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泪控诉万恶的美国离婚法 [2012/03]
- 职场中如何防范印度人 [2012/03]
- 华人修房被骗记(图组) [2012/03]
- 卖房遇骗,无损失,却也发懵 [2021/05]
- 看看这家美国中产阶级的惨状:住大房吃粮券 [2012/05]
- 华女乱划小刀惹大祸 [2015/11]
- 快讯:电击门被扭曲的几个事实 [2012/12]
- 美国同事如何对待老年痴呆母亲 [2013/03]
- 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几大浪费 [2012/05]
- 被禁忌的冤魂--薛紫梦 [2017/02]
- 看看这家美国中产阶级的惨状:带孩子的沉重负担 [2012/07]
- 能跟彭丽媛比的只有肯尼迪夫人杰奎林 [2013/03]
- 美国这么严重的人权案竟然找不到律师 [2011/04]
- 美国孩子争相留级的怪现象 [2013/11]
- 离婚大妈比较中国男和美国男 [2014/11]
- 盘点几种正在消失的优越感 [2012/11]
- 拜访李女士,不敢讨公道,反而是被告 [2012/12]
- 有这么一个胆小的华人精英 [2013/01]
- 桑兰案抑强扶弱人之常情,打压弱者胜之不武 [2011/05]
- 快讯: 电击门李女士指责店家撒谎 [2012/12]
- 快讯: 李晓洁女士申明书和委托书 [2013/01]
- 谈谈中国对外的国格缺陷 [2012/11]
- 等你的孩子摔成桑兰那样再请骂桑兰 [2011/05]
- 严厉批评yzfoto逃避陪审团义务! [2011/02]
媒体累积效应,炒了媒体,贺梅案不一定赢,不炒媒体,贺梅案肯定没戏。
贺绍强本来是自己跑到青少年法庭,自己填表要求把女儿接回去。此时,贺家还没有耽搁四个月的不探望孩子的法定期限。谁知贝克家律师略施小计,借口忙要求法官推迟听证两个月。这一推迟,四个月的法定期限就过了,贺家“自动”放弃父母权。由此,贺梅案拉开序幕。
法庭上,法官一边倒,不许这不许那,搞得贺家走投无路,只能求助媒体。仅仅为了当地一个小报社,贺绍强就跑了无数遍。一个记者不感兴趣,再换一个,不行再换。与此同时,贺家在当地闹市区举牌子撒传单。几个月之后,案件终于上当地小报。
贺家的免费律师就是看见小报找来的。
此后几年,贺家从来没有停止过炒媒体。岳东晓博士,李进进律师,李兆阳律师都是看到媒体联系上的。田纳西黑人教会也是看到媒体把案件炒的出具规模后才介入的。贺家两次拜访中国领事馆,领事馆也帮助召开记者招待会。
美国媒体把贺绍强作为一个反面形象越炒越大,估计华人做正面形象是炒不起来的。
基本故事是一个白人中产阶级基督徒家庭如何收养被中国父母遗弃的孩子,这个中国父亲人品恶劣,性骚扰性侵犯指控缠身,好来坞正在编写剧本等着拍电影。按照岳东晓博士说的:“贺梅案在媒体关注、使馆关注的情况下一直是输:2001年法庭禁令,不准贺家看望女儿;2004年审案时法庭里多家媒体实时报道,象报道拳赛似的,中国使馆的人坐在法庭里旁听,但判决是剥夺贺夫妇父母权;2005年底上诉法院维持原判,很多支持者如什么海外华人组织(其头目是个洋人)、家庭权利组织都偷偷溜了。我们是屡败屡战。等到我们2007年在最高法院取得胜利的时候,除了当地的,媒体早已淡忘了贺梅,大部分人早已在脑子里给那个案子判了死刑。”
从中可以看出,媒体的作用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谁也不知道突变发生在哪一天。等到2007年在最高法院取得胜利的时候,媒体早已淡忘了贺梅。这是否可以说明前几年的媒体炒作是一个累积效应,坚持再坚持,胜利可能来临。
关键是贺梅卷入政治纠纷。贝克家律师想以此案为政治资本,代表共和党竞选田纳西总检察长一职。民主党的候选人当然不干,加上黑人教会也倾向民主党,他们上下其手,批评上诉法院判决不公。最高法院翻案后,贝克家律师失去政治资本,他仅以500票之差输给民主党对手,遗憾终身。
事后有人问贺绍强,有没有想到官司会打赢?贺说从来没有。再问如果没赢怎么办,贺说那他就准备放弃孩子自己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