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毛新宇的智商和情商 [2009/10]
- 杨振宁的性能力和他的废话 [2011/07]
- 郭美美挑动了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2011/08]
- 都市两性生活速写(没虚构的原创微小说四篇) [2011/09]
- 歼20宣告韬光养晦的结束 [2011/01]
- 这是一个黄世仁扬眉吐气的时代 [2011/08]
- 暈!即便喜欢八卦的人也会晕! [2010/08]
-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巴菲特,只会出刘老根? [2011/08]
- 中国当上世界老二的沉痛代价 [2011/09]
- 下一代中国领导人的日子不会好过 [2011/08]
- 人类将走上衰亡之路 [2013/12]
- 人杰与人鬼 [2011/07]
- 海外中国人是咖啡中的茶叶 [2011/07]
- 女人不简单 [2012/11]
- 造假,人性在造假中泯灭 [2011/07]
- 愚蠢的中国人 [2012/01]
- 其实有一招比9.18游行示威更妙 [2010/09]
- 为什么日本人会对中国人如此傲慢? [2011/10]
- 看看两岸政治人物的书法 [2009/10]
- 人民,是毛泽东把握得最精准的另两个字 [2011/10]
- 为什么日本人不去“北方四岛”撞船? [2010/09]
- 比傻,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 [2010/11]
- 为“贝壳村”中秋共庆求下联(续二):佳句越来越多 [2009/09]
- 冒牌先生为“贝壳村”断章测字 [2009/09]
- 这里的对子,你肯定对不了! [2009/09]
- 为“贝壳村”中秋同庆求下联 [2009/09]
在漫长的堵车路上,车外弥漫着喧嚣,车内充斥着焦虑,时间象弃儿,情绪象醉汉,坐公交车上班的人在骂娘,开着私家车上班的人也在骂娘。被骂的人也只能承受,这既是规划上的问题也是管理上的问题,即使硬件问题也是软件问题。毕竟想解决大城市综合症的诸多问题要比卖地难得多,人未必总是能够战胜天的,人类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战胜自然的。资源有承载的极限,一个城市不是光靠钢筋水泥就能解决问题的。
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所确定的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已经提前十年被突破,等于是把后十年的人口提前放进一个有限的资源里。这无疑为地价和房价的火箭增加了无限的动力,日新月异的高房价加速把人们赶到了城外,赶到了郊区,赶到了农村,汽车业不失时机地为生存空间拉大的人们提供了可能。于是,在上下班的马路上,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人类和自然的矛盾冲撞了,激化了。当家人为此在寻找理由: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像在英文字典里有“Traffic jam”这个词语一样,堵车在不少国外大城市里都是由来已久了。在二十多年前从唐三藏、孙悟空故乡的出发的一队队西游记取经团在美国的洛杉矶机场降落。如果,当时候只要有一辆旅行大巴滞留在洛杉矶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边,考察未来城市的交通,就能提前看到如今自己的状况,就会提前想到大城市综合症的诸多问题,就不会走别人走过的老路。一张白纸本来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可惜!机会错过了。堵车,无休无止的堵车,中国的城市也开始生外国城市生的病了。
机会错过,不是偶然的。因为当时唐三藏、孙悟空们对迪斯尼、环球影城、海洋世界等主题公园更感兴趣,对地处内华达沙漠里的拉斯维加斯更感兴趣。负责交通的,搞城市规划的和城市的当家人没有看到该看的的地方,没有考查该考察的地方,即便去对了地方,也没有去对时间。
洛杉矶是美国的第二大城市,全市人口:3834340,人口密度3168人/平方公里。洛杉矶大都会人口1295.01万。大洛杉矶地区人口约1777.6万。在洛杉矶有全美国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即便在来去都是八条以上车道的高速公路上也会出现堵车。假如当时考察团里负责城市建设的主管能在那样的道上被多堵塞几次,或许他们的思路就不会被堵塞了,如今中国的城市交通就不会是如今的现状,就不会重蹈别人的覆辙了。
人口密度3168人/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发达的洛杉矶都难逃堵车的厄运,更何况中国的大城市?中国的城市的人口密度之最是深圳(17150人/每平方公里),上海是13400人/每平方公里,北京是11500人/每平方公里。三倍,甚至五倍于洛杉矶的人口密度,没有如洛杉矶一样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却想当然地盲目发展汽车业,如果不堵车,才是怪事。
中国的城市发展之路已经堵车。毫无疑问,上下班花费的时间越多,城市病也越重。不解决城市诸如堵车等综合症问题,城市就无法持续发展。这些个涉及软实力的课题,正考验着各城市当家人的智慧。好在已经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了,已经习惯于烂泥萝卜吃一段洗一段了。
二十多年前的唐僧、孙悟空们西游取经,留下一篇 “西游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