活埋。

 

我们参观的时间到了。

 

一进门,首先看到的是几件战国时代的青铜兵器:弩、箭头、匕首、剑、戟头等。两边的墙壁上放映着不知是哪部电视连续剧里的秦国战争场面,而且有秦灭赵、魏、韩、燕、楚、齐 6国的地图,让人一目了然。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战国时期的兵器中几乎没有刀。这是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发明铁兵器,而青铜兵器太脆,轻了不能砍,重了又砍不动。所以当时的兵器都是以“刺” 为主,而不是以“砍”为主。铁兵器是汉代才被大量使用的。

 

(Crossbow)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它有枪身、扳机、瞄准器,可以大大地提高箭的准性,而且可以连发。弩后被传到西方。弩也是火药枪的前身。直到今天弩还再被特种部队使用。

 

现在再来说说被秦灭掉的六国以及它们的大概位置。

 

 

 

 

秦国(主要)在陕西省。挡在陕西东面的是山西省,简称“晋”。晋本是大国,后内乱,被赵、魏、韩三个外姓家族瓜分。这一“三家分晋”事件就是“春秋”和“战国” 的分界线。这样,大家就知道(由北向南)赵、魏、韩三国的大概位置了,而且你也可以猜到秦国要想东进统一中国所必须最先灭掉的三个国家了。还记得成语(或兵法)“围魏救赵”吧?

 

再往东就是燕、齐两国。

 

燕在今天的河北地区,国都在北京郊区。所以北京又称燕京。北京大学就在原来的燕京大学位置。北京的“燕莎”商场就是北京和德国“汉莎航空”的合作产物。燕国的太子丹买了个刺客,就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大家都应该很熟"齐",“齐鲁”就是山东的代名词。其实齐国是山东北部,鲁国在山东南部。齐国最早是分给那位不放鱼饵,“愿者上钩”的“渔协名誉主席”姜子牙的,不过“战国”时已被田氏家族夺权了。孙膑帮助田忌赛马的故事就发生在齐国。

 

鲁国是周武王封给他弟弟姬旦(周公)的,但周公没去,一直留在京都辅佐天子,后来又辅佐他儿子。从一心辅佐天子、功高却不盖主这点来看,周恩来与周公的确有相似之处。鲁国由周公的长子立国,历时800年左右。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小部分。鲁国是孔子的出生地。后被楚国灭了。

 

楚国在南方沿长江一带,从湖北一直到浙江、江苏。楚霸王项羽的爷爷就是被秦始皇的军队杀了。后来项羽和刘邦一起灭了秦王朝,这是后话。

 

秦王嬴政13岁登基,22岁亲政,自前230年至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用了十来年的时间就灭了六国,38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中国历史进入中央集权制的皇权专制时代(《史记-秦始皇本纪》)。

 

嬴政自认功劳远远超过“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前面已经提过),所以自命“皇帝”( 皇帝),专用自称“朕”(在此之前“朕”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第一人称)。规定了皇帝下旨为“诏书”(布告天下之文书, 相当于今天新华社的“元旦贺词”、“告全国同胞书”之类。)和“制书”(指挥百官和地方官执行的政令)。现在我们看的古装剧都只有“诏书”(开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许多下命令的应该是“制书”(开头“奉天承运、皇帝曰”)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几件功劳都在下一个展台出现: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的代表是墙上一幅巨大的,丞相李斯用小篆书写的峄山刻石(见下)。碑文是四字诗,对秦始皇歌功颂德。《史记》里记载了5-6块碑文,都是大同小异的四字诗。不过,漂亮华丽、弯里弯曲的“官方文字”小篆并没有在民间普及,只留在了图章上。民间普及的却是“直来直去”的 “简体字” -- 隶书。

 

(图: 峄山刻石篆文)

 

 

如果大家注意,还会发现碑文是没有标点符号、不分段落的。古代的汉字作品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断句只能靠人的经验来完成。所以古文中的“之、乎、者、也、哉、曰”等字的用途就显示出来了。汉代时出现了“句读”(读音:具豆),是句号和读号(逗号)的合称。我们现在所用的标点符号是胡适等1919年从西方引进的,对中国的白话文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统一的货币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圆体方洞的铜钱(地方”),上有“半两”二字,又称“秦半两”。这种货币取代了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 (像铲子一样)等等。这里也要顺便说一下,古书里提到的战国时期的“黄金”、“金”其实大都是指“黄铜”,而不是真正的金子。

 

See full size image

 

 

 

 

 

 

 

(图: 秦半两)

 

 

秦始皇定了“尺”的长度(23.1厘米)。汉字“尺”的形象意思就是一手张开,从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当然这得是男人的大手。女人的手小,就不叫“尺”,而叫“咫”(用来量“织”布长度的)。因此有了“近在咫尺”这一成语。我们看三国演义里常常会看到描述某某大将身高八尺。那是“汉尺”,与“秦尺”一样。八尺就是1.85米左右,的确是高个。

 

六尺为一“步”(1.39)。如果你认为这一“步”太大,现代一般人要走两步才行,那么恭喜你“答对加十分”!因为古人的一“步”是指左右两腿各抬一次,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两步。

 

秦始皇规定当官戴的冕为6寸,车轮间的宽度为6尺,全国分为36个郡(6X6),等等。为什么都是“6”呢?原来秦始皇认为周朝属“火”,是“阳”,而秦属“水”,是“阴”,所以“水”能克“火”,秦能取代周。“阴”在八卦里是“三三”(三根中间断了的小棍),所以取“6”。而“水”、“阴”的颜色是黑色,所以秦朝崇尚黑色。如果你留意表现秦始皇的电影(如“英雄”)、电视等,就会注意皇宫里许多衣服都是黑色。士兵的服装也是黑色。

