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时代 (下)by Rondo (转载)

作者:浪宽  于 2010-5-2 10:2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友情转载|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关键词:

城南旧事:大学篇(3)

 

<<教师>>

 

进入大学后,才知道,即便本系是本大学最佳的学系之一,也是全国在该专业最有名的系,正副教授加一起也不过5名。而且,只有系主任一名是正教授。这位教授在这个专业里,是全国非常有名的权威。就好比金庸笔下的南乔峰,北幕容,他就是南乔峰。就是这样一位专家,文革时期,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系里教学大楼的厕所清洁。一直到最近高考恢复,他才回到原来的系主任位子上来。现在,他除了挂挂名,基本上不上课。后来带带硕士,博士。

 

而其他一些基础课程,也看不到副教授出现。都是数学系,物理系等等的讲师来上课。刚上大学时,想象中大学教师应该是带着金边眼镜,头发花白,仪表堂堂,一派老学究的样子。最少也应该是那种研究“马尾巴的功能”的教授的样子吧。中学加强班里的老师,已经都是年过50的老教师,他们的风度也很不错了,哪知道到了大学,上来讲课的都是年轻的讲师。估计也就是30出头的60年代毕业的老师。这和想象中的相差甚远。

 

不过这些讲师几节课下来,觉得水平还是不错。他们没有像中学老师那样,认真的让大家搞懂每个细节,但也不失对学生理解力有着准确的判断。重点处还是慢下来给予重复,而多数地方,则完全是一篇接一篇往下讲。做为学生来说,从中学,到大学,确实是个飞跃。自然而然的从老师的手把手教,进入了自己学习理解的阶段。

 

这些年轻讲师,风度也好,外表也好,许多和大学老师对不上号。衣服也是平平常常,说起话来有时连普通话也说不好,把“如果”说成“雨果”等等。一堂课下来,一身粉笔灰,灰头灰脑。好在他们从不给大家压力,谁爱学不学。只要你考出成绩就可以。

 

那时新开了计算机课程。那位教计算机课程的老师,是唯一让同学们感觉是混饭吃的老师。本来嘛,这门课就是新的,估计老师也是边上边学。难怪上课时,居然把讲义纸头次序给抄错了。计算机语言后面几段程序跑到前面来了,最后连他自己都看不懂在写什么。晕呀。好在这样的老师很少。

 

哲学课,本应该是最没意思的课,但这门课遇到了一位好老师。银发满头的他,讲的生动活泼,整堂课没人打瞌睡。这位老教师原来是大右派,脑子灵活,胆也大,所什么都敢讲,也难怪当年会被人打成右派。真是人才。给我们开完课以后不久,他就被提到省里做部级高干去了,整天坐小车进出喽。可惜后面的师弟师妹们享受不到他风趣,幽默的哲学课。

 

如果说这位哲学教师是所遇到老师中最有风度的一位的话,那最不注意外表的应该算是下面这位专业老师了。当时听说他下学期就要出国了,所以,大家都争取选他的课。上课第一天,看见他阴了个脸就进来了。没什么介绍就开讲。课堂是小班,很小,20来人,老师和学生距离也非常近。等他写完黑板上的字,从讲台后站到讲台前,面对大家时,才发现,他的长裤的拉链没拉上,而上衣塞在长裤

里面,一堂课,大家就这么尴尬的坐在那里听他讲。不是不提醒他,没人敢提醒他。整堂课,他就没笑过。假如换成是那位风趣的哲学教师,也许本人就会给他提个问题:“老师,请问如果毛主席他老人家在演讲时发现裤子拉链没拉好,他会怎么办呢?”(那位哲学教师整天用毛主席老人家来举例说明问题)

 

教师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我们做学生的接触到很少。其实,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那一年,流行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有位老师和我们一切在外地做实习。比我们都有钱的他,居然一个人跑去看了7遍这场电影。很说明问题呀。

 

最后讲一下周先生。

 

