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姨你好吗?---记张玉凤 [2014/09]
- 急诊室逸闻-----圣诞节的悲哀(1) [2010/12]
- 老年入花丛---男人大忌 [2013/01]
- 请教能人,怎样修烤面包机(toaster) [2011/08]
- 当月话题 《 退休之痛--金钱危机》 [2013/12]
- 回国相亲---丈母娘竟然是学妹! [2013/12]
- 江泽民与习近平的对话 [2012/06]
- 紧急求助!!! [2012/05]
- 为贪小便宜,摇身一变成穷人 [2012/09]
- 一瞬间的悲剧 [2014/02]
- 草垛情缘--1--血浓于水 [2011/04]
- 两位老先生的征婚闹剧 [2014/01]
- 父亲和江青的历史渊源 [2012/03]
- 如何驱除欠租房客?----急需帮助!!! [2012/06]
- 温哥华浮生奇遇记 [2011/04]
- 灵异事件(18+) [2012/03]
- 老丁赢官司---奇迹 [2012/12]
- 黑土地上的爱情-----写在父母的结婚纪念日 [2012/01]
- 天地举哀,鬼神共泣--爸爸您走好 [2011/06]
- 老李的湘缘--试婚(少儿不宜) [2010/06]
- 泣谢各位网友,明天准备回国 [2011/06]
- 忆父亲 [2011/11]
- 本人高悬免战牌,彻底退出论战 [2012/05]
- 青核桃的故事 [2012/12]
- 网上求实 [2010/01]
母亲1924年冬天生于黑龙江省松花江畔的一个小城市。当时的东三省是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她小时候,生得很漂亮,皮肤白皙红润,一双丹凤眼顾盼生辉,翘着嘴角的小嘴总是在笑。母亲是姥爷和姥姥的掌上明珠,她自小聪明好学,会说话之后就闹着要看书,3-4岁时便一心向往去学校读书识字。1932年初,伪满大同元年,母亲7岁,父母亲就送她上了学。当时的教育是由日本人严密控制,法定的国语是日文,小学四年级之后,教学全部采用日文。学校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日本人或是会讲日语的中国人。
母亲天生一副好脑子,学什么会什么,教科书从头到尾背得一个字都不差,日语说得刮刮叫,日本人居然说她有京都口音。1935年四月,伪满皇帝溥仪访问日本回国,满洲国在新京(长春)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由于母亲的日语流利,学习成绩出色,她被选为迎接溥仪宣读欢迎词的学生代表。母亲当时穿着跟别人借来的一件漂亮的长袍,神气十足。她的身旁是铜管乐队,身后是伪满的遗老遗少和达官贵人。母亲站在色彩鲜艳的露天平台上宣读欢迎词。中文,日文各一遍。记得她后来告诉我,说宣读日文欢迎词时她太紧张,以至于用手摸了一下鼻子。作为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她看到了穿着军装的溥仪,身材瘿瘦细高,窄脸上戴着厚厚的眼镜,还长着一双金鱼似的眼睛。
当时她在小学里学的第一首歌是满洲国之歌,歌词如下:“红男绿女踏街头,人人都说好满洲。你快活来我快活,吃穿无愁肠,来,来,来,好满洲!”
母亲念四年级时,在染坊做工的姥爷失了业。城里的房租付不起了,一家人吃喝全无着落。此时半大脚的姥姥不得不领着全家投奔乡下的亲戚讨生活。母亲不得已只能退学在家看弟妹,姥姥必须得下地,还要养猪,种菜园子养家糊口。那时十一岁的母亲每天拉着弟弟,抱着小妹妹,不但要做饭,还要糊猪食,大冬天两只小手冻得猫咬似的疼,她没有一双能御寒的棉鞋,脚上生满了冻疮。每天都在饿肚子,有时候能吃上一顿大葱沾酱就玉米饼子就是过年的好饭食了!在满洲国时代,日本人和富人是整天大米白面,吃香喝辣。而穷人在贫穷的乡村里生活真是饥寒交迫,艰难之极。
母亲不甘心就此失学,她给校长写了一封信,要求在学校里兼任勤杂工,以便能够挣一点学费,半工半读回校读书。校长接到信后,亲自来到乡下把母亲接走。从此学杂费一律全免,学校还给母亲提供了有供暖条件的宿舍。直到她以第一名的成绩小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