 

 

(图: 八卦)

 

再往里走是一个秦皇宫模型,边上有出土的瓦,上有(国都)“咸阳”二字。当年秦始皇每灭一国,就把该国的宫殿照原样在咸阳建一处,然后把该国宫殿里的美女们都养在里面。所有宫殿间又用空中桥梁连接,以便秦始皇可以秘密去各处。秦皇宫后来被项羽烧了。因为项羽压根就没想留在大西北咸阳,只想着回家看“江东父老”了。反到是刘邦当了“汉中王” (汉中在陕西省),最后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

 

之后我们就进入了展出的主要看点-- 兵马俑了。因为大家都看过,这里就不再浪费笔墨了。兵马俑的制作是流水线式的,各有分工,分部、分件生产,最后组装。这在两千多年前的确是一创举。

 

有一点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就是人俑的样子都各有不同,但所有的都是单眼皮!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的确是北方人的生理特征,直到后来中国南扩,与南方的民族大量通婚后,双眼皮的人才大量出现。所以单眼皮的女士们大可不必去割成双眼皮,因为你们更“正宗”。

 

马俑有很漂亮的马鞍,但没有马蹬。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马蹬,所以当时打仗主要是步兵和战车,一辆战车四匹马拉着(“驷马难追”),中间是驾车人,左右各有一人负责射箭()、执戟。当时的“骑兵”一般是不能在马鞍上作战的,只能射箭,因为没有马蹬“站”不稳。匈奴人因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所以能骑马作战。据说马鞍、马蹬都是匈奴人发明的,后来传到欧洲。

 

(转图:一乘马车(一“乘”为驷)

 

展区最后的秦始皇墓示意图解释了《史记》中所记载的机关、暗道、水银河等等。当时秦始皇动用了70万犯人修建陵墓,建成后秦二世将墓中的施工人员全部封死在里面,以防内幕外泄。

 

至于秦始皇修长城、焚书、坑儒这些故事大家都知道,不再复述。

 

秦二世当朝第二年,陈胜、吴广就起义了,项羽、刘邦、以及各路诸侯反秦了。在大军压境的情形下,秦二世胡亥先被他那“指鹿为马”的老师赵高杀害,之后赵高再被他扶起的子婴(秦始皇孙子)设计杀了。子婴投降刘邦,但被项羽杀死。

 

秦国历史从秦襄公建国开始到子婴亡国共用了约610年左右的历史。

 

还好,估计看这篇拙文用不了610秒。

 

-- 户人

 

7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1 回复 pcw 2009-6-9 00:18
sf
1 回复 老石 2009-6-9 10:46
很有水平的文章。
1 回复 老石 2009-6-9 11:01
不过,我记得马鞍马蹬是中国人的发明。中国汉朝时已经广泛使用铁器,中原先有马鞍马蹬。匈奴长期和汉朝作战,学会了马鞍马蹬。汉朝打败匈奴后,他们带着这项技术去欧洲。战斗中所向披靡。原因是战士和马由于马鞍马蹬而结合成一体。我模糊地记得马克思还论述过马鞍马蹬及匈奴西进对欧洲历史的作用。
0 回复 户人 2009-6-9 11:44
老石: 不过,我记得马鞍马蹬是中国人的发明。中国汉朝时已经广泛使用铁器,中原先有马鞍马蹬。匈奴长期和汉朝作战,学会了马鞍马蹬。汉朝打败匈奴后,他们带着这项技术
这里有百度关于马鞍、马蹬的记述,没有证据显示这是中原汉人的发明:
http://baike.baidu.com/view/181456.htm

从历史上看,中原人的用马技术远远落后于游牧民族,所以匈奴人发明这些马的用具更符合逻辑。

另外,汉朝开始大量使用铁器是在汉武帝时期,而那时匈奴人已经使用了月形弯钢刀!这一铁中加炭技术是匈奴人从西方(罗马)学来的,后来汉人学会。正是因为汉武帝发现了西方的技术可以为我所用,所以他才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0 回复 3QL 2009-6-9 11:55
一片好文!对中国历史的介绍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让人学习。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并收藏了,以备日后温习。期望再发好文。
1 回复 户人 2009-6-9 11:59
3QL: 一片好文!对中国历史的介绍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让人学习。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并收藏了,以备日后温习。期望再发好文。
谢谢鼓励!

我住的城市里已经有些人把这篇拙文当成小孩的中文辅助教材,好让他们夏天学习。
1 回复 户人 2009-6-9 20:29
老石: 很有水平的文章。
谢谢!

这本来是我带着好几位华人小孩子参观时的讲解词,是为了能让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兴趣而又不感到枯燥无聊,所以尽量用比较易懂的语气写成,并不时加些成语或联系他们看过的连续剧。当时效果非常好,小孩子们都不肯回家。所以把它记录整理下来。

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我们大家在“峄山刻石”前猜中文字,你别说,就是大人都不认识几个字。我当然是有备而去的。
0 回复 户人 2009-6-13 11:24
pcw: sf
一周以后才明白"sf"的深刻涵义。
1 回复 pcw 2009-6-13 11:55
户人: 一周以后才明白"sf"的深刻涵义。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7 15: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