一日见学校选修课公告,数学系开一门研究生课程, 由美国回来的教授来主讲。一冲动,报了名。 开课那日,见一老先生,瘦,黑,小,慢慢走来。 这就是周先生先。 这是一门非线性变分方法函数课。周先生用自己从美国带回的讲义上课。每上一课就发几张讲义,查便整个图书馆, 就没有类似的书本,才知道此课难度之大。后听一数学系同学说起,他们的课,一张纸头,能让人琢磨12天。上了周先生的课,才知道到该友所云乃真言。 这门课是对全校开的。有70几人报名,半个月过去,只有半数留读。 本人原来不是那么喜欢读书的人,天天打球才是正事。但对此怪难之课,特别好奇,还认真起来,时不时拿出那几张讲义,一本正经的研究起来。

 

大学四年,所以老师家,也就只去过周先生的家。怎么去的,忘了。 但是去了。 周先生虽然是教授。 但住在学生宿舍楼里,当然,他是一人一间。 不过那也是小。进了他的房间, 也就一个字, 挤。 家中书很多, 看的出是个单身的老人。 话语中, 谈到读书。 我说,我不喜欢读正经的书, 喜欢看看小说。 周先生言道, 你肯定没我看的多, 你看过西游记,没看过东游记吧, 看过三国, 没看过反三国吧。 当然, 那时这些书是不可能搞到手看的。 在周先生的身上, 我看到了老一辈教授可爱的一面,健谈,近人,没架子。 比起那几个年轻的讲师来, 可爱多了。 尽管周先生长的象葛优的爸爸,但骨子里, 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底气。

 

加油了好一阵子, 总算得了个60多分, 可能是我所有成绩里最差的一门。 但是, 70几人里, 只有10来人及格的情况下, 自己给自己打了个满意分。 有点阿Q精神。

 

几十年没见到周先生了, 您还好吗? 祝福您健康,愉快。

 

城南旧事:大学篇(4)

 

<<往事如烟>>

 

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 广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

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

白鸽在天空中展翅飞翔,青春的花朵在心中开放;

年轻的朋友啊团结起来,为和平为友谊献出力量。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团结之歌。

 

这曲老歌已经很久没听到了, 那日从电视中再次传来, 熟悉的旋律,郎郎的歌词, 让人想起了在大学的那几年往事

 

 

玩与读

 

来大学干吗了? 应该是读书。 但好象想到的是玩比较多点。 杭州, 那可是人间天堂, 非好好玩玩不可。 第一天, 就拉着那个班长, 热情的邀请他同游西湖。 叫人想不通的事发生了, 这位老哥, 居然说不去。

 “你来过杭州?”

“没有”。

“那怎么不去玩玩?”

“不想去”。

对话好象就没法继续下去了。 大千世界, 原来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 也算进大学的第一课吧。好在没过几天, 班上统一组织游西湖, 终于把自己脚印留在了美丽的湖边。

 

大学生活开始以后, 玩与读, 是个很大的矛盾。 想把书读好点, 但天生是个爱玩的人。 上大学前没摸过蓝球, 在这里, 班上5个同学, 几乎天天下午一起去打。 正好和人家打全场。 打着打着, 溜了2人, 只有3个人, 和人家打半场。 投着投着, 最后, 2哥们也改邪归正了, 进教室了。 这日子过的。 唉, 每天下午3点半, 只好孤家寡人的去打球了。 好在学校蓝球场, 从不少人。 天天混, 还认识了许多种真正的篮球哥们。 3点半, 5点半, 除了下雨, 那可一天都不缺。 代价也是很大, 天天晚饭食堂里只有辣味包心菜。

 

除了打球,其他爱好, 就是看电影了。 学校有个露天电影场。 周末放电影。 开始, 也是很多同班同学一起结伴去看。 看着看着, 也叫不到人了。 难道那些同学们都成熟的比我早? 都很自觉的去读书? 真搞不懂这个世界。 天无绝人之路。 邻居班上有个老范, 听说也是电影迷。 我们终于勾达上了。 不管是河南绑子, 还是什么记录片, 都风雨无阻的去看。 只要那银幕上的亮光闪动, 这颗魂,也就跟着走了。

 

读书, 其实也在读。 就是兴趣不大。 不过, 有一门课, 那可是花了老鼻子力气了。 那门量子力学, 我们年级和高一年级的一起上。 一个大班, 满满的。 这门课是理科的。 一上来就觉得就头痛。 看了几页, 也没搞明白。 这下可火了。 怎么那么难懂。 奇怪, 那以后居然就认认真真的读起书来了。 还借了好多参考书。 到后来读着读着, 发现, 越读越有意思。 这是有生以来, 第一次发现读理工科的书会那么有意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 当期末考试, 老师宣布我的分数是2个年级班里的第一名时, 嘿嘿, 感觉还是不错的。同学肯定奇怪,这小子也能考第一?

