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姨你好吗?---记张玉凤 [2014/09]
- 急诊室逸闻-----圣诞节的悲哀(1) [2010/12]
- 老年入花丛---男人大忌 [2013/01]
- 请教能人,怎样修烤面包机(toaster) [2011/08]
- 当月话题 《 退休之痛--金钱危机》 [2013/12]
- 回国相亲---丈母娘竟然是学妹! [2013/12]
- 江泽民与习近平的对话 [2012/06]
- 紧急求助!!! [2012/05]
- 为贪小便宜,摇身一变成穷人 [2012/09]
- 一瞬间的悲剧 [2014/02]
- 草垛情缘--1--血浓于水 [2011/04]
- 两位老先生的征婚闹剧 [2014/01]
- 父亲和江青的历史渊源 [2012/03]
- 如何驱除欠租房客?----急需帮助!!! [2012/06]
- 温哥华浮生奇遇记 [2011/04]
- 灵异事件(18+) [2012/03]
- 老丁赢官司---奇迹 [2012/12]
- 黑土地上的爱情-----写在父母的结婚纪念日 [2012/01]
- 天地举哀,鬼神共泣--爸爸您走好 [2011/06]
- 老李的湘缘--试婚(少儿不宜) [2010/06]
- 泣谢各位网友,明天准备回国 [2011/06]
- 忆父亲 [2011/11]
- 本人高悬免战牌,彻底退出论战 [2012/05]
- 青核桃的故事 [2012/12]
- 网上求实 [2010/01]
五十几年前的海归学者对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来说确实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为了他们的回归和安置,科学院尽了最大的努力,费尽了心血。在最短的时间里为他们创造了必备的科研条件和还算满意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科学家们回到祖国之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中关村,在五十年代初期不过是一个荒凉的农村。到处是垃圾,路是黄土路,一下雨便成了沼泽。而且蚊蝇孳生,臭气扑鼻。然而,仅在短短的时间内,一座新型的科学城便拔地而起。中关村的13,14楼 的规格是六室一套,煤卫齐全。全部地板铺地,这是为知名科学家准备的。科学城内建有两个游泳池,是郭沫若自己掏钱建的。中关村大礼堂7天对外开放。提供娱乐机会。如放电影,组织文艺活动,举行舞会等等。据大伯讲,他的措施是“安”字当头。宝盖头代表房子,女字代表配偶。首先要有房子住,并马上解决爱人的问题。两地分居的,争取一年内解决,调到北京并且安排工作。海归的科学家,要根据夫人的专业和爱好尽心安排,做到一定让她的丈夫满意。如有一位归国科学家,其夫人荷兰皇家音乐学院毕业,是一位知名的音乐家。科学院便买了一部大钢琴,送到家中,让她弹琴唱歌。使这位科学家既高兴又感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饿肚子。为了解决科学家的营养供给,大伯找到了当时的农垦部长王震。要求他支援黄豆,奶制品和肉类。王胡子不含糊,一言九鼎,说到做到。大伯又组织了周末科学家聚餐会,带着几十位一级科学家到北京的各个著名餐馆聚餐。虽然每人一次出5元,但他们是兴高采烈,无人不欢。聚餐之后是神仙会,鼓励大家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并由大伯当场给于答复。那时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众志成城,无怨无悔。赤胆忠心,精忠报国。虽然餐餐吃不饱,顿顿白薯干;但六亿五千万人民拧成一股绳。真没有听说巨贪腐化的干部当政这种事情。当时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大伯建议科学院要抓住四项紧急措施。即立即发展计算机,半导体,电子学和自动化这四个方面的尖端科学。科学家们从一张白纸开始,在58年8月一日成功地制造了我国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当时的速度只有每秒70次。从70次起步,到每秒几十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成功问世,不过数年。在六十年代初,我国的计算机制造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回顾过去,对比如今。海归的待遇真是天壤之别。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在美国名校拿了数学的PHD,想在国内的大学找个位置都难于上青天。人家说,你岁数过线了,博士生要四十五岁以下的。他只好郁郁而回。真是欲报国而无门啊!像涂博士那样不得志失望而死的,也听说过几例。反思我们国家的海归政策,难道不令人深省吗?只有母亲向儿女伸出双臂,儿女才会高兴地扑进妈妈的怀里。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