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泪控诉万恶的美国离婚法 [2012/03]
- 职场中如何防范印度人 [2012/03]
- 华人修房被骗记(图组) [2012/03]
- 卖房遇骗,无损失,却也发懵 [2021/05]
- 看看这家美国中产阶级的惨状:住大房吃粮券 [2012/05]
- 华女乱划小刀惹大祸 [2015/11]
- 快讯:电击门被扭曲的几个事实 [2012/12]
- 美国同事如何对待老年痴呆母亲 [2013/03]
- 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几大浪费 [2012/05]
- 被禁忌的冤魂--薛紫梦 [2017/02]
- 看看这家美国中产阶级的惨状:带孩子的沉重负担 [2012/07]
- 能跟彭丽媛比的只有肯尼迪夫人杰奎林 [2013/03]
- 美国这么严重的人权案竟然找不到律师 [2011/04]
- 美国孩子争相留级的怪现象 [2013/11]
- 离婚大妈比较中国男和美国男 [2014/11]
- 盘点几种正在消失的优越感 [2012/11]
- 拜访李女士,不敢讨公道,反而是被告 [2012/12]
- 有这么一个胆小的华人精英 [2013/01]
- 桑兰案抑强扶弱人之常情,打压弱者胜之不武 [2011/05]
- 快讯: 电击门李女士指责店家撒谎 [2012/12]
- 快讯: 李晓洁女士申明书和委托书 [2013/01]
- 谈谈中国对外的国格缺陷 [2012/11]
- 等你的孩子摔成桑兰那样再请骂桑兰 [2011/05]
- 严厉批评yzfoto逃避陪审团义务! [2011/02]
我的邻居布乐和晨曦是多年夫妻。布乐在IBM工作了26年,任高级软件工程师,收入可观。晨曦虽然毕业于名校卫斯理,和宋美玲和喜来利是校友,但是她这辈子也没有工作过。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既然老公能挣钱,晨曦好多年过着当地典型中产阶级家庭主妇的生活,比如到图书馆帮工,社区打杂,参与各种文化圈子。
由于晨曦不能生育,这两口接连从俄国领养了三个孩子。老大男孩,老二老三是女孩。家里养猫狗,培养孩子的亲和力。家里一辆房车,可以连孩子带猫狗一起出去旅游。房子是郊区中等型号,但是院子有三英亩,每年财产税一万五千美元。无论房,车,孩子数量,和生活习惯,都是当地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问题就出在2008年经济危机,布乐虽然把青春献给IBM,工作了26年,无奈资本主义唯利是图只认利润不认人,把布乐裁掉了。布乐那年55岁,技艺高,工作面窄,年纪大,工资期望高,高不成低不就,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布乐患上忧郁症,每天吃完早饭,就缩到地下室发呆去了。地下室是改装好的一个套间,有自己的厨房和厕所。
发呆还好,要命的是布乐根本不去领取失业救济,那也是一笔可观的钱,他的工资的50%,不交税。他破罐破摔,以此报复老婆对他过去8年的疏忽。布乐的精神状态,晨曦是有责任的。在第三个孩子从俄国领养来后,晨曦就和三个孩子住进了最大一间卧室,和老公再也没有夫妻生活了。布乐以前忙于工作,好像不觉得怎样。现在没工作,有的是时间胡思乱想,累积的怨气如山洪爆发,开始男的报复女的了。
如此状态持续一年,晨曦要求离婚。三个孩子归妈妈,爸爸扫地出门,他收拾了自己随身用品之后,就开着那辆房车走了。邻居们知道后都试着给布乐打手机发电邮,想知道他去哪了,但是没有回应。直到一个月后,他回应了,原来他在邻州的一个房车聚会点落脚。
离婚听证那天,有个邻居出庭为女方作证,理由是每次这邻居去他们家,都看到布乐帮孩子辅导功课,从来不见布乐陪孩子打球玩耍。当地习惯,好爸爸要陪孩子玩,"坏"爸爸才只管督促孩子功课不管别的。这一点和中国人正相反。其实我们都劝这邻居不要作证,像我们,和男方女方都是朋友,替哪一方作证都不好。
他们的离婚倒是简单,房贷早已付完,但是要让孩子住着,维持原住所是为了最大限度减轻父母离婚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要等所有孩子满18岁后再卖房,然后夫妻平分所得。401K退休金一人一半。孩子抚养费为零,因为男方没有工作,也不能工作。女方因为从来没有工作过,救济金只有每月$800。食品券每月$800,这包括妈妈加三个孩子的,吃饭是没问题的。但是房产税怎么办?晨曦的打算是出租地下室套间,在这个区可以月租一千。不过,她说归说,到现在也没有付诸实践,也不知道日子是怎么过得。上次儿子学校组织到华盛顿旅游,学校给她的儿子全免费,别的学生每人要付$900吃住行费用。
儿子本来学习不错,考上了当地一个私校。就是因为爸妈离婚后无人开车接送,只好又回到当地公校。不过当地公校已经很不错了,在州里排前五名。这儿子是游泳健将,走哪都进游泳队,虽然是高中转学,却轻而易举地融入新学校,没有别的孩子常见的高中不敢转学,怕没有新朋友的问题。
布乐偶而回来看看孩子。时间长了,小孩也对爸爸生疏,只有最小的女儿有时想爸爸。
晨曦一人拉扯三个孩子,自己还在上教师职业的夜校培训,准备拿老师证书,当英语老师,充分显示了女强人的风格,毕竟名校毕业。但是现实并不乐观。孩子在学校动不动就误掉校车,开始邻居们还帮忙接送,时间长了也不行。家里又脏又乱,地毯上都是硬坷,分不清是猫狗的食物还是排泄物。虽然脏乱,晨曦的品味并不低。有一次我去她那儿,她拿出几个精美蜡烛给我看,向我介绍蜡烛的香型。她给孩子卧室点蜡烛,让孩子每天在宁静氛围中起床。
晨曦一个劲地督促儿子(老大)作家务,却从来不要求两个女儿做事。大女儿也有十一岁了,小的九岁。其实他们的院子那么大,儿子只要管着割草就行了。为什么不让女孩做家务?就在最近,儿子不堪忍受妈妈的唠叨,在手腕上划了一道,被送进医院。我们猜儿子并不是自杀,只是自伤,给妈妈一个提醒,这日子没法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