 

校风

 

很幸运的是,大学的校风是很朴素的。同学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也没人笑话。没有人在吃,穿上面比较,没有人笑贫。男女同学关系也很简单,就是同学关系。争风吃醋之事少有听说。

有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久了,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与众不同。而毕业实习去了上海的院校,发现校风就相差很多。那里,看到学生穿着要好的多,吃的也要讲究的多。校园里,男男女女成双成对的比例也高的多。本人不是在批评物质水准高,消费观念先进就不对,而是庆幸自己的大学的纯朴校风,让自己有了良好的适合自己环境的地方去学习和生活。比较一下现在美国学校的孩子,要穿名牌,天天还要换衣服,那是为了他人活,活着真累。觉得有一次在回国的飞机上碰到一位老哥,他说他现在的衣服都是他高中的儿子不穿的衣服,比如他现在穿的那件,就是因为上面有个点点,他儿子就不穿了。他老爸拿来当宝贝用。

 

 

 

班活动

 

几次班活动, 凝聚着大学生活的精华。

 

有一次, 是上九溪十八涧。 顺着绿绿的小山路, 整个班, 30颗心, 随着山脉在一起起伏。 西湖虽好, 但湖边的小山, 也是一个给生命充电的天堂。 那日, 扛着, 拿着, 大家一起去野餐。 烧着, 吃着, 虽不是美味佳肴, 却让心情好好的放了个假。 我带了支口琴, 就用<<青年友谊圆舞曲>>给大家伴奏, 同学们在荒野里,在大自然里, 翩翩起舞, 那情,那景, 让人难忘。

 

其他的班活动,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每年的中秋节。 我班必全班出动, 租几条小船, 有人划的那种, 整夜, 飘流在西湖上。 那月光徐徐照来, 透过的是皮肤, 暖暖的,入心的爽。  微波荡漾着点点星光, 予人遐想。 夜光下的西湖, 时而安宁, 静的可以让人听的到心跳, 时而喧哗, 华丽的展现着人生的辉煌。 有同学唱起了邓丽君的那首<<谁来爱我>> 突然, 心里怎么那么空荡。。。

 

 

活学活用

 

班长是个整天只知道读书的人。从来不知道他还有一些幽默感。他天天要花4个小时在学英语上面,早上背单词,白天看书,晚上听VOA,整个人就像个书呆子。

有一天,班长问我,你知道英文behind这个字有什么其他意思吗?

我答,不知道。

班长说,还有屁股的意思。

晕呀,一本正经的班长也研究起这两字来了。

边走边聊,说着说着走到了一位女生的后面。这位女生长的比较胖一点,中间部位也比较丰满一些,这下得,班长居然开始练习起英语来了,“Her behind is so big".

那天差点没笑得休克。

学生无聊吧?

现在,这位班长是博士后导师,想当年也犯过一次混,就应该给学生宽松一点政策。 呵呵。

 

那位同学

 

学校建了新的大楼,非常漂亮。大家都愿意上那里去自学。有一天早上,打算上那里自修一下。快靠近大楼时,发现气氛不对。很多人急急忙忙的往大楼赶。

 

走近大楼一看,不得了,楼底躺着一个人,脑子边上是一堆血。公安人员在附近忙活着。

 

一打听,这位同学是昨天晚上从新大楼顶跳下来的。据说是因为父亲出了问题,被查,让他退学回家干农活来分担家里的困难。

 

这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镜头,虽然不认识这位同学,但他如此轻易的就放弃了生命,真让人惋惜。

 

 

分配

 

虽然那时读书是免费的,但大学分配确是统一的。好处是,没有失业问题,而坏处是,分你到哪就要去哪里。

 

