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扳倒薄熙来 胡温现在最怕什么? [2012/04]
- 习近平麻烦来了 对女人不感性趣都不行 [2012/11]
- 海不归的呐喊:早知道这样打死我也不出国 [2010/05]
- 孩子眼中的中国——ABC回国札记之二(组图) [2011/07]
- 日本女人真牛X 让美国人心碎 令中国人心服 [2011/07]
- 中国行(八)馋人不倦 吃而不厌(下)(组图) [2012/11]
- 回国拾零十则 续集 [2012/11]
- 80后海归女刘俐俐给中国人上了一课 [2012/01]
- 剪不断理还乱 海外华人回国养老难于上青天?(组图) [2010/04]
- 老华侨爱国热情今不如昔 谁知原来却是这个原因 [2011/03]
- 簿熙来唱红打黑 究竟是中国的希望还是悲哀? [2011/06]
- 看了《建党伟业》才知道中国比人家领先了100年 [2011/06]
- 薄熙来风波外一章:中国改革不会成功的理由 [2012/03]
- 中国行(二)惊喜上海 [2012/10]
- 中国特色的强奸 怎一个邪恶了得? [2011/11]
- 华人第一代移民哪些毛病能改,哪些毛病改不了? [2010/05]
- 打温家宝实际助纣为虐 我为《纽约时报》感到不齿 [2012/10]
- 王立军告洋状抱洋人大腿该当何罪? [2012/02]
- 仗义执言:为小悦悦难过 你们配吗?(组图) [2011/10]
- 信不信由你,从长远的角度 其实美国比中国难搞得多 [2010/05]
- 出国后算算政治经济账:这一趟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 [2010/04]
- 为世界的进步欢呼—写在利比亚革命胜利前夕(组图) [2011/08]
- 年终感言:海外华人为什么老和中国过不去? [2011/12]
- 华侨酒后真言:左派如何变成右派? [2012/01]
- 海归正气篇:我是正常男人 这就是我的“天上人间” [2010/05]
- 搞不搞关系真的有关系啊 洋妞在中国搞“关系”乐此不疲 [2010/04]
02.古调
03.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旋律Williams- Schindler's List - Theme
04.德沃夏克:幽默曲
05.托赛利-小夜曲Teselli Serenade Op.6 SERENADE OP. 6
06.拉赫曼尼诺夫-练声曲Vocalise
07.爱Nan-Pa Hong -Love
08.神秘园之歌
09.肖邦《离别练习曲》Chopin- Etude Op.10 No 3 in E Major ADIEU TRISTESSE
10. 马丁尼Giovanni Ballisla Marlini 爱的喜悦PLAISIR D'AMOUR
11.马斯奈 Massenet - Meditation-沉思曲Meditation from Thais
12.马斯奈:朱尔的哀思
这些小提琴曲是多年来一直能打动我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收集,有些是根据歌曲、还有一些是根据钢琴或其它乐曲改编而成。
托赛利《小夜曲作品第6号》《Toselli--Serenade Op.6》
恩里克•托赛里(Enrico Toselli,1883-1926),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1883年3月13日出生于佛罗伦萨。早期一直从事钢琴演奏,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包括欧洲和北美。回到佛罗伦萨后开始教学和作曲,并一直持续钢琴演出,1926年1月15日逝世,年仅43岁.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轻歌剧、管弦乐曲、室内乐曲和歌曲。
代表作《叹息小夜曲》不但是广泛流传的歌曲,且被改编为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
托赛里1907年与路易丝•安托瓦妮特•玛丽(Luise Antoinette Marie)结婚。玛丽原是萨克森的公主,后来成为奥地利托斯卡纳(Tuscany)公爵夫人,不久又被认为是背弃了丈夫而离异。托赛里与她的这段婚姻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反使他置身于公众的目光之下,两人最终于1912年离婚。
此曲为托赛利最知名的作品小夜曲《悔恨》(Serenata, Rimpianto),也称为《悲叹小夜曲》或《托赛里小夜曲》,传说即是因他不幸的爱情而作。这原是为西尔韦斯特里(Alfredo Silvestri)的一首诗谱写的.旋律缓慢轻柔,流露出深深的哀伤。
原诗的大意是:
快乐的幻影像金色的梦,占据我的心灵,
难忘往日的款款深情。
我依然看见你那迷人的眼睛,
依然听见你那令人忘忧解愁的笑声。
可是一切都已成梦,我的爱永远不再归来!
可知青春年华逝去不复返,没有你的爱,我怎能延续此生!
莫再逗留,岁月不停,你好比是我的灵魂,失去你就是失掉我的心。
啊!你是我的天上明星,归来吧,照耀我前程。
这是支《失恋小夜曲》,悲伤的歌词,哀怨的旋律,令人动容。失恋的痛苦只有当事人最深切:蓝天不蓝,阳光不亮,食不甘味,卧不能寐!爱人啊,你可知我心在淌血……
这支《小夜曲》自问世以来,在人间已打动了无数痴情男女的心!并将会永远!
