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莫內晚期作品《睡莲》的“印象”

作者:户人  于 2009-8-17 11:1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历史文化|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49评论

法国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 克劳德•莫內(Claude Monet,也有中文译成“莫奈”)的晚期作品《睡莲(water lily)系列中的几幅画,最近正在亚特兰大博物馆展出。莫內在晚期画了大大小小250多幅《睡莲》,目前被世界各地的几个大博物馆收藏(主要是法国,美国,日本)。在亚特兰大展出的几幅画是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运来的。

 

莫內是“光的詩人”, 是“印象派”的启蒙者。他出生于18401114日的巴黎,五岁时全家搬到了诺曼底的勒阿弗尔(Le Havre)。本来他父亲希望他继承家里的杂货店,但莫內则想成为一个艺术家。

 

当时的艺术大学仍在学习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是室内画静物或人物,也有画室外的田园风光的。那时他开始结认了不少画家,并开始尝试一种新的艺术手法,即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用浓厚的油彩作画,后来被称为“印象派”。

 

在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1870年—1871年)期间,莫內来到英国避难。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法国。1872年或1873年,莫內以家乡勒阿弗尔(Le Havre)的一处风景为背景,创作了一幅油画《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家展上亮相。根据这幅画的题目,艺术评论家路易·勒鲁瓦提出了“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说法。这幅画如今陈列在巴黎马蒙丹·莫內美术馆(Musée Marmottan-Monet)。

 

莫內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內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內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內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莫內和他的夫人有两个儿子。后来他夫人死于肺结核。于是,他和他的晚年女友(后来的夫人)搬到了巴黎北部的一个小镇吉维尼(Giverny)。由于莫內晚年对日本艺术极为着迷,他在那里建了一个大池塘花园,池塘中养殖了许多睡莲(water lily),并建了一座日本木桥。莫內在那里完成了他余生的绘画创作。《睡莲》系列就是在那里完成的。

 

在亚特兰大展出的,就是这个系列中的几幅画。

 

其实,艺术这个东西有时还真是不好说。即便像莫內这样的当时就非常有名(和有钱)的大牌画家,他这些晚年作品也被当时的艺术评论家们贬为“失败”的象征!直到1960年代,美国的艺术评论家们才开始重新评价这些晚年作品,并认为它们如何如何“伟大”,于是,这些作品又被收藏家们炒热了起来。1980-1990年代,富裕的日本又加入了在世界艺术市场疯狂购入艺术品的活动,好像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品的价格都被人为地炒到“天价”!

 

那些大夸莫內晚年作品又是一个“新的尝试”的艺术评论家们不少都知道,其实并不一定是莫內有意要改变风格,而是因为他晚年眼神不好!莫內在1923年接受了两次白内障手术。正因为他已经分辨不清色彩和景象,所以他晚年的画才更得充分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

 

莫內的第二任妻子艾丽斯于1911年去世。他的一个儿子于1914年去世。莫內于1926125日逝世,下葬在Giverny教堂的墓地。

 

2004年,莫內的The ParliamentEffects of Sun in the Fog在伦敦卖出了超过2000万美元。

 

 

莫內的油画《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印象派”(Impressionism)由此而生。

 

 

莫內的油画《日本桥》(Japanese Bridge)

 

 

睡莲(water lily)系列中的几幅画

 

睡莲(water lily)系列中的几幅画

 

 

(近拍)

 

 

 

 

 

大师的签名

 

 

 

 

 

 

 

 

 

 

 

 

 

 

6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49 个评论)

2 回复 任飞飞 2009-8-17 11:21
SF
3 回复 yulinw 2009-8-17 11:27
大艺术家都离不开有权威的评论人。
2 回复 brainwasher 2009-8-17 11:31
喜欢Monet的画.记得在纽约Guggenheim博物馆,有他的莲花画.整个一面墙.
3 回复 户人 2009-8-17 12:30
任飞飞: SF
“印象”如何?
3 回复 户人 2009-8-17 12:33
yulinw: 大艺术家都离不开有权威的评论人。
有时我还真怀疑这些所谓的“有权威的评论人”他们一会说好,一会说坏,只不过他们能说得咱普通百姓都听不懂。

听不懂的评论就是权威评论!
3 回复 户人 2009-8-17 12:34
brainwasher: 喜欢Monet的画.记得在纽约Guggenheim博物馆,有他的莲花画.整个一面墙.
这些画就是从纽约现代艺术馆搬来的。
2 回复 yulinw 2009-8-17 12:35
户人: 有时我还真怀疑这些所谓的“有权威的评论人”他们一会说好,一会说坏,只不过他们能说得咱普通百姓都听不懂。

听不懂的评论就是权威评论!
呵呵,那就对啦。
2 回复 户人 2009-8-17 12:39
yulinw: 呵呵,那就对啦。
所以咱的评论就不权威。
2 回复 yulinw 2009-8-17 12:40
户人: 所以咱的评论就不权威。
你的这个实用啊,又看得懂。
2 回复 妈妈咪 2009-8-17 16:15
反映出他生活在那个年代时的色彩。。。。。。
3 回复 户人 2009-8-17 20:50
妈妈咪: 反映出他生活在那个年代时的色彩。。。。。。
他的画挑战当时的传统画法,不事先调色,而是将不同的原色直接用画笔画上去,最后的色彩是在观众的眼睛里形成的印象或错觉。这有点像今天的数码照片的原理,细看都是Pixel小方块。只有远看才行。
2 回复 户人 2009-8-17 21:01
yulinw: 你的这个实用啊,又看得懂。
咱这个就像是普通老白姓看年画一样,或是当墙纸看。
2 回复 brainwasher 2009-8-17 22:10
户人: 这些画就是从纽约现代艺术馆搬来的。
我说的是第3副。可能记错了,是在Modern Art.
3 回复 yulinw 2009-8-17 23:25
户人: 咱这个就像是普通老白姓看年画一样,或是当墙纸看。
俺当你是导读哈。
3 回复 妈妈咪 2009-8-17 23:29
户人: 他的画挑战当时的传统画法,不事先调色,而是将不同的原色直接用画笔画上去,最后的色彩是在观众的眼睛里形成的印象或错觉。这有点像今天的数码照片的原理,细看
谢谢户人的解说,是啊,数码相机是借鉴了不少绘画方面的东西呢。。。。。
2 回复 户人 2009-8-17 23:45
brainwasher: 我说的是第3副。可能记错了,是在Modern Art.
Guggenheim 里好像也有莫内的画。
2 回复 户人 2009-8-17 23:48
yulinw: 俺当你是导读哈。
要是没有Monet的名字,很难说这些画怎么好
2 回复 户人 2009-8-17 23:48
妈妈咪: 谢谢户人的解说,是啊,数码相机是借鉴了不少绘画方面的东西呢。。。。。
哈,你是摄影大师嘛!
3 回复 yulinw 2009-8-17 23:51
户人: 要是没有Monet的名字,很难说这些画怎么好
呵呵,是。拼命地叫好,很多是为了价值。
2 回复 户人 2009-8-17 23:56
yulinw: 呵呵,是。拼命地叫好,很多是为了价值。
也不光是卖钱。像咱这样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如果说哪位大师的作品不好看,哪部交响乐、歌剧不好听,不就更显得咱没有文化嘛?!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08: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