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不同加油站的汽油质量是否有区别? [2009/09]
- 自己动手:修理淋浴冷热水开关 [2009/09]
- 在美国自己动手修车:刹车灯不熄 [2010/01]
- 不把青蟹翻过来,怎样分辨公母? [2010/05]
- 女儿的舞蹈队上了美国达人秀,老爸怎么办? [2014/07]
- “怪鱼”雀鳝 [2010/10]
- DIY: 修理割草机启动拉绳 [2010/10]
- 孔乙己编外:"回"字的9种写法 [2010/05]
- 介绍正宗的"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 [2009/01]
- 电影《最后的舞者》(Mao's Last Dancer) [2010/10]
- 忆中国鲥鱼 [2009/06]
- 自做酒酿(图) [2010/05]
- 假日练射击 [2011/01]
- 大面值的美元纸币 [2009/08]
- 亚特兰大上海联谊会的春节庆典 [2012/01]
- 美国开车:“超级超速法” [2010/01]
- 自烤京葱小包 [2009/07]
- 童年的回忆:从缝纫机专利日(9月10日)说起 [2009/09]
- 德国旅游:冬天的新天鹅堡 [2009/07]
- 坐地铁的“艳遇” [2009/07]
- 童年看电影的乐趣 [2009/06]
- 就是为要个名份(7) -- 成高级村民啦! [2009/07]
- 地铁上遇到的黑人女孩 [2009/08]
- 就是为要个名份(2) [2009/06]
- 我家的仓鼠(Hamster) [2009/08]
有位网友发来一幅图片,上有一“怪”字,问我是否认识。我没见过。接下来便是查找字意。因为是图片,不能用“拷/贴”法直接在网上查找,于是要先拆字的部首。
这字一看就知道上面是个繁体的“兴”字,中间是“林”,“林”下面是“大火”。大火上面架着“木”材,烧得“兴旺”,一看就可猜到这字与点火烧东西有关。一查,果然如此!
原来,这 爨 字念cuàn (音:窜), 做为名词就是”灶”( “客传萧寒~不烟。”),做为动词就是烧火做饭 (“分居各~”)。说文解字里说:”齐谓之炊爨”。
齐是周朝时的大国,在今天的山东北部(南部为鲁)。这说明这字来源于齐,是当地人的灶。果然,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就有一段:“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意思是:“许子用釜、甑(蒸东西的炊具)烧火做饭,用铁制的农具耕种吗?”。这段文字的结尾是我们许多人都知道的几句话:“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意思是:“所以说:有的人 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劳心的统治人,劳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得养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要由人来养活,这是天下普遍的原则。”
这爨字的篆文是:
这篆字更形象:上面是"甑"(zèng,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如同现代的蒸锅),冂(jiōng)爲竈(zào, = “灶”)口,廾推林内火。
爨另一同音同意字是"熶", 古同“爨”。
爨也是中国的姓氏之一。中国的姓氏一般都是以封地、职位、职业,或是山川河流命名而来的。如“赵”、“郑”、“周”、“司马”、“司徒”。我猜想,这 “爨” 姓也许是某人的封邑地或是他曾经是负责御膳的厨师。如: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 。
这图里在大村口墙上的字一定是指姓。
在1500多年前的汉末,在远离中央王朝统治的西南边陲,曾经出现过一个长达400多年的南中爨氏地方王朝,它的势力范围包括了今云南全境、四川南部、贵州东部及越南北方部分地区。爨氏地方王朝统治南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在云南省曲靖陆良县,爨氏王朝也修德修文,创造了灿烂的地方文化。历史书籍对这段历史少有记载,给南中爨氏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在陆良彩色沙林西面约三公里的薛官堡斗阁寺打殿内,耸立着一块古碑,这就是全国著名的爨龙颜碑。它的全称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甯州刺史邛都县候爨使君之碑”。《爨龙颜碑》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此碑高3.88米,宽1.46米,字数亦多,除碑阴题名外,仅碑阳即存文900余字,故称“大爨”。它是现存晋宋间云南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 碑文追溯了爨换家族的历史,记述了爨龙颜的事迹。为后人研究爨换家族及晋南北朝时代的云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碑文说:爨氏的祖先,最早为颛顼,战国为郢楚,汉代为班固,至汉末“采邑于爨”,以为姓。虽其先祖先是否为颛顼、郢楚、班固,难以考查,但爨氏是中原流播南人的汉人则较为明显。
“爨”本是蜀汉时期的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大姓之一。至于东晋,爨氏世守南中,形成地方割据局面。“爨”遂逐渐由姓氏变成民族泛称--“爨蛮”。隋唐之际,爨蛮分成东、西两爨:东爨在今云南省昭通、泸西、寻甸、嵩明、建水及贵州威宁一带,西爨在今曲靖、马龙、昆明、晋宁、澄江、安宁、禄丰一带。东爨的主体民族为“乌蛮”,西爨的主体民族为“白蛮”,分别演变成了今天的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第一幅图吧!
这是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的“爨底下村” (“川底下村”),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来,1958年简化后改“爨”为“川”。相传该村祖先于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迁移至此,建立韩氏家族聚居之地。这里是北京通往陕、晋和口外的要塞,繁华一时;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巨变的爨底下村,依旧保持了居民原始的风貌--明清古居,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
爨底下村: 苹果园地铁站乘929支线路公交车川底下路口站下车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