大城市的名额基本上是由那些大城市来的同学包了。而一些西北地区的军工企业,往往没有那里的生源。怎么办?这就苦了一些其他省市地方的同学。比如说,江西,四川,贵州等地来的同学,可能就会被分配到河南河北甘肃等边缘地区。虽然江西,四川,贵州等地生活条件也不如江浙一带,但毕竟那里有白发双亲,再苦也是个家。往一个其他的三线地带一分,整个人生路也就改变了轨迹。虽然说班上的同学都有考研究生的能力,因为班上当时高考录取分都是重点大学中最高的,但考研究生是需要地位证明的。要让那些军工厂的领导批准这第2批高考毕业的人才去考研究生,不容易。别说是那些地区了,本人分配到很好的研究所以后,要考研究生,那也是非常难批的事。求奶奶拜爷爷的要去一个个部门走关系。

 

有一位关系很好的同学,被分到那个三线地带,xxx代号的工厂。他去了那个地方以后,一个星期住在招待所,没有找到厂址。真是够保密的。

 

有位男同学,好不容易开后门,最后回到了原来的老家工作。结果,这位理工科大学生,分配到计划生育办吃起皇粮来了。从好的方面看,总算是不需要再用数理公式算那些头痛的课题了。不过要忙着抓人,把那些超生游击队队员给卡喳了,也不容易。

 

 

忘不了

 

有太多的忘不了, 那个年代, 那个时光, 那个城市。

傍晚的西湖, 风吹杨柳万千条, 飘逸着时代的气息。

玉泉边的小路, 无数的足迹, 伴着年青的心。

冬日里, 植物园金色的草坪, 为我们衬托着温暖。

黄龙洞, 还记得那鹅毛大雪, 铺天的飘扬。

感谢主, 让我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4年, 在最美丽的城市, 最安宁的校园。 没有感情的烦恼, 没有金钱的诱惑, 活在一个单纯的年代里。

 

(全文完)

 

本文作者: 网友 Rondo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浪宽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扳倒薄熙来 胡温现在最怕什么? [2012/04]
  2. 习近平麻烦来了 对女人不感性趣都不行 [2012/11]
  3. 海不归的呐喊:早知道这样打死我也不出国 [2010/05]
  4. 孩子眼中的中国——ABC回国札记之二(组图) [2011/07]
  5. 日本女人真牛X 让美国人心碎 令中国人心服 [2011/07]
  6. 中国行(八)馋人不倦 吃而不厌(下)(组图) [2012/11]
  7. 回国拾零十则 续集 [2012/11]
  8. 80后海归女刘俐俐给中国人上了一课 [2012/01]
  9. 剪不断理还乱 海外华人回国养老难于上青天?(组图) [2010/04]
  10. 老华侨爱国热情今不如昔 谁知原来却是这个原因 [2011/03]
  11. 簿熙来唱红打黑 究竟是中国的希望还是悲哀? [2011/06]
  12. 看了《建党伟业》才知道中国比人家领先了100年 [2011/06]
  13. 薄熙来风波外一章:中国改革不会成功的理由 [2012/03]
  14. 中国行(二)惊喜上海 [2012/10]
  15. 到底是小伊伊重要,还是中国的铁路事业重要? [2011/07]
  16. 中国特色的强奸 怎一个邪恶了得? [2011/11]
  17. 华人第一代移民哪些毛病能改,哪些毛病改不了? [2010/05]
  18. 打温家宝实际助纣为虐 我为《纽约时报》感到不齿 [2012/10]
  19. 王立军告洋状抱洋人大腿该当何罪? [2012/02]
  20. 仗义执言:为小悦悦难过 你们配吗?(组图) [2011/10]
  21. 信不信由你,从长远的角度 其实美国比中国难搞得多 [2010/05]
  22. 为世界的进步欢呼—写在利比亚革命胜利前夕(组图) [2011/08]
  23. 出国后算算政治经济账:这一趟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 [2010/04]
  24. 年终感言:海外华人为什么老和中国过不去? [2011/12]
  25. 华侨酒后真言:左派如何变成右派? [2012/01]
  26. 海归正气篇:我是正常男人 这就是我的“天上人间” [2010/05]
  27. 搞不搞关系真的有关系啊 洋妞在中国搞“关系”乐此不疲 [2010/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5 17: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