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大印 [2012/11]
- 生日话“天命” [2015/01]
- 真“免费” , NOT FREE [2012/01]
- 酸辣汤:中餐第一汤 [2010/08]
- 边走边谭:表叔杨达才的“笑” [2013/09]
- 边走边谭:探访吕梁 [2013/09]
- 闲话--------话“ 狗 ” [2010/10]
- 一盘水饺 [2012/07]
- 军队的贪腐 [2015/03]
- 哥 你慢慢走 [2012/09]
- 向阳参军 [2015/03]
- 人到中年万事休 [2010/03]
- 边走边谭:天台山寻“道” [2013/11]
- 边走边谭:探 “华 陵” [2013/10]
- 向阳之死 [2015/03]
- 边走边谭:近乡情更怯 [2013/06]
- 一枚银元 [2009/09]
- 酸辣汤:停车位真贵 [2009/12]
- 开场白 [2009/06]
- 追忆母亲(完结篇) [2010/01]
- 我的故乡 -----汉中 [2009/06]
猫和鸡狗一样是农户家养的动物,它们三者也都得到进入屋内与人共享冷暖的待遇。而猫似乎得到更多的特权,与主人喜戏,与主人同屋同床同被窝,且吃与主人相同的饭菜,为何单单只有猫能更多的得到主人宠爱呢?。可到头来却叫人意想不到的是,猫竟然“同向燕家舐丹鼎,不随鸡犬上青云”。
在那个半年野菜半年粮的年代里,猫充分发挥了它的职能,抓到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老鼠,吓得耗子们只好躲在黑暗的洞里,不敢轻举妄动,为人类度过饥荒建功立业。为此,人类离不开猫,家家户户也便养起猫来。
也由于猫的性情,使得人们对它有种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为何这么说呢?这里讲个道听途说得来的典故,说是从前一家庭主妇生了小孩,在婆家坐完月后,娘家妈心痛女儿,便把女儿接回娘家再做调养,明讲是怕过早做家务活会落下终身的病痛,暗里还有一层不便明说的原因,那就是为了避勉下身伤口还未痊愈的女儿,遭到半年未曾行过房事的女婿——————霸王硬上弓。
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白天还好打发,可到了夜深人静的晚上,老是翻来复去的睡不着,时不时地传来鸡鸣狗叫,吵的人不得安宁。更可恶是那只猫非但不去捉老鼠,反而跟着鸡犬起哄,也在床边的地上叫起“ 春 ”来。也许是同病相连吧,这人随手把猫抓起来放入自己的热被窝,用手摸着这只毛绒绒,软绵绵,热乎乎的 “猫咪”,心里数着一只猫,二只猫,三只猫,数着数着竟然也能熟睡过去。
人睡着了,可这毛乎乎的“猫”在被窝里动来动去,没个停歇,这人下面那个“家伙”随着磨擦逐渐硬了起来,顶在猫屁股。猫心说你这胆大包天的“鼠”,竟敢来顶撞我,难道还真认为“咱家”是病猫不成?也是出于职业反应,说是迟那是快,猫回过头照着这只“鼠“狠狠就是一口。痛的这人叫声“我的妈呀”,随手就是一巴掌,打的这只猫松开口即刻跳下床,边叫着边从门缝钻了出去。
“命根子”就这样被猫咬断,做人也就再也“硬”不起来,有鉴于此,“男不养猫”也就约定俗成,流传至今。
猫是鼠的克星,人们养猫就是为了抓鼠。邓小平喜欢猫,他的一句:“不管是白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顿时使猫的身价水涨船高,也使猫们讯速成长起来,可这些神州大地的猫不是去抓老鼠,而是专吃主人水塘里喂养的鱼,天长日久,猫也就吃大了肚子长肥了膘,走不动路迈不开步,懒而谗,失去捉鼠的功能,人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耗子偷吃粮库里香米白面。
如今“猫”是人养的宠物,养“猫”是一种时髦,为此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猫”,随着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猫”谗好吃,人喜玩“猫”。而猫的品种代表着“猫”主人身份的贵贱,也表明“猫”着主人地位的高低。生活中离不开猫。好似少了猫,日常生活就少了情趣,少了乐趣,少了话题。流泪被说成是流了几滴“猫尿”,喝酒也被说成是喝了几口“猫尿”,晚上不休息也便成了“夜猫子”,人们在家门上钻个由里向外观望地眼,取名为“猫眼”,就连号(耗)子里(看守所)的嫌凝犯也玩的一种游戏,也要取名为:“躲猫猫”。
好猫不在,鼠辈猖狂。多么希望人们喜爱的猫,重现它的雄姿,重展它的威力,抓住那些大大小小偷吃粮食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