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毛新宇的智商和情商 [2009/10]
- 杨振宁的性能力和他的废话 [2011/07]
- 郭美美挑动了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2011/08]
- 都市两性生活速写(没虚构的原创微小说四篇) [2011/09]
- 歼20宣告韬光养晦的结束 [2011/01]
- 这是一个黄世仁扬眉吐气的时代 [2011/08]
- 暈!即便喜欢八卦的人也会晕! [2010/08]
-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巴菲特,只会出刘老根? [2011/08]
- 中国当上世界老二的沉痛代价 [2011/09]
- 下一代中国领导人的日子不会好过 [2011/08]
- 人类将走上衰亡之路 [2013/12]
- 人杰与人鬼 [2011/07]
- 海外中国人是咖啡中的茶叶 [2011/07]
- 女人不简单 [2012/11]
- 造假,人性在造假中泯灭 [2011/07]
- 愚蠢的中国人 [2012/01]
- 其实有一招比9.18游行示威更妙 [2010/09]
- 为什么日本人会对中国人如此傲慢? [2011/10]
- 看看两岸政治人物的书法 [2009/10]
- 人民,是毛泽东把握得最精准的另两个字 [2011/10]
- 为什么日本人不去“北方四岛”撞船? [2010/09]
- 比傻,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 [2010/11]
- 为“贝壳村”中秋共庆求下联(续二):佳句越来越多 [2009/09]
- 冒牌先生为“贝壳村”断章测字 [2009/09]
- 这里的对子,你肯定对不了! [2009/09]
- 为“贝壳村”中秋同庆求下联 [2009/09]
《枫桥夜泊》诗碑民间始刻于北宋,最早刻这块碑的人是翰林院大学士郇国公王珪。据传说,王珪自刻碑后,家中连遭变故,王珪本人也暴亡。这是对唐武宗死前所说的应验,还是巧合?
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书画鉴定家张蔚星说,这个刻碑的王珪,就是李清照的外公,也是秦桧夫人王氏的爷爷。史书上记载,王珪为人胆小怕事,一贯顺承帝意,以明哲保身处世,是出了名的“三旨宰相”。什么叫“三旨宰相”呢?他上殿奏事称“取圣旨”;皇帝裁决后,他称“领圣旨”;传达旨意是“已得圣旨”。他虽在政治上碌碌无为,但是文学造诣确实不错。在《宋史本传》上记载,王珪是三朝元老,为宋朝廷起草诏书达十八年之久,其中重大典策多出自其手。欧阳修读王珪所起草的宋仁宗立太子诏时,忍不住赞叹说:“真学士也。”
“王珪书《枫桥夜泊》是因为他文学地位非常显赫,他写碑的时候,正是服丧期间,并没有署名。其实,书了碑文后,他本人在朝廷上的权势并没有削弱。元丰四年(1081年)10月,皇帝发现有大臣和大理评事石士端之妻王氏通奸,有人想趁机陷害王珪父子,但阴谋没有得逞。王珪的死,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死因,但史书上说他死在任上,活到了67 岁,这在古代已经是比较长寿的了。他死后,宋哲宗还封他为歧国公。”
文徵明写完《枫桥夜泊》后四十年才死
400多年后,由于王珪写的《枫桥夜泊》诗碑已经不知去向了,于是,当时中国书坛最有名气的文徵明便再次写了这块诗碑。但据说,诗碑“玉成”不久,文徵明也身染重疾,在世间受尽病痛折磨,含恨辞世。他难道也是中了唐武宗的诅咒?
张蔚星笑笑说:“并不是这么回事。文徵明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为吴门四家。这四个人当中,文徵明是生活最有规律的,他和唐伯虎同年,但比唐伯虎长寿多了。唐伯虎死于嘉靖二年(1523年)12月,终年54岁,而文徵明活到了近90岁。文徵明写《枫桥夜泊》诗碑,应该是在50岁前,也就是嘉靖元年前后。因为嘉靖二年春天,文徵明就以应贡赴京,继授翰林院待诏留京。而且从现有‘徵明’二字,可以知道是他42岁后所写,也不同于致仕以后的风格,和他50岁时的《金陵诗帖》字体相近,应是他50岁前所写。”
那么,文徵明究竟是怎么死的?如果是中了诅咒,为何没有立即去世,而是过了40年以后呢?据了解,文徵明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书画家,加上生活又讲究规律,他算是很长寿的。一直活到了89岁,去世前,他在一艘小船上,正在为别人写墓志铭。当时他很安静地写着小楷,但还没写完,就放下笔坐在凳子上安详地辞世了。专家推测说,文徵明很有可能是由于心脏病突发才去世的。
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俞樾应是自然死亡
又过了近400年,寒山寺被重修,俞樾为此写了第三块《枫桥夜泊》诗碑。但,怪事又发生了,碑成后十多天,俞樾便溘然长逝……俞樾是因何去世?是死于非命,还是自然寿终?
俞樾写这首《枫桥夜泊》时,是在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时俞樾虽已85岁高龄,但他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是曾国藩的学生,当年科举考试,俞樾以‘花落春仍在’为题目,被曾国藩赞为佳作。但是俞樾官运不好,被御史曹登庸以‘试题割裂、出题不谨’弹劾罢职。38岁时为避兵燹,他移寓苏州,潜心学术。曾国藩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弟子,一个是李鸿章拼了命挣钱,还有一个是俞樾,拼了命地写书。俞樾是经学大师,当时他书《枫桥夜泊》碑的时候,年事已高。他四世同堂,85岁的时候还牵着重孙俞平伯的手,神采奕奕的。俞樾也是高寿,86岁才寿终,是自然死亡。”
临终前,俞樾还作了留别诗10首,又作“自喜”诗和“自恨”诗,代讣辞行,颇为潇洒豪迈,在戚戚别情中掩藏着大气和高亢,而最后一首 《临终自恨》是俞樾临终前,在弥留之际,口授孙子俞陛云记录下来的,可谓“临终诗笔尚如神”。
张蔚星说,清代以前书《枫桥夜泊》的书画名家,大都居住在苏州,还有一点都是比较长寿,并没有出现写了碑就猝死的现象。
请看:名碑传奇:日本甲级战犯也惧唐武宗下的诅咒(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