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国新感觉 [2012/03]
- 自制豆沙点心 [2011/09]
- 初逛美国体育用品店 [2011/08]
- 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的节省方法 [2011/10]
- 家庭聚会折射的中美文化差异 [2011/08]
- 南瓜麻团 [2011/10]
- 懒人的意外收获--自制漂染衣服 [2011/08]
- 回国理发新体验--纹理定位烫 [2012/03]
- 勇敢地走上手术台 [2011/10]
- 感谢上帝!成功地被手术 [2011/11]
- 天凉了,来碗天然健康南瓜粥 [2011/11]
- 闲谈我的游泳学经 [2011/08]
- 谁不说俺家乡好 [2011/08]
- 回国学新词 [2012/03]
- 读博就是一种职业的选择 [2011/10]
- 乱扯穿衣戴帽的审美 [2011/08]
- 暑假静悄悄的过去了 [2011/08]
- 高考之际的回忆 [2012/06]
- 有家的地方感觉好 [2012/03]
看了一篇博文: 博士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文章说到:" 如果没有博士,人类的进步会放慢;如果没有博士,人类的素质将受阻滞;如果没有博士,我们生活也会变得单调一些。"
博士固然有博士对社会的贡献,任何阶层的人,任何职业的人,对社会都是有贡献的,而且都是社会所需求的。换另一种说法,博士和其他学历的人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贡献者。能否说博士的贡献就比其他人大,值得商榷。
文章还讲到: "读不读博,是一种态度和能力;读不读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抉择。"
如果是一种态度,读博就是积极进取了?非也。读博就是能力强了? 非也。如果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微软创始人,刚去世的苹果创始人都没大学毕业,怎么解释? 如果说是一种能力体现,我可以理解为,可能你具备作学术研究,做学问的能力,但不证明你别的能力也强。例如,有些博士就不具备做现场工程师的能力,所以,他只能做学术,搞搞公式推导。能做学术,不代表你就各方面能力比别人强,仅仅代表你的学术研究能力而已。更不代表你的素养,品质,素质就比非博士高。
另外,在国外读博士,和成家立业没有根本冲突。
文中讲到"读博过程的艰辛,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 。我认为,如果你觉得读博很艰辛,痛苦,说明你根本不喜欢读博,不喜好做学术,更谈不上享受研究过程的快乐。
刚去世的苹果创始人Jobs的很多讲演以及他的故事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 love what you do. Do what you love。热爱你所做的事情,做你热爱的事这是他事业成功的根本所在。虽然创业过程艰难,但他不会感到精神的痛苦。
读博选择也是同样道理: 你喜好不喜好读博?你是否对将来的学术研究充满激情和热爱? 如果你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力比别人强,比别人优秀, 自己的人生追求比别人高,那是瞎扯。为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去读博能不感到艰辛和痛苦吗?
所以,我还是强调我的一贯观点: 读博就是一种职业的选择。当然,选择不同职业,就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观念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会在人们心中形成这样的观点,学历越高越好。博士就是社会精英,博士就是高人一等。连"博士后"都是"精英的精英"了--比博士还高一级呢。
哈哈,现在还会有这种笑话出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