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代父辈的痕迹

作者:linzhiding  于 2010-5-8 03:0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自我介绍|已有11评论

关键词:

摘选之一:

北大荒北风那个吹(-   2010-5-7

北大荒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着煤炭般漆黑的土地,闪着油光。小时候课本里有这样的描述,深深的刻在脑海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东北有三宝“貂皮,鹿茸,乌拉草”。我们在与工农兵结合的道路上,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以为是当兵了,学校宣传就是这么说的,军营生活太刺激太光荣了,到中苏边境打仗去。妈妈告诉我不能去,我的实际年龄还太小,我不相信妈妈的话,以为她是不革命而阻拦我,那个年代又不能多解释什么,不满十五岁的我偷偷找到户口本下了户口。

六九年八月十五号,是我和同学们去北大荒的日子,那天妈妈病卧在家,爸爸也许是被关起来了,大哥也许是闹革命去了,记得只有阿姨叔叔和小弟,送我到北京站。那时的我懵懵懂懂,只想着可以坐火车了(没坐过火车),可以参军进军营生活,不用在抄家时被红卫兵揪到外面站着了,再以后的事就想不到了。

北京站锣鼓震天,我们坐的是专列,父母们和子女告别的哭声,在好几公里远都听得到,那是成千上万人的呐喊。工宣队的师傅和老师负责护送我们,记得那年的雨水很多,坐了两天的火车,在北安又转乘大卡车,没有座位全是站着,因为下雨被蒙在帆布下面。150里还是150公里,至今也没有弄清楚,反正到了目的地时腿都站不直不会走路了。

从帆布篷钻出来,看到的不是军营,而是茅草房,床是树桩子搭的,上面铺着草,为我们盖的砖瓦房还没有建好,泥泞的路上鸡鸭鹅在跑。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吗?大点的同学都傻了,有的哭起来。小雨蒙蒙感觉好冷好冷,行李还没有安顿好,大家一时不知道该干什么,都愣在那里发呆。

我那时还不知道忧愁,只觉得好奇,以为可以像学军学农时那样,不久就可以回家。在集合之前,忽然看到一个羊倌,从我们面前走过,手里捧着一个很大很大的蛋,我们几个小姑娘跑去问他:“这是什么蛋?那里捡的”?羊倌说:“三泡子那旮瘩捡的”。趁着人群正乱着,我们班五个女孩就跑了,去找三泡子,去捡蛋,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蛋,太有诱惑力了。忘了一时的想家,忘了为什么到了不是军营的农村,忘了跑丢了怎么办?忘了今后的命运会和这里联系起来,一脑袋扎进了与天相连的,如海般的大草甸子里。

那年东北涝了,几乎没有收成,草比人都高。我们跑到湖边身上衣服已经湿了一半,看见大白鹅就追,看看地上有没有蛋,就这样在兴奋的想像与追逐中,过去了两个多小时,连队点名时发现少了五个女生,老师和工人师傅都急了,派出好多当地人去找我们,直到我们浑身湿透,锤头丧气回来,老师和同学们才松了口气。工人师傅的眼睛瞪的比牛眼还大,狠狠的臭骂了我们一顿,要我们写深刻的检查。

老师和工宣队的师傅,在这里住了半个月要走了,他们走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去追车,问他们为什么把我们骗到这里来,这里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不是你们宣传的地方。老师和师傅们在流泪,无言以对这群十五六岁的孩子。

六九年的冬天特别冷,九月就下了第一场雪。我们穿着棉袄,脚上穿着农田鞋(把它当雨鞋)到水深近膝的地里,割麦子,每天回来脚都泡肿了。由于没有收成,冬天只有吃土豆洋白菜汤,我们称土洋结合。学校的宣传与误导,让我们付出了惨痛代价,买的棉胶鞋是42码的,那年我的脚才35码,鞋里面垫了乌拉草,没有草就垫玉米叶子,垫了棉鞋垫,穿了棉袜子还是长了一截,走起路来踢力踏拉的。阿姨怕我冷把发的棉裤改装过,人不穿进裤子,裤子也可以立着站起来,晚上让它站岗一定吓人。

