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毛新宇的智商和情商 [2009/10]
- 杨振宁的性能力和他的废话 [2011/07]
- 郭美美挑动了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2011/08]
- 都市两性生活速写(没虚构的原创微小说四篇) [2011/09]
- 歼20宣告韬光养晦的结束 [2011/01]
- 这是一个黄世仁扬眉吐气的时代 [2011/08]
- 暈!即便喜欢八卦的人也会晕! [2010/08]
-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巴菲特,只会出刘老根? [2011/08]
- 中国当上世界老二的沉痛代价 [2011/09]
- 下一代中国领导人的日子不会好过 [2011/08]
- 人类将走上衰亡之路 [2013/12]
- 人杰与人鬼 [2011/07]
- 海外中国人是咖啡中的茶叶 [2011/07]
- 女人不简单 [2012/11]
- 造假,人性在造假中泯灭 [2011/07]
- 愚蠢的中国人 [2012/01]
- 其实有一招比9.18游行示威更妙 [2010/09]
- 为什么日本人会对中国人如此傲慢? [2011/10]
- 看看两岸政治人物的书法 [2009/10]
- 人民,是毛泽东把握得最精准的另两个字 [2011/10]
- 为什么日本人不去“北方四岛”撞船? [2010/09]
- 比傻,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 [2010/11]
- 为“贝壳村”中秋共庆求下联(续二):佳句越来越多 [2009/09]
- 冒牌先生为“贝壳村”断章测字 [2009/09]
- 这里的对子,你肯定对不了! [2009/09]
- 为“贝壳村”中秋同庆求下联 [2009/09]
近到摊位上,定睛一看,两元一斤的都是些小的烂桃子。
“大的烂桃子要加一元,三元一斤。”小贩如是说:“不烂的小桃子四元一斤,不烂的大桃子五元一斤,那些最大的都是六元一斤。”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好的大桃子和小的烂桃子一比,嘿!多讨喜啊!还用说吗?肯定掏钱买最好的。
六元和两元一比,相差三倍,喔!一斤的钱可以买三斤的桃,有人宁可掏钱买最便宜的。
于是,不差钱的和差钱的人各取所需,把小贩摊位上的水蜜桃一扫而光。
这就是小贩的“卖桃术”:分出差异是关键,有了差异才能比较,有比较就有鉴别,鉴别之后就是掏钱。小贩只要一个结果:卖掉桃子。
如今,办教育的现代孔夫子们也善于此道,也擅长如小贩卖桃一样的生意经。把入学的新生编入大班和小班。别搞错!这不是幼儿园里按照年龄来分的大、小班,而是在高中,用不同的人数来编成不同规模的班级,尤其在当地有点名气的高中里此风更是盛行。也别搞错!分出小班,不是为了重点培养智优学生,不是为了给他们开小灶,而是在为了给孔夫子们自己开小灶。
什么小灶?生财的小灶。
一个朋友说了一件真实的事情:他的女儿在初中时一直出类拔萃,中考的成绩足以进当地任何最好的高中。但是,在所在学校孔夫子们的灌输之下,坚定不移地忠于了自己的学校,留在原学校读高中。朋友还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女儿有高分的本钱又出自本校嫡系,编入小班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既没有想到去运动,更没有想到掏腰包出香火钱。
结果怎样?他不说,笔者已经可以猜到十之八九了:分低钱多的挤走了分高钱少的,出香火钱的挤走了不出香火钱的。
假如一共有80个学生,可以分成50个和30个人各一个班,也可以分成两个班都是40个人。如是后者的话,一个烧香的都不会有。但是如果玩成前者,至少有30个人,甚至80个人都会去烧香,烧香是为了抢只有30个人的位子。这和小贩不分桃子大小而没人上前问询一个道理。分了,比了,才有戏唱,才会有家长们想抢三十分之一的位置的冲动,才肯为了进这个与众不同的小班去烧高香拜菩萨。
在人少的班级里,在单位时间里所分得的教育资源就多,为了自己的子女能受到特殊的对待,中国的家长都会全力以赴。现代的孔老夫子深愔此道,加上有了“小贩卖桃”的启发,把班级分成大小班,把本来平等的教育资源人为地切割成不平等,并把这个不平等高高挂起,待价而沽。现代孔夫子们生财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孔老夫子也只能自叹不如。
当年,孔夫子有弟子三千,又是开了办私学之先河,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如按照现代孔夫子们的思路,至少已经可以办成一家孔氏教育集团公司,在孔董事长麾下的三千弟子就是三千学店商人。如果再玩上办大小班的把戏,孔氏家族定能富可敌国。果真如此的话,叫作“孔方兄”的钱是有了,但叫作“孔夫子”的名就没有了,72贤人也没有了,国家之才,庙宇之器更不会有了。
高中还没有开学,学校已经给朋友的女儿活生生地上了一课,至少让她知道了写有崇高校训围墙里的现代孔老夫子们和路边的小贩是一样的,这件事或许会影响她的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