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毛新宇的智商和情商 [2009/10]
- 杨振宁的性能力和他的废话 [2011/07]
- 郭美美挑动了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2011/08]
- 都市两性生活速写(没虚构的原创微小说四篇) [2011/09]
- 歼20宣告韬光养晦的结束 [2011/01]
- 这是一个黄世仁扬眉吐气的时代 [2011/08]
- 暈!即便喜欢八卦的人也会晕! [2010/08]
-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巴菲特,只会出刘老根? [2011/08]
- 中国当上世界老二的沉痛代价 [2011/09]
- 下一代中国领导人的日子不会好过 [2011/08]
- 人类将走上衰亡之路 [2013/12]
- 人杰与人鬼 [2011/07]
- 海外中国人是咖啡中的茶叶 [2011/07]
- 女人不简单 [2012/11]
- 造假,人性在造假中泯灭 [2011/07]
- 愚蠢的中国人 [2012/01]
- 其实有一招比9.18游行示威更妙 [2010/09]
- 为什么日本人会对中国人如此傲慢? [2011/10]
- 看看两岸政治人物的书法 [2009/10]
- 人民,是毛泽东把握得最精准的另两个字 [2011/10]
- 为什么日本人不去“北方四岛”撞船? [2010/09]
- 比傻,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 [2010/11]
- 为“贝壳村”中秋共庆求下联(续二):佳句越来越多 [2009/09]
- 冒牌先生为“贝壳村”断章测字 [2009/09]
- 这里的对子,你肯定对不了! [2009/09]
- 为“贝壳村”中秋同庆求下联 [2009/09]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三桥和一桥,都是架在长江上,相距四、五十年时间,质量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都是中国人造的,难道是新工艺不如老工艺?新技术不如老技术?新材料不如老材料?难道中国人是倒过去活了?东西越做越差?建筑越造越差?即便是这样,还是个现象问题,本质上是:叫名头11亿的投资,桥墩和桥面上究竟造进去了多少张人民币?只有天晓得呀!
即便中国人在四、五十年里的造桥技术没有任何长进,三桥也应该有一桥相同的质量吧,考虑到如今过桥的车辆多,减去一半,也应该25年才大修一次。但现在建成通车后不过10年就要维修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这不是在开国际大玩笑吗?如果细细考虑,也并不奇怪。你想,如此一项巨大的工程,中间的红印公章也会排得和大桥一样长吧!如果被每个地方咬上一口,到通车时花在桥上的人民币还有11亿吗?钱稀释一半,桥的质量就会降低50%,再稀释,质量再降低。。。直到10年要修24次。
最具讽刺的一个说法是:“关于桥梁施工的质量责任,武汉市政府已经展开对白沙洲大桥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环节的调查。”一座投资11亿的新桥,在十年里面就维修了24次。到了维修第24次的时候,地方政府才想到调查建桥的各个环节有无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难道不是吗?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地方政府,如果是一个坐得稳站的直的父母官,新桥第一次出现问题就应该过问了。这不是儿戏,跨在长江上的大桥,每时每刻都要承载多少生命?连1500年前造赵州桥的李春都懂的道理,现代人竟然不懂?
而且如今还不仅仅是一座桥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又因为建筑质量差平均寿命只有30年。这两个数字加在一起,说明中国大部分的建筑质量都有问题,而且量大得惊人,要调查吗?谁查谁?查得过来吗?老的还没查清楚,新的又出来了。。。上海一栋新楼还没有住人就已经整栋倒塌。不倒,没人查;倒了,才查。两个主犯都是当地政府的,如果楼没有倒,没有惊动上一级或上两级政府,难道他们会自己查自己?
高速公路上,只有一辆车超速,警察很容易把他逮住。当整个高速公路的路面上所有的汽车都在超速,警察可以抓谁呀?1958年建成长江第一桥时,别说你想通过权力搞几张房产证,就是你想拉两根木头回家造个鸡窝,小则被斗争,大则被专政。如今都成了孙悟空了,不怕砍头,连建筑工程的脑经都想动,如果在正常的预算之下,贪墨愈多,偷工减料必然愈甚,隐患必然也愈大。
不要以为钓鱼岛的事麻烦,这不过是看得见的麻烦,还有看不见的麻烦。在和平时代,一座新桥已经要修了又修,一旦有什么战事,能期待这桥上过坦克和大炮吗?何况中国的新桥多的是,难道想到了开战再把所有的桥重新造过?钓鱼岛的事再大,也已经如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了,但有谁知道在千百座桥中哪一座桥的质量有隐患?到最后还不是自己埋了地雷自己踩,但愿这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