转眼春节到了,炊事班给每个班的人发了一团面,一小盆饺子馅,让大家自己包饺子,再送到炊事班去煮。同学们的宿舍除了炕沿,就没有可以放面团的地方,我们回宿舍后都是脱鞋上炕,坐在自己的棉被前把被子当桌子用。男同学很傻找不到可以包饺子的工具,先不说会不会包了,我们女同学有的跑到老乡家,借面板擀面杖,会擀皮的擀皮,不会的学着包,一个半小时后基本都端着饺子去了炊事班。那一晚很多男生饿着肚子到很晚,后来还是发动吃饱喝足的女生帮忙才吃到饺子,很多男同学哭了。(一)

69年中苏关系紧张,老是半夜紧急集合,要打背包搞拉练,被子打不好结,就成了屁帘子了,冬天夜里零下40度,大雪过膝盖,白毛风刮起来一米远开外看不到人,让我们在雪地里走几里路,都是连滚带爬,很多同学都长了冻疮。很多比我们来得早的上海知青,脸上,手上春夏秋冬都是紫黑色。她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代价告诉我们出去一圈回来,不能马上进房间,要在外面用雪把脸擦得有了感觉才能进屋,尤其是耳朵冻了以后马上进屋,耳朵一扒拉就会掉下来。帽子都是冰霜,分不清男的女,帽子衣服穿戴都一样。后来有了经验,为了应付拉练,同学们把枕头打成背包模样放在旁边,一旦集合,起床背上枕头就跑,还不会散。发明这个绝招的上海知青,她是个很单纯很单纯,有话就说不会隐瞒的人,她的名字叫张英武,大家叫她张鹦鹉。拉链时总是她被甩在后面,因为她戴眼镜出去看不见,常被霜挂住,走在冰上时她也是摔得最惨的人之一。听说后来精神出现故障,没有家人怜惜,早已离开人世了,得到消息后心里很痛,只要想起北大荒,她的身影跟她有关的故事总也挥之不去。

早我们来的上海知青和哈尔滨知青,已经被两年的北风,吹的没有了朝气,除了出工再没有了欢笑,失去了青春的活力,看到我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北京知青,收工后还要玩骑驴,投沙包,跳皮筋,觉得不可理喻,太天真了。            原来,上海知青和哈尔滨知青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个性的差异闹得水火不容,除了出工是必须的,回到宿舍就没有了交流,有时还会大打出手,有个姓穆的哈尔滨知青,一个人把一群上海女生打倒了。从此“穆桂英大战南北炕”这成了哈尔滨知青流传很久的骄傲。(此人也早已离开了人间)直到北京知青来了,才打破了南北两地知青的僵局,由于北京知青年纪小性格率真单纯,没经过大串联,综合了南北两地知青的优点与共性,化解了他们的个性中的极端成分,没有上海人小心眼,没有哈尔滨人的火爆,只有大大咧咧不在乎的劲。慢慢的成了他们的调节剂,从此连队里有了年轻人的喧闹,也有打架,吵嘴,娱乐的日子。

秋天跟随着康拜因收麦子,是件极苦的工作,要轮班连轴转的工作,歇人不歇车。我们必须要事先把头包好,戴好口罩,不然麦芒钻进衣领或眼睛里,那个痛痒让你一辈子也忘不了。麦秸落到一定高度时,两边的人要跳到大拖斗里去把它踩实,头上不断落下的麦秸会把我们埋起来,经常是灰头土脸的。土和飞舞的麦芒让你无法睁眼无法呼吸,没有口罩就把头巾包在脸上,男生也一样的打扮,回到宿舍只有牙是白的,尽管万分艰苦,我们还是从中找到了快乐,每次一个人拉操纵杆,一个人坐在大拖斗里高高的麦秸中,等待着和一车麦秸一起被翻出拖斗车,然后再从麦秸垛子上躇溜下来,那也是我们最开心的一刻,就像小时玩的滑梯。这个动作很危险是不允许的,开康拜因的师傅并不知道,我们也没有想过,会不会把我们压在麦秸堆下面,如果我们被翻下来的麦秸压在底下一定会被压死了。             转眼到了春节,冬季的寒冷让人无法忍受,大雪过膝,大风刮起来,脸上一阵刀割般疼痛,睁不开眼,如果脸上没有了疼痛感,那一定是冻成白泡了,一定要用雪搓热了才能进屋。同学们的悲伤情绪很快的像传染病一样流行起来。

