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扳倒薄熙来 胡温现在最怕什么? [2012/04]
- 习近平麻烦来了 对女人不感性趣都不行 [2012/11]
- 海不归的呐喊:早知道这样打死我也不出国 [2010/05]
- 孩子眼中的中国——ABC回国札记之二(组图) [2011/07]
- 日本女人真牛X 让美国人心碎 令中国人心服 [2011/07]
- 中国行(八)馋人不倦 吃而不厌(下)(组图) [2012/11]
- 回国拾零十则 续集 [2012/11]
- 80后海归女刘俐俐给中国人上了一课 [2012/01]
- 剪不断理还乱 海外华人回国养老难于上青天?(组图) [2010/04]
- 老华侨爱国热情今不如昔 谁知原来却是这个原因 [2011/03]
- 簿熙来唱红打黑 究竟是中国的希望还是悲哀? [2011/06]
- 看了《建党伟业》才知道中国比人家领先了100年 [2011/06]
- 薄熙来风波外一章:中国改革不会成功的理由 [2012/03]
- 中国行(二)惊喜上海 [2012/10]
- 中国特色的强奸 怎一个邪恶了得? [2011/11]
- 华人第一代移民哪些毛病能改,哪些毛病改不了? [2010/05]
- 打温家宝实际助纣为虐 我为《纽约时报》感到不齿 [2012/10]
- 王立军告洋状抱洋人大腿该当何罪? [2012/02]
- 仗义执言:为小悦悦难过 你们配吗?(组图) [2011/10]
- 信不信由你,从长远的角度 其实美国比中国难搞得多 [2010/05]
- 出国后算算政治经济账:这一趟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 [2010/04]
- 为世界的进步欢呼—写在利比亚革命胜利前夕(组图) [2011/08]
- 年终感言:海外华人为什么老和中国过不去? [2011/12]
- 华侨酒后真言:左派如何变成右派? [2012/01]
- 海归正气篇:我是正常男人 这就是我的“天上人间” [2010/05]
- 搞不搞关系真的有关系啊 洋妞在中国搞“关系”乐此不疲 [2010/04]
孩子眼中的中国——ABC回国札记之二(组图)
(本文摘译于美国华裔第二代Lena回国散记英文稿)
(三)
没想到,我竟然能一觉睡到早上5点钟,要不是我妈妈先醒了,闹出动静,我可能还会醒得更晚。我不想在床上无聊地躺着,所以干脆听听音乐,然后上网看Facebook。早就听说在中国上不了Facebook,而对我来说,Facebook实在是太重要了,因此在美国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们下载了几个软件,让我们回国试试。还不错,我们终于用这个“非法软件”找到了Facebook。
今天,我和妈妈决定换一个地方吃早餐,我们找到一个比较正式的餐馆,里面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窗明几亮,服务员的制服看起来像是在麦当劳。我们每人要了两个大包子、两根油条,一碗豆腐脑(真棒!)以及一碗紫米粥。吃完这些热气腾腾的食物,我已是汗流浃背。我们步出餐馆,被外面清晨凉爽的空气一吹,感觉真好。
我们漫步回到我们住的公寓大楼,参观了修建在室外的公共运动设施,这里的人们不用去健身房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健身器材,让我耳目一新。
公共汽车把我带到附近的地铁站,我们上了地铁。地铁里面拥挤而闷热,四周挤成一团的人们所喷出的气味,几乎让我窒息。我试图放松自己,拿出MP3来听,但地铁运行时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声响淹没了一切。好不容易地铁到站了,我终于可以再次走到一个开放的空间,可以自由地活动,自由地呼吸一下属于自己的新鲜空气。
我们先去了秀水街,这是一个很大的建筑,里面有成百上千个小摊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男男女女在这里讨价还价。卖东西的人们盯着来来往往的旅客,不放过一个可以交易的机会。我们路过一个摊位,看到一个美国妇人很耐心地和一位售货员还价,坚持要用更便宜的价钱买到她看上的那个个老鹰风筝。只见售货员用手在计算器上敲击了几个数字,然后递给那个妇人看,但那妇人看后摇摇头,说:“这太贵了。”于是抬脚准备离开。这时,那个售货员又赶紧追上她,慌忙在计算器上又敲了一串新的数字。我感叹,这样讨价还价太折腾人了。
这时,我们到了一个摆满很多可爱的袖珍镜子和放口红的小盒子的店铺,我想买些小礼品送朋友。经过一阵翻箱倒柜后,我看上了一个,问卖多少钱,她说,“25”并且告诉我们肯定找不到更便宜的了。我们相信的她,可等我买了之后,才觉得有点上当了,在不远处的一个地方,人家只要15元,好在都很便宜。
由于刚才坐地铁时,把力气都使完了,我们逛秀水街的劲头大打折扣,只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后来,我还买了一个长着一对杏仁眼、身着中国式服装的中国洋娃娃,作为给我朋友艾米丽的礼物。我知道,她一惯主张,芭比娃娃也应当有不同种族的代表,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她拿到这个礼物时的表情。
逛完秀水街,休息了片刻,我们乘地铁去西单。到了西单,我妈妈要带我去豆花庄吃小吃。由于不认识路,妈妈向西单商场的工作人员问路,哪知道这些工作人员一个个无精打采,一连问了好几个人都是待答不理,他们面无表情地只是抬抬手臂,既缺乏尊重,也没有一点热情,他们的手臂动作含糊不清,连抬个眼皮也怕花力气。真不知道他们脑子里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或者他们觉得自己太高贵,对我们不屑一顾?
