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的昆明(ZT) [2010/11]
- 如此乖宝宝—— 《非诚勿扰》观后 [2011/06]
- 王菲 - 幽兰操-孔子主题曲 [2010/02]
- 飞—— 王菲 [2010/06]
- 美国高中生所面对的诱惑 [2011/06]
- 家庭制作小吃系列(1)——油条 (ZT) [2010/10]
- 天空 —— 王菲 [2010/03]
- “弄潮儿” [2011/07]
- 亚裔父母面对的挑战 [2011/10]
- 前尘往事 [2011/09]
- 来自布拉格的问候(二) [2016/03]
- 来自布拉格的问候(一) [2016/02]
- 馅饼,还是陷阱?小心!!! [2011/10]
- 女人,你可以失去爱情,但不可没有尊严 [2011/07]
- 人性化的交警 [2010/10]
- 帮我出出主意吧!!谢谢啦 [2010/10]
- 美丽的沙滩 飞扬的青春 [2011/06]
- 翻来覆去 [2010/05]
- 空气有点沉闷,请大家玩点轻松的——电影名接龙 [2010/02]
八十年代,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外婆也下海做起了小买卖。
知道这个消息时,我正在优雅安静的大学校园里漫步。把妈妈的信纸装回信封,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外婆当然不是为了走上致富的道路当一个万元户,虽然那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梦想。
本来,年过六旬的外婆此时应该颐享天年。孩子们都已成家,有了稳定的工作。孙辈们也都经过她的照顾和喂养逐一长大。她应该休息,也需要休息了。可是眼见家家上有老下有小,手头拮据,负担渐增。她不想成为累赘。于是,在三舅的鼓动下,从来安静内敛,与世无争的外婆做出了“下海”的决定,出人意外地赶了一次时髦。此举只有两个目的,一来为自己挣点生活费,二来给那些舍不得铁饭碗又想挣外快的孩子们创造机会。
没有资金,没有关系,没有能力。普通人家只能从一日三餐入手。外婆烧得一手好菜,特别是她的家乡菜。所以大家合计,决定摆摊卖小吃“上海春卷”。在我们那里,那时只有在“冠生园”那种地方才能吃到春卷,而且又干又硬,味道差强人意,根本无法与外婆的手艺比。所以,想来这应该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说干就干,申请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诸多事宜倒也还顺利,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春卷摊终于开张了。摊位就设在外婆家门外的坡头上。那里是个丁字路口,面对一条大道,往下为一石板铺成的陡坡,呈一“丁”字,故称为丁字坡。这里紧邻一所高校,又位于动物园的后门,来往路人不少,附近又没有任何餐馆吃食,是个卖吃食的好位置。
每天一大早,三舅就起床烫春卷皮,这可是春卷十分成功的关键,皮子好,炸出来的春卷才会又酥又脆。吃过早饭,外婆就到菜市场购买包春卷需要的其它原料,绿豆芽,韭菜,猪肉、木耳……,那些摊贩大都认识这个和蔼的老人,常常帮外婆把菜蔬送回家。吃过午饭,外婆就开始准备馅,洗、炒、拌……等一切准备好,妈妈、二姨和三舅也陆续从单位溜回了家。于是,妈妈和二姨在屋里包,三舅守着一锅热油炸出一个个黄灿灿、香喷喷的春卷,围着白围裙、干净利索的外婆则在一边细声细气得招呼顾客。一个小小的春卷摊就这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成了外婆以及全家人的生活重心。
一连几年,每天下午四点到七点,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渐渐地,外婆的春卷摊变得小有名气,很多人慕名从远处赶来吃。外婆的脸晒黑了,白发增多了,精神身体却是出奇的好,每天笑容满面地出出进进,两条腿好像永远不会疲倦。
那几年的假期,我的大半时间都是在春卷摊度过,同学、朋友来这里看我吆喝买卖,甚至,恋爱中的男朋友也要来这里经历炉火油锅的烤练……
外婆去世那一年,我来到了外婆的老屋。久无人住的小屋已经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站在园子中,过去在这里度过的每一个日子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就是昨日。回忆追想,泪水一次次悄然滑落……
迈出院门,那根外婆曾经每天在旁边支油锅炸春卷的电杆仍旧沉默地守在那里。走近前去,地下的油渍依然清晰可见。只不知,那一个个从身边匆匆走过的路人中是否还会有人记得这里的春卷和那个卖春卷的美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