70年开春我们没有吃的,经常吃麸子面,我闹了胃病,常常半夜胃疼,一疼就是两三天,要打阿托品止疼。春天四月份大地冰雪消融后,连队组织我们5排女生(臭老九子女)和男生上30多里外的小孤山,老黑山开荒,那里已经成了沼泽,只有履带式拖拉机可以上山,在山上住了几天草棚子。所谓的开荒就是把生土地,扒拉扒拉弄个小坑,撒上几粒萝卜籽,一个人背着种子,一个人用脚踢个坑,再用脚把种子用一点土埋住。北大荒五大连池火山灰,肥得流油的黑土,没想到就这么撒下的萝卜籽,到了秋天,那一头青一头白的大萝卜,一个最大的足有二十五斤。生着吃比梨都甜,丰收的萝卜乐坏我们这帮半大姑娘小伙,好久没有水果吃,从地里刨萝卜大家没觉得累,净捡大个的抱回宿舍,藏床底下。每天晚上切萝卜吃,青的那头甜,光吃青头白头仍在草埔下,过了半个多月萝卜吃完了,馋得时候,钻到床底下,把剩下的半节白萝卜找出来洗洗,大家为抢一个萝卜根滚成一团。           在山上开荒的三个月,住的是用木头搭的上下铺,没有电灯,点蜡烛。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有个外号叫老猫的女同学,从碗里捞出了一大块肉,高兴坏了,正准备狠狠咬上一口时,借着烛光看到一条长尾巴,“妈呀-----------”女生宿舍炸了窝,从此老猫吃老鼠就成了笑谈。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2 回复 田奟 2010-5-9 00:14
吃过苦中苦,方知社会在进步。
2 回复 linzhiding 2010-5-9 04:04
田奟: 吃过苦中苦,方知社会在进步。
撼哉! 敢于亮相的知音知己非田公莫属, 钦佩!敬佩!

咱敬公一杯“预庆功酒”:40年前美国可确实是在天上,40年后。。。。。
2 回复 绿绿的地 2010-5-9 04:07
光阴似箭,日新月异~~~~
3 回复 linzhiding 2010-5-9 04:31
绿绿的地: 光阴似箭,日新月异~~~~
欢迎光临。。。共同探讨。。。

痕迹永存。。。。盖棺定论。。。。
1 回复 华东26 2010-5-11 03:51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其实有很多正面的东西。只是后来人们把那个运动说成是下地狱一般。
2 回复 linzhiding 2010-5-11 04:54
诚心致谢!献花!
我们见证了那段历史,该留点痕迹给八零代,。。。盖棺定论。。。
3 回复 linzhiding 2010-5-13 13:02
华东26: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其实有很多正面的东西。只是后来人们把那个运动说成是下地狱一般。
谢谢华东26光临,诚心致谢!献花!

我们见证了那段历史,该留点痕迹给八零代,。。。盖棺定论。。。
1 回复 美国鲁汉 2010-5-16 20:15
写得朴实,写得真实,认人感动!
1 回复 美国鲁汉 2010-5-16 20:19
对于如同我的哥哥姐姐的知青那一代人,心里有一种尊崇的感情。
2 回复 美国鲁汉 2010-5-16 20:24
华东26: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其实有很多正面的东西。只是后来人们把那个运动说成是下地狱一般。
同意。但在当年的历史条件下,知青一代人吃了很多的苦,让后几代人回过头再来评论时我想才会比较客观公正。
3 回复 linzhiding 2010-5-17 03:53
回文总付==》美国鲁汉  +鲜花掌声! 我申请与您交个朋友,请赏光。

我想你应58-66年人,当年哥姐的来信(家信)应是你最盼望最期待的。。。
我们见证并书写了那段历史,就如同我们的父辈难忘惨遭列强蹂躏一样,
中华民族昂首挺胸坚实走进世界民族之林。。。

土插队主要是战精神,彷徨,绝望,人人亲历,不少知青献身精神棺材。。。

洋插队主要是战物质,兴奋,失落,个个亲为,不少精英献身物质棺材。。。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3 13: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