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泪控诉万恶的美国离婚法 [2012/03]
- 职场中如何防范印度人 [2012/03]
- 华人修房被骗记(图组) [2012/03]
- 卖房遇骗,无损失,却也发懵 [2021/05]
- 看看这家美国中产阶级的惨状:住大房吃粮券 [2012/05]
- 华女乱划小刀惹大祸 [2015/11]
- 快讯:电击门被扭曲的几个事实 [2012/12]
- 美国同事如何对待老年痴呆母亲 [2013/03]
- 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几大浪费 [2012/05]
- 被禁忌的冤魂--薛紫梦 [2017/02]
- 看看这家美国中产阶级的惨状:带孩子的沉重负担 [2012/07]
- 能跟彭丽媛比的只有肯尼迪夫人杰奎林 [2013/03]
- 美国这么严重的人权案竟然找不到律师 [2011/04]
- 美国孩子争相留级的怪现象 [2013/11]
- 离婚大妈比较中国男和美国男 [2014/11]
- 盘点几种正在消失的优越感 [2012/11]
- 拜访李女士,不敢讨公道,反而是被告 [2012/12]
- 有这么一个胆小的华人精英 [2013/01]
- 桑兰案抑强扶弱人之常情,打压弱者胜之不武 [2011/05]
- 快讯: 电击门李女士指责店家撒谎 [2012/12]
- 快讯: 李晓洁女士申明书和委托书 [2013/01]
- 谈谈中国对外的国格缺陷 [2012/11]
- 等你的孩子摔成桑兰那样再请骂桑兰 [2011/05]
- 严厉批评yzfoto逃避陪审团义务! [2011/02]
以我在联邦法庭折腾几年的经验来看,海明律师对CNN诽谤指控不确切。
诽谤(defamation)指诽谤者向除去被诽谤者之外的第三者捏造事实或有意误导,从而对被诽谤者造成精神名誉伤害。此案中,
- 诽谤者: CNN(或Caffery);
- 被诽谤者:全世界的华人(只要自己认为是华人,无论持何护照和身份);
- 第三者:CNN的读者(至少一个人);
- 捏造事实或误导:Cafferty的话‘thugs and goons’,通过CNN媒体播出;
- 伤害:华人的精神伤害,具体证据目前不详。
这里前三条没问题。“伤害”要等到打赢后才考虑如何计算。有问题的是“捏造事实或误导”这一条。‘thugs and goons’ 不是事实叙述,只是观点(opinion),因此不能告诽谤罪。什么样的事算得上诽谤,比如有人对别人说你有艾滋病而实际上你没有,这就是诽谤。还有人说某某和老板有婚外恋但实际上没有这回事,这也是诽谤。诽谤一定要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而‘thugs and goons’只是泛泛而谈。
参考案例Murphy v. Boston Herald Inc.。 波士顿报纸Herald报导,麻州法官Ernie Murphy在判决一个强奸案时对十四岁的受害者说"Tell her to get over it",即意“那又怎么样”。这句话"Tell her to get over it"被美国大小媒体转载后引来举国声讨,人们纷纷谴责法官蔑视受害者的态度,虽然法官判了做案者7年徒刑,但是他那句话说得太冷酷,人们骂法官“Evil Ernie”。更有甚者,一个网站宣称法官16岁的女儿应该被强奸。法官一家陷入极度恐慌,女儿上学要有警察陪,法官本人患上精神创伤综合症,无法工作。此案关键是法官并没有说"Tell her to get over it"这句话,法官的原话不是这个意思。最终陪审团裁定诽谤成立,判报社赔偿法官两百万美元。此案难点是法官是公众人物,诽谤一定要有意诽谤或恶意诽谤才能赢,疏忽诽谤告不赢。容易的地方是法官打官司近水楼台先得月,捞个陪审团审毫不奇怪。
既然‘thugs and goons’不能作为证据告CNN诽谤,那么总得告个什么吧,总不能被人白骂啊。我认为最接近的条例是种族歧视。但是如果告种族歧视或骚扰(语言骚扰)就要对比Cafferty对其它族裔的态度,如果这人是个臭嘴谁都骂,那就不好告他。接下来我们考虑CNN。员工(包括合同工)行为不良,雇主有责任处罚员工纠正错误弥补伤害,否则雇主承担员工行为的后果。CNN在收到华人抗议后应该积极作出反应,诚恳道歉,处罚Cafferty。如果CNN没有诚意敷衍了事文过饰非,那么CNN的容忍包庇行为可以作为歧视证据告上法庭。这一点我们可以走着瞧。
再回到诽谤指控。其实那些张冠李戴掐头去尾的图片是最好的诽谤证据,只是原告变了。把尼泊尔警察照说成拉萨警察照,被诽谤者是拉萨警察或中国政府。政府如何出面告诽谤,我就不知道了。
200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