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扳倒薄熙来 胡温现在最怕什么? [2012/04]
- 习近平麻烦来了 对女人不感性趣都不行 [2012/11]
- 海不归的呐喊:早知道这样打死我也不出国 [2010/05]
- 孩子眼中的中国——ABC回国札记之二(组图) [2011/07]
- 日本女人真牛X 让美国人心碎 令中国人心服 [2011/07]
- 中国行(八)馋人不倦 吃而不厌(下)(组图) [2012/11]
- 回国拾零十则 续集 [2012/11]
- 80后海归女刘俐俐给中国人上了一课 [2012/01]
- 剪不断理还乱 海外华人回国养老难于上青天?(组图) [2010/04]
- 老华侨爱国热情今不如昔 谁知原来却是这个原因 [2011/03]
- 簿熙来唱红打黑 究竟是中国的希望还是悲哀? [2011/06]
- 看了《建党伟业》才知道中国比人家领先了100年 [2011/06]
- 薄熙来风波外一章:中国改革不会成功的理由 [2012/03]
- 中国行(二)惊喜上海 [2012/10]
- 中国特色的强奸 怎一个邪恶了得? [2011/11]
- 华人第一代移民哪些毛病能改,哪些毛病改不了? [2010/05]
- 打温家宝实际助纣为虐 我为《纽约时报》感到不齿 [2012/10]
- 王立军告洋状抱洋人大腿该当何罪? [2012/02]
- 仗义执言:为小悦悦难过 你们配吗?(组图) [2011/10]
- 信不信由你,从长远的角度 其实美国比中国难搞得多 [2010/05]
- 出国后算算政治经济账:这一趟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 [2010/04]
- 为世界的进步欢呼—写在利比亚革命胜利前夕(组图) [2011/08]
- 年终感言:海外华人为什么老和中国过不去? [2011/12]
- 华侨酒后真言:左派如何变成右派? [2012/01]
- 海归正气篇:我是正常男人 这就是我的“天上人间” [2010/05]
- 搞不搞关系真的有关系啊 洋妞在中国搞“关系”乐此不疲 [2010/04]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三乐章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与舒曼同为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门德尔松的音乐活动是多方面的,他首先作为一个钢琴演奏家受到欢迎,后来他担任一些歌队和东队的指挥,并开始进行创作。1843年他创建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对德国的音乐艺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门德尔松的作品以管弦乐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仲夏夜之梦》序曲、《苏格兰交响乐》和《意大利交响乐》。作为当时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门德尔松也写了许多著名的钢琴曲。《无言歌》便是其突出的代表,这48首短篇钢琴曲感情丰富细腻,形象具体真诚,形式简洁完美,手法朴素且极富于歌唱性,因此非常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尽管门德尔松的作品不像贝多芬那样充满时代的气息,但他在创作中保持了严肃的态度,在尊重古典传统的同时,丰富了创作题材,完善了表现形式。他的作品把浪漫主义的特点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既带有古典主义作品的严谨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格。创作风格素以精美、幽雅、华丽而著称,被誉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门德尔松被认为是继贝多芬之后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长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对德国、捷克以及斯堪的那维亚的民族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门德尔松由于从小受到严格的音乐训练和顺利的生活创作经历,他的作品更多轻松优美,富有诗意,他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浸透得柔美的诗情让人萦绕难忘。有人曾说:“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是英雄的、男性的;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是优美的、女性的。如果把前者比喻为亚当,那么后者就是夏娃了。”由于门德尔松对古典音乐传统的潜心研习,他的音乐风格在浪漫中具有古典音乐的典雅之美。在严谨的结构布局中创造精美的诗情。
门德尔松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OP. 64,完成于1844年,为当时格万特豪斯乐团首席小提琴菲迪南?大卫(Ferdinand David,1810-1873年)而作,构思诞生于1838年。1845年3月13日由大卫首演。这首协奏曲,是门德尔松所有作品中最杰出者,也是浪漫主义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佼佼者,与贝多芬、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并称为四大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间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第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乐曲没有序引或前奏,而是在协奏曲刚一开始小提琴就奏出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管弦乐队充满激情的复奏,使这支旋律更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在向副部主题过渡中,引入一段短小的乐汇。之后,副部主题由长笛、单簧管以四重奏形式陈述而出。独奏小提琴用一个长音陪伴,并很快接奏这支旋律。转为大调的主部主题,更使展开部灿然生辉。这时,独奏小提琴以多彩的技巧进行协奏曲中惯有的华彩乐段的演奏。按惯例,华彩乐段应由独奏者即兴演奏,而门德尔松却亲自写出了华彩乐段的全部音乐。结尾部分,大管的一个悠长的音符,曲径通幽,延留到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这是一个抒情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为醇美的乐章。门德尔松写作这一乐章时,他的足迹已遍及欧洲各地。无论是美丽的苏格兰海岸,还是巴黎繁华地都市;无论是威尼斯奇妙的水城,还是瑞士安谧的湖光,作曲家以如画的旋律写下了一篇篇音乐游记。 独奏小提琴缓缓流注出如画如歌的旋律。当不安的定音鼓震响时,才打断它在风景画上专注的描绘。这时,弦乐组忧烦地震颤着,与一支短调融在一起,弥漫起一层伤感的色彩。但随后再次吟出船歌式的第一主题。尽管弦乐之波更加动荡,但船歌的动听旋律依然飘摇着,缓缓消逝在杳远的寂静中。
第三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也是世界著名的乐章。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支清雅的音调,犹如春花在风中飘摇。定音鼓剧烈的震击,象一声春雷,把音响转到明媚的E大调。管乐的呼唤,弦乐的流动,构成欢乐的春之交响!独奏小提琴上飞跃出春之仙子的舞蹈,焕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在独奏小提琴旋风般的音型中,它推动着管弦乐队,掀起了高潮——管弦乐队有力地全奏出一支被人们称为“结婚进行曲”的新的主题,它在乐队和独奏小提琴上交替演奏,充满高雅气质。展开部中,舞蹈性的第一主题与“结婚进行曲”交织出一派开朗气氛,焕发出浓郁的春意。重现的音乐主题变得更加紧凑,象是作曲家意识到告别人生的时日,急切地要把人世间美好的春意归容到自己热情的怀抱中。在独奏小提琴神奇的长长颤音中,管弦之声召唤着夏天与门德尔松结成永不离异的姻缘,热情地结束了协奏曲。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Overture, Op 21)

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共写过两部音乐作品,一部是在1826年作者17岁那年所作的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次年改变成管弦乐曲,被称为是音乐为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另一部是1843年为《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其中的序曲就选用了当年的序曲。
《仲夏夜之梦》序曲(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Overture, Op 21)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全曲充满了一个17岁的年轻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在虚无缥缈的短引子之后,音乐进入小提琴顿音奏出的轻盈灵巧的第一主题,描绘了小精灵在朦胧的月光下嬉游的舞蹈。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欢乐而愉快,有管弦乐齐奏伴随着雄壮的号角,呈现出粗犷有力的舞蹈音乐,并立即转入热情激动而温顺的恋人主题,曲调朴素动人。经过多次音乐的发展变化,乐队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题,具有幽默、谐谑的特征。
Sarah Chang: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Mvt.1 Part1
Sarah Chang: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Mvt.1 Part2
Sarah Chang: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Mvt.2
Sarah Chang: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Mvt.3
Mendelssohn Overture to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by Masur, LGO (1997) Part 1/2
Mendelssohn Overture to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by Masur, LGO (1997) Part 2/2
音乐介绍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