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的水哲学思想 [2010/02]
- 《帮我买个单》——2010年度中国最佳故事......(转贴) [2010/12]
- 家..... [2009/12]
- 生命密码(连载10) [2010/03]
- 哲人的话 [2012/02]
- 四个儿女皆于 9-12 岁考进华盛顿大学----华人幼儿早期教育经验 [2009/08]
- 《三字经》全文解释 [2009/08]
- 老年人不讨嫌的10个切记 (ZT) [2011/08]
- 道家辟谷 [2010/02]
- 生命密码(连载13) [2010/03]
- 成了家的朋友看看今年是你们什么婚年? [2009/11]
- 一封日本人写给中国人的信 [2010/03]
- 智慧禅语(十九) [2010/02]
- 水以柔克刚 [2010/01]
- 生命密码(连载12) [2010/03]
- 网络流行生僻字一览 [2009/12]
- 问 [2009/12]
- 我對佛說... [2009/12]
- 了解孩子大脑的发育变化 [2009/07]
- 男人真像圆葱----没有心? [2009/11]
- 母鸟和她的孩子们 [2009/12]
- 智慧禅语(九) [2010/01]
- 非常识字---- “给废了”的山寨版 [2009/11]
关于老子的水哲学,其最初的认识据说源于他老师常枞对他的教导。老子的老师常枞在临终前,老子问老师还有什么事要交待,常枞张开他的嘴巴给老子看,说: “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说: “还在。” 常枞又说:“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 “没有了。” 常枞问:“你知道原因吗?”老子说: “舌头还存在,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的缘故?牙齿没有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强的缘故吗?”常枞说: “是的,天下的事理都在这里。你知道这些,我就没有其他的话再告诉你了。”老子在《道德经》中进一步借水明阐了这一思想,第七十八章中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就是说,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 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水性之柔,却无坚不摧。的确,点点滴滴的雨水,经过长年累月冲击,可以把坚硬的石头滴穿;排山倒海的海潮、洪水,能吞没农田房舍, 冲毁一切坚固的建筑物,任何坚强的东西都抵挡不住。因此,可以说, 以柔克刚是一条重要的自然法则。
老子水哲学中最精彩的部分,对我启发最大的一方面在于他“上善若水” 的人生哲学。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就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第一, “善利”。老子认为“水” 和“道” 的基本特征是善利万物的。为了说明水的善利,在《道德经?八章》中列举了7种表现: “居,善也,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在这里,老子把水的品行人性化了,他认为最善的人应该具备7种水德,即:居住,要像水 一样,选择深渊、大谷、海洋这些别人不愿去艰苦而低下的地方;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阔,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要像水善利万物一样的真诚、包容、甘于奉 献;说话,要像水善利万物一样诚实而恪守信用;为政,要像水一样清净、廉洁,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做事,要像水一一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善利万物;行 动,要像“好雨知时节”一样的把握时机。老子认为正因为水有这7种美德,所以最接近他的“道”。这里以水论道,实为以水论人,也就是老子人生哲学的根本内 容。
第二, “不争”。如果说“善利”是水和道的基本特征,那么“不争”就是水和道更高境界的特征。老子的“不争” 哲学和他“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在《道德经》多处谈到这一思想。在第二章中说: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费始,生而费有,为而不恃,功成而费居。”第八章中说:“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三十四章中说: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居,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第八十一章中说: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在老子看来, “无为”和“不争”是作圣人的标准。就是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张扬自己,不向万物索取回报,圣人应该像水一样,不做妄为之事,用“无为” 的态度看待一切,用“不言” 的行为引导大众。要任凭万物自然的生长而不加干涉,造福万物而不主宰万物,做了有益的事不要居功,不要去争名、争利。
第三, “处下”。“处下” 是“不争”重要表现形式。老子在《道德经》中多处论述了“处下”的表现和好处。在第八章中说:水是“处众人之所恶”。第三十三章说: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第六十六章中说: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是常理,所以老子说是“处众人之所恶。” 因为水有向低处流这一“处下” 的天性, 而水“几于道”,说明“水”同“道” 一样具有“处下” 的特性,像江海的水由百川溪谷的汇聚而成一样为万物所依归。江海能为百谷之王,正因为它处下,成为众多河流汇聚的地方。这些就是老子水哲学中“处下” 的基本含义。老子认为“处下” 为“上德”。在老子看来, “处下”能使人具有“上德”。在二十八章中说: “知其雄,守其雌,天下为溪。天下为溪, 常德为高? ? 知其荣,守其辱,天下为谷。天下为谷,常德为足。” 四十一章中说:“上德为谷。” “溪” 和“谷” 是流水和存水的地方是低下的地方。老子在这里把“处下” 与“守弱”、“守卑”联系在起来了。老子认为,知道刚强雄壮,而处于雌柔微弱的地位,这就像天下的溪流,德性就永远不会离失,不废江河万古流大概也是这个 意思。知道什么是荣耀,而安守卑辱的地位,这就好像天下的川谷,德性才能得到充足,所以崇高的德性好像山谷。
“上善若水” 的人生哲学教导做人要有水一样的美德。水善利万物,是其宏德;利而不争,为其谦德。处于守卑,为其厚得,水之极善也。“上善若水” 的人生哲学对于一个人的修养提高,处世心态都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