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泪控诉万恶的美国离婚法 [2012/03]
- 职场中如何防范印度人 [2012/03]
- 华人修房被骗记(图组) [2012/03]
- 卖房遇骗,无损失,却也发懵 [2021/05]
- 看看这家美国中产阶级的惨状:住大房吃粮券 [2012/05]
- 华女乱划小刀惹大祸 [2015/11]
- 快讯:电击门被扭曲的几个事实 [2012/12]
- 美国同事如何对待老年痴呆母亲 [2013/03]
- 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几大浪费 [2012/05]
- 被禁忌的冤魂--薛紫梦 [2017/02]
- 看看这家美国中产阶级的惨状:带孩子的沉重负担 [2012/07]
- 能跟彭丽媛比的只有肯尼迪夫人杰奎林 [2013/03]
- 美国这么严重的人权案竟然找不到律师 [2011/04]
- 美国孩子争相留级的怪现象 [2013/11]
- 离婚大妈比较中国男和美国男 [2014/11]
- 盘点几种正在消失的优越感 [2012/11]
- 拜访李女士,不敢讨公道,反而是被告 [2012/12]
- 有这么一个胆小的华人精英 [2013/01]
- 桑兰案抑强扶弱人之常情,打压弱者胜之不武 [2011/05]
- 快讯: 电击门李女士指责店家撒谎 [2012/12]
- 快讯: 李晓洁女士申明书和委托书 [2013/01]
- 谈谈中国对外的国格缺陷 [2012/11]
- 等你的孩子摔成桑兰那样再请骂桑兰 [2011/05]
- 严厉批评yzfoto逃避陪审团义务! [2011/02]
华人教会呢?就是一个培养良民的机构。而在西方社会,良民就是贱民。因此,华人教会是贱民的摇篮。
王 立山医生枪击事件发生在2009年。应该指出的是王医生不是滥杀无辜,而是快意恩仇,把迫害他的印度裔医生图而干掉了。这种枪杀仇人的事件在美国不稀奇, 稀奇的是王医生的太太马兰随即公开向印度寡妇道歉。难道,王太太一道歉,王医生就是可以减轻刑期了吗?一厢情愿?自以为是?良民表白?
马兰的道歉是她所在的华人教会出的馊主意。这一点谁要不同意,或是教会感到冤枉,请向马兰澄清。
美国的枪击案多了去了。美国作案者的亲朋好友一般是给作案者说好话,这样让公众对事件起因有个全面了解。公众也可以收集信息对事件发生做社会原因的探索,一般都会探讨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的影响,最后,肇事者搞个精神分裂症,免除法律责任。
华人呢,一旦出事,马上群起谴责肇事者,恨不得一刀两断,划清界限。怕呀,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结果是,华人一出事,舆论就集中到这人人品问题,甚至共产独裁的母国文化造成的凶杀案。巴不得把这个华人重判快判。
看看马兰所在的亚特兰大华人的反应,耻辱啊:
- 马兰,受教会左右,公开(违心)向印度寡妇道歉;
- 王家基金临时负责人,网名老踪熊(鲍俊涛?),公开为印度寡妇募捐。全然不想想人家有印度人自己帮忙。也不想想给利益冲突的两方同时募捐是否违反操作归则;
- 网名杨子,公开撰文批判王立山。说什么你王立山年薪三万多的试验员为什么杀人?你养三个孩子,我也养三个孩子,我也年薪三万多。杨子不想想,王立山为了当医生付出了多少?你扬子也有王医生的付出?凭什么要一个受尽迫害的人安分守己?
- 王家基金会会计负责人,网名知足,公开在网络上谴责王立山害了两家人,王家和印度医生一家。那么王立山在枪击案前受迫害有谁害的?始作俑者是谁?共产党吗?
- 教会人士玉山峰公开指责王立山“一心作恶”。(“我不知道神有没有阻止他杀老印,但我知道有基督徒同事有试着帮他与院方和解,但他不愿而作罢。人一心作恶,神只好任凭他去,后果是严重的,自己得承担”)
- 基金会人士声称这是王家基金会,其意是不是王立山基金会,不是帮助杀人犯的。多么爱憎分明啊。
- 任何对马兰和孩子的帮助都值得大书特书。这种在事件发生后对家人的善后工作,按说是华人社团,其实任何人类社团,最最基本的帮助。但是,华人社团似乎只愿意激发,也只能激发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豪情。
- 反过来,王立山在监狱,最最需要人帮助的,从法律上,人伦上,精神上,急切地需要帮助,却没有人帮助。这就是美国华人现状。
http://www.***.com/forum/simple/?t4230.html 知足 |
2010-10-15 20:59 |
真荣幸,连久违的文革用语‘...之流’‘嚷嚷...’(攘攘该是错别字)都用在咱身上了,可惜咱还真有点儿看不懂您这篇大字报。从小到大,没打怵过数学,今儿被人数落不会一位数的算数,咱还真有点不服。 不明白您1-1=0指什么,假设您确实没搞懂我说的害了两家人的含义,我就再详细解释一下被您定义的1+1=2。 其一,害了图尔家,丈夫被杀,妻子也差点儿(开枪没打中),一个孩子3,4岁就失去了父亲的疼爱,遗腹子连见一眼爸爸的机会都剥夺了,家里唯一赚面包钱的人永远回不来了。 其二,害了王立山的妻小,丈夫入狱,出狱遥遥无期,三个孩子得不到父亲的日常关爱,指导,有病的妻子得不到丈夫的朝夕体贴,照顾,家里唯一赚面包钱的人在很长时间无法做贡献。 请问,这不是害了两家是什么?我这里说的,哪一句不是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