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的水哲学思想 [2010/02]
- 《帮我买个单》——2010年度中国最佳故事......(转贴) [2010/12]
- 家..... [2009/12]
- 生命密码(连载10) [2010/03]
- 哲人的话 [2012/02]
- 四个儿女皆于 9-12 岁考进华盛顿大学----华人幼儿早期教育经验 [2009/08]
- 《三字经》全文解释 [2009/08]
- 老年人不讨嫌的10个切记 (ZT) [2011/08]
- 道家辟谷 [2010/02]
- 生命密码(连载13) [2010/03]
- 成了家的朋友看看今年是你们什么婚年? [2009/11]
- 一封日本人写给中国人的信 [2010/03]
- 智慧禅语(十九) [2010/02]
- 水以柔克刚 [2010/01]
- 生命密码(连载12) [2010/03]
- 网络流行生僻字一览 [2009/12]
- 问 [2009/12]
- 我對佛說... [2009/12]
- 了解孩子大脑的发育变化 [2009/07]
- 男人真像圆葱----没有心? [2009/11]
- 母鸟和她的孩子们 [2009/12]
- 智慧禅语(九) [2010/01]
- 非常识字---- “给废了”的山寨版 [2009/11]
1、从《祭母文》看毛泽东母亲的盛德
在该文中,毛泽东将母亲的人格总结为“一则盛德、一则恨偏”。本节先谈盛德。
盛德方面:“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母亲的高尚风格首推博爱。不管是远近亲疏,你都象天空一样覆盖,大地一样承载,对他们亲切而慈祥,深受感动。你的博爱力量的本 源,就是你真诚的心灵。”
母亲真诚的心灵是什么样子?
“不做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乡里;不染一尘,身心表 里。”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你不说谎话,甚至连欺骗人的念头都没有。清洁整理、整顿家务已经成为你的习惯,而且你从不会马马虎虎,弄虚作假,所以凡经过你 亲手处理的事情,都特别有条理。你的头脑非常精密,思维清晰,把感情和道理都分得非常清楚。你考虑周密,观察细微,洁净的习惯亲邻有口皆碑。你一尘不染, 不做任何坏事,而且表里如一。”
最后,毛泽东对毛泽东母亲的盛德发出由衷的感叹。
“五德荤荤,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德鲜明,这是你处事的大节,这五德合成了母亲的人格,使得母亲就像那高高在上的观音菩萨一样,人格完美。”
毛泽东在上述的文字中,为我们记叙了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母亲。
毛泽东小时候,他每天的一个功课就是和母亲一起给观音菩萨烧香磕头,故此,这里的“如在上焉”应特指观音菩萨。
2、从《祭母文》看毛泽东母亲的终身遗憾
本节谈谈母亲的“恨偏”。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母亲对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怨恨,主要就是不满意“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
毛泽东母亲对“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怨恨到了什么程度呢?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妇女们有志不能伸,有追求不能实现,造成他们精神感到痛苦,这就是母亲最怨恨的。她常常抱怨说,这到底是 天意呢,还是人愿呢?这种痛苦之深,就像是大地倾馅了一角一样。”
毛泽东母亲所具有的博大的爱和强烈的恨是不矛盾的。爱和恨本是一体。只有博大的爱才会促生强烈的恨。毛泽东母亲由于笃信佛经,而且极为虔诚,在她的 内心世界里,博爱、真诚、无私、善良、公正是天经地义的。而与之相反的偏爱、自私、欺诈、邪恶、不公是不能容忍的,要坚决地斗争。
在灾害年代,毛泽东的父亲想低价收买堂叔家的水田,毛泽东母亲起来反对,小小的毛泽东也站在母亲的一边。斗争的结果是毛泽东父亲以较高的价格成交。 当堂叔家失去了田地,毛泽东母亲遂将堂妹过继到自己膝下养育。
这件事情虽小,但有两点意义。第一,母亲的慈爱和公义感动诸天。毛泽东曾经评价过母亲。他说,有三种人,一种人损人利己,一种人利己不损人,一种人 损己利人,母亲属于第三者。这样的品德能不感动诸天吗?第二,母亲的勇气和正义感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
无疑,母亲把这种强烈的恨偏意识,遗传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被很多人整过,也整过很多人,但毛泽东没有私敌,也不会有私敌。根源就在这里。
3、母亲的遗嘱和毛泽东的决心
如此伟大的母亲即将离开儿女时,对儿女有何叮咛呢?儿女又有何反应呢?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老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母亲患病时拉着我们儿女的手,酸楚难言,肝肠寸断,没有说些别的,只是一再教导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人善良。母亲还很牵挂亲戚朋 友,不管是对我们平素有恩德,还是为我们出过力的,也不管是大人小孩,还是远近亲疏,母亲都要我们悉心报答。”
到这里,对于母亲的回忆已经结束了。毛泽东陈述了母亲的盛德、母亲的恨偏,和母亲的遗嘱。对于这些,毛泽东做出了如何的反应?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枕,则效不违。至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总的说来,对于母亲的盛德,我将不辞辛劳地、严格地去学习和遵守;对于母亲的遗憾,我一定替母亲补回来。我对你的思念绝不会随 时光的流失而失去。因为你的养育之恩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象清晨的朝露一样多彩,我即使像精卫填海一样,永远也报答不完。”
母亲的盛德和恨偏,塑造了毛泽东的心灵。毛泽东将母亲看成自己的人生的人格楷模,决心永远去按照母亲的人格品行行事为人;对于母亲所憎恨的社会不 公,毛泽东要尽毕生精力去扭转,实现母亲的愿望。
回忆到这里,毛泽东已经悲痛欲绝,不能自已。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母亲啊,你没有死!你的身躯虽然毁坏了,但你的灵魂是万古长存的!我今生每一天,都要去报答你的恩情;我今生的每一天,都和你 的灵魂在一起。”
这个时候,毛泽东似乎已经有了灵魂出窍的感觉,他的灵魂在和母亲的灵魂对话,要用毕生的精力去报答母亲,让母亲的灵魂得到安慰。
4、《祭母文》预言了毛泽东的一生
57年后的1976年,毛泽东总结自己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 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了。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禁城。。。。。。。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革命。”
这两件事,就是在《祭母文》中对母亲所表白的两个决心:一是努力学习和实践母亲的盛德,一点也不能倦怠;二是要推翻社会的不公,填补母亲的遗恨。
--------江山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