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毛新宇的智商和情商 [2009/10]
- 杨振宁的性能力和他的废话 [2011/07]
- 郭美美挑动了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2011/08]
- 都市两性生活速写(没虚构的原创微小说四篇) [2011/09]
- 歼20宣告韬光养晦的结束 [2011/01]
- 这是一个黄世仁扬眉吐气的时代 [2011/08]
- 暈!即便喜欢八卦的人也会晕! [2010/08]
-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巴菲特,只会出刘老根? [2011/08]
- 中国当上世界老二的沉痛代价 [2011/09]
- 下一代中国领导人的日子不会好过 [2011/08]
- 人类将走上衰亡之路 [2013/12]
- 人杰与人鬼 [2011/07]
- 海外中国人是咖啡中的茶叶 [2011/07]
- 女人不简单 [2012/11]
- 造假,人性在造假中泯灭 [2011/07]
- 愚蠢的中国人 [2012/01]
- 其实有一招比9.18游行示威更妙 [2010/09]
- 为什么日本人会对中国人如此傲慢? [2011/10]
- 看看两岸政治人物的书法 [2009/10]
- 人民,是毛泽东把握得最精准的另两个字 [2011/10]
- 为什么日本人不去“北方四岛”撞船? [2010/09]
- 比傻,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 [2010/11]
- 为“贝壳村”中秋共庆求下联(续二):佳句越来越多 [2009/09]
- 冒牌先生为“贝壳村”断章测字 [2009/09]
- 这里的对子,你肯定对不了! [2009/09]
- 为“贝壳村”中秋同庆求下联 [2009/09]
公务员考试,是时间错位的科举考试。虽然时代变了,考场变了,考题也变了,但方式没变,目的没变,过程也没变。什么方式?给不同的人同样的机会。什么目的?选拔官员。什么过程?考题面前,人人平等,用考分来说话,用肚里的笔墨比输赢。每个人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前途,一张考卷就是一张擂台。比赢了,增加了自信,可以得到应得的结果;比输了,技不如人,怨不得别人,怨不得社会,不必再牢骚满腹。一篇“范进中举”把“科举考试”涂得满脸乌黑,封建社会的糟粕的确很多,但历史上,中国在世界上最强盛的时候就是在封建社会,如果都是糟粕,不可能有“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剔除糟粕,肯定有很多精华。“科举考试”是迄今中国历史上最公平的选官制度。
人们往往一听科举考试,就想到“范进中举”,一想到“范进中举”,就想到范进中举后发疯。举人只不过是参加全省范围科举考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范进仅仅得到了一个初级入仕当官的资格后就发疯了,继续考的包拯没有发疯,林则徐也没有发疯,如果在资格考试后就发疯,就不叫包拯,就不叫林则徐了。这么容易发疯,包拯还能在开封府大堂刚正不阿?面对洋枪洋炮的林则徐还能“无欲则刚”?
没有科举考试,范进就不会发疯,如果范进只想和他的岳父胡屠户一起杀猪,也不会发疯。但是他想当官,他想入仕。不用考试就能当官,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在中国汉朝,想当官,不必考试,有钱的可以买官,有权的可以举荐。所以不要说在乡里还小有名气的范进,就连他的岳父胡屠户也有机会当官。小婿和丈人相比,后者的机会或许还多一点。为什么?范进仅仅能写写门联而已,仅仅是一般的笔墨,不是名人字画,值不了几个铜板。而岳父胡屠户就不一样,他离笔墨虽远但离银两很近。说不定那一天,时来运转,别人家的猪都瘟死了,他手上的猪就是一猪千金,此时的胡屠户就是暴发户,就是富豪,送点钱可以买官,送几口猪,就可以被举荐,有了钱就一通百通了。和汉代举荐和买官相比,科举考试绝对是历史的进步。
没有科场舞弊的科举考试不是在比钱的多少,是在比本事的大小。在考场上本事的大的人如今有了新名词:“考霸”。考霸,考霸,考遍天下都不怕,就是拿笔的霍元甲,拿笔的少林武当。如果要成为货真价实的考霸,是很不容易的。一份考卷,一份录取比例达69比1的考卷,不用看,肯定难,为什么肯定?只有难,才能去掉另外的68。而且,中国人是习惯出难题的,题目出得难,是难在别人身上,难能证明出题人的本事大;如题目出得容易,会显得出题人肚子里的东西太少。擅长出难题,偏题,怪题的行家就是“题霸”。“题霸”是一伙人,“考霸”是一个人,以一人之技敌众人之力,真英雄也。
中国人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有那么悠久的考试历史,历史上,从童试开始到殿试,这是一个望而生畏的金字塔,经历一个“适者生存”的自然淘汰法则,站在塔尖上的人都是要文章有文章,要书法有书法的佼佼者,所以历史都留有他们的记载。
一张考卷面前,人人机会平等。机会放在100万人面前总比放在少数人面前公平,公开竞争总比私下授受公平,如果一个社会公平多了,和谐也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