这曲调原是意大利作曲家托塞里最著名的声乐曲,是一首哀叹失恋的优美歌曲,现被改编为小提琴曲,缓慢、轻柔的旋律中流露着一丝淡淡的苦恼之情……
【欣赏指南】
托赛利小夜曲第6号有人称其为“叹息小夜曲”,作曲家24岁时与奥地利萨克森公主结婚,这位公主酷爱音乐且有一定的文学和艺术修养,生活美满,曾与他合写过一部歌剧,但好景不长,几年后他们就离婚了。作曲家十分痛苦,时常回忆起与公主的那段美好姻缘,便写了一本回忆录,当时的意大利社会非常浮躁,此书成了畅销书。随后他写了这首小夜曲,表达了对那段爱情的哀叹。原为声乐曲,后改编为小提琴曲。
该曲为音乐出现之前,一段夜莺在树枝头欢快的鸣叫,颇为传神悦耳,加上钢琴如水的伴奏,让人感到置身于森林的木屋中,接着小提琴琴音缓缓响起,旋律是异常的优美,风格抒情浪漫,配合着音乐背景中若隐若现里的水声,仿佛在林间小溪,在赏析婵娟,在聆听鸟儿歌唱,在琴声中体验愉娱,美,悄然而来,尽在不言中,缓慢、轻柔的旋律中流露着一丝淡淡的苦恼之情……
歌词大意为:“快乐的幻影像金色的梦,占据我的心灵,难忘往日的款款深情。我依然看见你那迷人的眼睛,依然听见你那令人忘忧解愁的笑声。可是一切都已成梦,我的爱永远不再归来! 可知青春年华逝去不复返,没有你的爱,我怎能延续此生! 莫再逗留,岁月不停,你好比是我的灵魂,失去你就是失掉我的心。啊! 你是我的天上明星,归来吧,照耀我前程。”
我比较喜欢下面的这个译文版本,当初听中文歌曲都是这个版本。
托赛里《小夜曲》托赛里 作曲 尚家骧 译配
往日的爱情
已经永远消失
幸福的回忆
象梦一样留在我心里
她的笑容和美丽的眼睛
带给我幸福
并照亮我青春的生命
可是幸福不长久
快乐变成忧愁
那甜密的爱情从此就永远离开我
在我心里只留下痛苦
我独自悲伤叹息
时光白白度过
心中悲伤的叹息
可是幸福的光芒
不再照亮我
啊,不再照亮我的生命
我的生命!
马丁尼Giovanni Martini Piacer D’ amor(爱的喜悦)
此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意大利艺术歌曲,描写了恋人移情别恋之后,主人公的寂寞、痛苦和悲伤。旋律舒缓、悠扬,略带哀怨,很恰当地表达了失恋者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
马斯奈Jules Massenet《沉思曲》
Méditation, violin & orchestra version and various arrangements (from opera "Thäis")
马斯奈《沉思》,原曲为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这首曲子的主人公们的爱情所感动.故事因载伊斯的美丽和神父之间人性与宗教间的相互纠葛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
此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
歌剧《泰伊思》作于1894年,剧情为一个宗教故事,发生在公元四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名妓泰伊思由于受到修道士的感化,终于摆脱了花天酒地、纵情享乐的世俗生活,而皈依宗教。泰伊思在修道院里获得了宁静,同时也彻底失去了人间的欢乐,最终她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人世。
这段间奏曲表现了泰伊思厌倦世俗,而产生通过信仰宗教来求得解脱时的心态。这一优美的旋律,除用做间奏外,在剧中也经常出现,以提高剧中气氛。
乐曲结构简单,为虔诚的行板,D大调,4/4拍子。乘着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题,这一主题在原歌剧中出现多次;在中间部,旋律的展开与变型极富有热情,经过更快而激动的变化之后,再度出现最初的旋律。结尾是以G弦逐渐减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响慢慢消失而结束。全曲始终流露着一种虔诚的宗教色彩。
马斯奈(Massenet,1842-1912)法国作曲家。他的创作达到了最辉煌和最有成果的时期,写出了包括长期流行不衰的《曼侬》(1884年)和《维特》(1886年)在内的几十部歌剧。
克莱斯勒《爱之悲》
知名度相辅相成的姊妹篇《爱之悲》和《爱之喜》是克莱斯勒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小品之一,都是依据维也纳地区古民谣风格而写成的圆舞曲,为A小调,3/4拍子,两首曲子具有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形式,演奏时间都在三分多钟,但又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接连起来欣赏则意境更佳、风味更浓。
《爱之悲》的主旋律凄清哀伤,之后便是这一主旋律的变奏形式,中段旋律的色彩较为明丽,仿佛在忧伤之中掺加着对幸福和欢快的憧憬,然后经过变奏,再回到清丽哀婉的主旋律上来。而《爱之喜》的主旋律则轻快激扬,紧接着的主旋律变奏形式的曲调舒缓而甜美,又带点不确定的期许,还有那么一丝丝不易察觉的烦恼及伤感。
《爱之悲》和《爱之喜》而这两首曲子早已被其他乐器和音乐家所青睐过,曾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及其他器乐曲,如竖琴、长笛、小号,再如弦乐合奏等。
约翰.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导演的一部旷世杰作,这部影片的配乐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之一,作曲者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与斯皮尔伯格多次合作,深切体会这一位在身体中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在创作此片时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配乐中的两个主题旋律的小提琴独奏,编曲平实而情绪深刻。约翰.威廉姆斯在他担任多年指挥职务的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中特邀小提琴名手伊兹霍克• 帕尔曼(Itzhak Perlman)和竖笛好手吉洛拉• 费德曼(Giora Feidman)助阵,他们的演出温和细腻,哀而不伤,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威廉姆斯在交响乐的部分则善尽烘托陪衬的角色,让音乐成为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
Dame Kiri Te Kanawa sings "Vocalise" – Rachmaninoff
Giovanni Ballisla Marlini
音乐介绍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