几次碰壁后,我们只好到处瞎转悠,自己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后还真找到了。这里挤满了许多人,橱窗内食品繁多,大家透过玻璃橱窗,选购自己想要的食品。我看上了那些油光发亮的面条、冒着热气的汤,鼓囊囊的饺子等等,等等。大约过了十到十五分钟,我们的桌子上便摆满了食品,有包子、南瓜软饼、韭菜鸡蛋馅儿饼、凉粉、黄瓜凉面、担担面及两大碗秋梨银耳汁。我们像几天没吃饭似的,一阵狼吞虎咽,真是大快朵颐!
回到家,我和妈妈都筋疲力尽了,我从下午3点睡到6点,起来冲了个淋浴,看了看《哈利波特》,晚上9点又睡了。
餐馆内景
我们点的食物
凉粉
包子
担担面
凉面
秋梨银耳汁
可能是我前一天午睡过长,我今天凌晨2点半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一直折腾到凌晨5点,才又入睡。早晨6点半起床,和妈妈一起,开始今天的行程,我们今天要去访问我妈妈的旧居,一个她出生和长大的地方,一个北京的老胡同。
一路上,我用相机不停地拍照。在抵达目的地前,我路过一个卖小吉他的商店,一个天蓝色的袖珍吉他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我恨不得立刻把它弄到手。可是一想到我们根本没办法一路带着它东奔西跑,我只好忍痛割爱,为此,我还和妈妈一路叨咕个没完。
对我妈妈来说,重新走进这个胡同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妈妈此刻情绪也相当激动,她已经几十年没有来过这里了,她十八岁时,就从这里搬家到别的地方,后来一直没回来过。我照了很多照片,妈妈向我讲解周围的环境,告诉我我姥姥曾经工作过的中学和她以前搭乘公共汽车的路线。
刚到胡同口的时候,我们小心翼翼,不敢贸然走进去,只是在周围一边张望,一边拍照。这时,我们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外面的凳子上,妈妈便开始和他聊天。不知道是缘份还是运气,他们俩的谈话让这次来访更加特别。当我妈妈告诉他自己姓什么的时候,他竟然还记得!他甚至还能记得我舅舅的名字!他清楚地知道我妈妈是谁。原来,他几十年来一直住在这套旧房子里!他告诉我们可以随便看,想看哪都行。
胡同街景
大院内景
大院内景
大院内景
大院内景
大院内景
大院内景
我拍摄下大院内的过道、上了锈的自行车、脱了皮的墙壁以及下垂的天花板。妈妈虽然还能辨认出大部分景象,但很多地方已经面目全非了,以前开阔的空间不见了,已经被一个挨一个房子取代,杂乱无章的墙壁让这里看上去几乎像个迷宫。老人带着我们看了看周围的一切,妈妈找到了她还是个小女孩时经常玩的地方。这时,老人家的小狗兴奋地跑到我们脚边,老人于是又带着我们穿过黑暗的走廊,看了很多房子。要不是他带路,我们自己可不敢在这里乱逛。
妈妈重回故地,重温了过去的时光后,我们感谢并告别了老人,继续上路。走了一会儿,就看到了街边的商店和公共设施,我们到了南锣鼓巷。我们发现街上的游客每人手里拿着个小蓝瓶子,在吃着什么东西,好像是酸奶,有些人把好几个小蓝瓶子装在小塑料带里拿着。我们环顾四周,发现这些人都是从附近的那个奶酪店买出来的,于是,我们也一人买了一瓶。它尝起来有点像甜的酸奶,多了点水分,也多了点乳白,这叫奶酪。
漫步街头,这里有不少挺好玩的商店和许多咖啡馆,里面放有舒适的小沙发和毛绒枕头,我禁不住想进里面休息一会或阅读一本好书。
南锣鼓巷街景
南锣鼓巷街景
南锣鼓巷街景
南锣鼓巷街景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选择了帽儿胡同,因为这里离什刹海不远。胡同尽头是充满着灰尘和沙子的施工现场,这些粉尘通过空气,被吸进了我的肺。什刹海本来可以更美,只是因为浓密的烟雾笼罩着湖面和远处的建筑,让人无法看到它的真景。但不管怎样,这片水域还是相当迷人的。我们一路走,一路看到在湖中划船的人们。
什刹海
什刹海
什刹海
不久,我们离开湖滨,进入一家考究的餐厅北平居吃午餐。妈妈和我都感觉到不大自在,因为我们的穿着好像不大合体,面对穿着旗袍的、优雅的礼仪小姐,我们却只穿了运动鞋和运动短裤。然而,我们肚子真的饿了,这里的环境和饭菜看上去都不错,只好马虎马虎了。
我们点了几个可口的菜肴,锅烧肘子、圆白菜粉丝和炸酱面。炸酱面有点平淡,但粉丝香味十足,肘子质地松脆焦嫩,配上软馒头和凉黄瓜,非常鲜美,我们好好犒劳自己一番。
吃完午饭,我们来到烟袋斜街,路很近,这里的环境与南锣鼓巷很相似,有高品位的商店和咖啡馆,玩具店了放着一些毛绒绒的熊猫动物玩具,藏族服饰店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茶具店摆放着各种款式的茶具。
烟袋斜街街景
烟袋斜街店面
烟袋斜街店面
烟袋斜街店面
最后我们打道回府,一路步行到街那头的地铁站,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出了一身汗。这次地铁没那么挤了,我一边读着《教父》,不知不觉就到站了。
家,甜蜜的家。我冲了个澡,再次拿起我喜欢的《哈利波特》。很快我就控制不住打起瞌睡来,时间大约是下午6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