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要不要学钢琴? [2009/12]
- 《圣母颂》没唱成 [2009/12]
- 网聊的千万好处和一个坏处 [2009/11]
- 莫扎特的音乐和绛紫湮的“打倒” [2009/12]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2) [2009/12]
- 一个美国老人的退休生活 [2009/10]
- 入了外国籍,让同胞说两句又何妨--答陈九先生 [2009/09]
- 母女恋爱记 [2009/11]
- 穷聊什么,吃饭! [2009/12]
- 网上“成名”速成班 [2009/11]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1) [2009/12]
- 转贴不标明的做法可以停了:这可是欺诈,剽窃,侵权啊 [2009/10]
- 海归报导中的几个谬误 [2009/11]
- 上别处“打”为好 [2009/10]
- 再谈谈幸福与不幸福的相对性 [2009/11]
- 网上为友之道 [2009/12]
- 怎么回答这个著名的难题? [2009/12]
- 什么是朋友? [2009/11]
- “礼”的问题 [2009/12]
三颗银杏树的抗议信让我注意到并读了解滨的“一场没有观众的盛典”。首先是被这篇文章的“阅读数”吓了一跳:已被读了5216次。 我以为贝可亲的读者圈子很小--这也是本人经常“登陆” 贝可亲的一个原因,象个家庭沙龙,喝杯咖啡,听听聊聊, 很惬意。
这个俱乐部里真有那么多人吗?我注意到解滨的文章阅读量都很惊人。 他(从照片看是“他”)的文章多谈论中国的大事, 政治性的大事。于是我便感动起来:原来那么多海外华人一心为“公”,毫无“私”心,只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个人小事啊!国内同胞现在不关心政治,忙赚钱享受, 忙房子车子孩子,对比之下,各位懂了吧什么是“海外赤子”?今天我算是真正有点理解了这四个字的涵义,特别是那个“赤”字,中文就是妙哇,你说那个“赤”字多么好!今天我也算是弄懂了(用从赵本三那里学来的东北话说就是“整明白了”) 为什么陈九兄弟,还有其他一些同意他的海外侨胞,就入了个外国籍便被国内同胞骂了个狗血淋头而心里有多么不甘,多么委屈,非得把一肚子苦水倒出来不可!
对比之下,本海外华人就惭愧了,政治文章习惯性地跳过去,专找“风花雪月”的劳什子看,想着怎么把 “小日子”过好,很修正主义哟,没有阶级斗争观念,不懂得宜斗不“宜修”(请宜修女士恕罪,借您的名字开玩笑),还说什么让人家“说两句又何妨”,是不是海外华人中的败类呀?不过, 真是很对不起,这也使我想起来文化大革命时的政治热情和阶级觉悟。文化大革命当然是伟大的,那场游戏也是很刺激,很好玩的(认真研究过文化大革命的人知道我这里没有开玩笑讽刺的意思),但是这个时代有点过去了,新的游戏开始了,国内同胞看来比许多海外侨胞要“与时俱进”多了,这真是气(海外华)人呀!
读了解滨先生的这篇文章,观点立场不论,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好文。立论巧妙,思路缜密开阔,雄辩大气,好手笔!接近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和“梁校”的水平(对不起又想起文化大革命, 但本人一点没有对解先生不敬的意思,我是就水平论水平,实话实说)。虽然一个读者不算少,一亿读者不算多,但能把文章写成这么多人看,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至少就这点而言,这篇文章值得放在 “Top 1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