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车库 [2015/06]
- 说说上海 [2014/12]
- 上海的高度 [2017/01]
- 仙境黄龙 [2016/08]
- 南国风情----迈阿密 [2012/10]
- 威廉斯堡--Williamsburg [2016/05]
- 移民美国五年感想 [2010/11]
- 桂林山水甲天下 [2017/02]
- 金窝银窝和草屋 [2015/04]
- 国籍、签证与出入境 [2013/01]
- 重庆印象 [2015/01]
- 阿拉斯加冰川湾公园 [2017/07]
- 山楂树 [2018/01]
- 阿拉斯加游船 [2017/06]
- 班芙公园 [2015/09]
- 宰你没商量(上) [2012/05]
- 黄石公园 [2012/06]
- 习惯思维 [2013/03]
- 插队与改造 移民与改变(五) [2012/02]
- 插队与改造 移民与改变(十) [2012/02]
- 【贝壳村2012亲近自然亲近你我】拱门公园及摄影绘画 [2012/07]
- 插队与改造 移民与改变(四) [2012/02]
- 西安----世界文明古都 [2011/11]
- 左轮手枪 [2013/02]
- 插队与改造 移民与改变(一) [2012/02]
- 邻家女童与狗狗 [2012/08]
- 插队与改造 移民与改变(七) [2012/02]
回忆过去会不由自主的联想,梦见久远的往事,那是自己走过的路,也许是人老了的缘故吧, 每当劳累的时候就想静静地躺一会, 脑海会出现“改造”两字,出现过去年代的往事, “改造思想”、“劳动改造”这些字出现在那些改造年代,封资修思想要改造,改造的唯一方式就是最艰苦的体力劳动。三十多年前的三月初,那是我中学毕业开始成人的起点,在那动乱年代,当时的分配政策是一农一工,长子理所应当做表率务农,个人的选择是有局限的,没有也不能上大学,被分配到近郊农场,户口也迁出正式插队落户到农场,是国营企业职工每月有工资,比起前几届的毕业生到外省山区插队落户那是幸运的多了。去农场干什么, 那是去改造, 当时的口号是”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有文化的向没文化的学习, 有知识的被没知识的改造。插队落户好比国内移民。
那天也是阴冷的天,一同去农场的同学有五十多人,大家也比较平静,只是感觉还像下乡劳动一样,带着希望又是迷茫、冲动又是失落离开了学校,两个学校的车队先后前往郊区,当车进入农场连队时,眼前的一景让你惊呆了,一排排草棚就是我们的住宿,有些同学都不愿下车要回去,这些草棚是原五七干校的,草棚是用竹子建造的,再用泥巴涂在竹片上作为墙,用草菅铺盖在房顶上,一排排草棚整齐排列两旁,有个大草棚就是食堂。
我被安排在种子排,那位排长矮矮的个子,还没有我肩膀高,带领我们几个人来到第一排第一间的草棚里,算是我们的宿舍,草棚里还算大到也不冷,有几张新的双层钢床,看上去已经算打扫过的,但还是感觉乱哄哄的脏乱,我看了地上就是泥土感觉多潮湿,选个上铺吧,共有十一人住一间大草屋,还有两个“坏分子”在一起,我们所住的草棚有些已经成家的老知青也相邻左右,农场是在近郊的沿海地区,离市区有二个小时,每年有几次放假可回城探望父母,比起外省山区插队的几年回上海一次,已经很幸运了,就在想这个地方要呆多久啊,都在盼望那年能上调回城,刚来就想走。
农场的土地是上流泥沙冲击而成,都是大片的芦苇,以前是五七干校种过地,还算是农场老连队,主要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小麦,新连队都是芦苇丛,还不能种庄稼。三月的天还是有点冷,这是个播种秧苗的时节,种子洒在泥泞土地上,用竹片和尼龙塑料布罩在种子上做暖棚,第一次赤脚下地,脱下鞋袜,又白又嫩的两脚插进冰冷刺骨的泥土,顿时浑身发凉,全身哆嗦直打牙,下地干活就是几个小时,等收工爬上来时,两脚已经冻的麻木了,在回草棚的路上还有些小石子,赤脚走在上面像针扎一样,一晃一拐,备受煎熬,让你真正体会粮食来之不易啊。
田间作业跟着老职工慢慢学起来,最让人难过关的就是挑大粪,刚开始就是挑一副大粪空桶,这肩膀已经有酸又痛,在大粪池周围这臭味已经刺鼻难闻,在粪池里再掏一掏,那就是臭气冲天,别说挑粪,把人的头快冲晕了,把粪掏进桶里再用水稀释,挑起来这扁担压在没有什么肌肉的肩膀上,肩膀疼的脸都歪了,走在路不平的田埂上,摇摇晃晃粪水飘落在身上,不小心还洒在脸上,等收工回宿舍时宿舍也是满屋臭气,还要在臭气中吃饭,已经没胃口了,但饿啊,不得不吃。这就是中国几千年农耕细作传统方法,一代代传承而来。由于我们这批毕业生的到来,连队开始建造新的宿舍楼,新的砖瓦房,在草棚里也住了约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