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要不要学钢琴? [2009/12]
- 《圣母颂》没唱成 [2009/12]
- 网聊的千万好处和一个坏处 [2009/11]
- 莫扎特的音乐和绛紫湮的“打倒” [2009/12]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2) [2009/12]
- 一个美国老人的退休生活 [2009/10]
- 入了外国籍,让同胞说两句又何妨--答陈九先生 [2009/09]
- 母女恋爱记 [2009/11]
- 穷聊什么,吃饭! [2009/12]
- 网上“成名”速成班 [2009/11]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1) [2009/12]
- 转贴不标明的做法可以停了:这可是欺诈,剽窃,侵权啊 [2009/10]
- 海归报导中的几个谬误 [2009/11]
- 上别处“打”为好 [2009/10]
- 再谈谈幸福与不幸福的相对性 [2009/11]
- 网上为友之道 [2009/12]
- 怎么回答这个著名的难题? [2009/12]
- 什么是朋友? [2009/11]
- “礼”的问题 [2009/12]
商品经济社会的基调是竞争和渴求成功,大体上这不是一个有利于交朋友的时代。你能够看到,友情在中国和中国人之间总的来说现在还是比在美国和美国人之间要多一点,就国内而言,友情在落后的地区比在发达的地区容易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丧失友情”可能也是社会 “进步”的一个标志。我们个人当然都很伤感友情时代的逝去,就象后人伤感古希腊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人伤感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逝去一样。但是我们不必唱友情的挽歌—越唱越心酸, 还不如简单接受这个事实,积极开拓新生活。 历史上每失去一样东西,总会让你同时也寻获另一样:正因为友情失去,所以网络发达。同意你的意见,善待网络这个新式友谊的家园。
顺便说一句:知识分子,自尊,善感,不是简单地生活而是喜欢思考生活人,容易觉得朋友难遇。本人对此没有找到解决办法。谁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