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要不要学钢琴? [2009/12]
- 《圣母颂》没唱成 [2009/12]
- 网聊的千万好处和一个坏处 [2009/11]
- 莫扎特的音乐和绛紫湮的“打倒” [2009/12]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2) [2009/12]
- 一个美国老人的退休生活 [2009/10]
- 入了外国籍,让同胞说两句又何妨--答陈九先生 [2009/09]
- 母女恋爱记 [2009/11]
- 穷聊什么,吃饭! [2009/12]
- 网上“成名”速成班 [2009/11]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1) [2009/12]
- 转贴不标明的做法可以停了:这可是欺诈,剽窃,侵权啊 [2009/10]
- 海归报导中的几个谬误 [2009/11]
- 上别处“打”为好 [2009/10]
- 再谈谈幸福与不幸福的相对性 [2009/11]
- 网上为友之道 [2009/12]
- 怎么回答这个著名的难题? [2009/12]
- 什么是朋友? [2009/11]
- “礼”的问题 [2009/12]
几天没上贝可亲,有朋友告诉我,错过了一场热闹,“阿庆嫂和沙老太婆打起来了”。说是两位网友真动气了,吵得蛮凶。 我从小喜欢看人吵架(这个我要检讨),但很少评论吵架。这次因为错过了,所以要评一下。评一下的另一个理由是看到网站把吵架的文字撤掉了。对此首先我要说,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如果是作者自己撤的,那就更值得欢欣鼓舞。虽然我喜欢看吵架,但纯粹是出于对语言的喜爱,我并不希望有吵架发生,特别是丑陋的吵架。如果吵这个架的作者自己意识到这个架吵得不好看,不雅,让人见笑了,这就给人美好的希望。但是,我并不认为引发这吵架的原因与吵架文章一起拔除了。这个架值得评论。
好像是两天前,jjsummer95网友(有一个漂亮花旦头像的那位,我喜欢她的网上菜谱)贴了一篇文章“搬家,挪窝!!!???”。题目加了三对“!?”,想来是动了情绪。因为她有“隐私”装置,只看到文章的头两行字:“村里这个乱, 让人心烦。 到处打架…” 说 “到处打架”, 夸张了一点。但是这位网友烦了,想到要“挪窝”了,是事实。一些朋友告诉我,贝可亲其实算是非常“客气”的一个“村”,别处更糟。这就引起了我的一点想法。我要说的有些话可能有人听了不悦耳,但我决定还是说出来。反正是聊天,有人听也好,没人听也好,听了一笑也好,听了一怒也好…无所谓啦。
这些天逐渐了解到,贝可亲俱乐部的骨干和主体是有点年纪的,有点闲的人士。有不少退休老人,也有不少尚未到退休年龄的女士和先生,居家或工作。他们上网来聊聊家常,“唠唠嗑”,交流一下生活经验, 抒发一下个人感悟和心得 (大多也不过是自说自话一番),传递一些可能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排除寂寞。好事啊!很希望这个“村” 真能成为这些人士的一个乐园。他们需要这样一个“社交”的场所呀。小年轻的,当然也可以来“搅和”啦。不少年轻人也有闲功夫,或有闲情逸致,或有成熟的闲散心态。与年长的结个“忘年交”,学了知识经验;年长的也感受到了活力,两全其美完全是可能的。
但是,不管年长年幼,你最好不是功利心重的人。如果心里和脑子里除了赚钱和得到这样那样的成功没有别的欲望,如果你没有兴趣与老人闲人为伍,我能不能替这个“村”里的只是喜欢闲来“搓搓麻将”,“唠唠嗑”的大叔大婶姑娘小伙送上一句:您还是上别处“打”(打架或打酱油)去吧。当然网站是自由天地,谁都可以玩。特别是这个“村”的老居民,似乎更有权叫我这个新来的访客滚蛋。 本人也是有闲来逛逛,聊聊天,利用方便写点“日记”。如果不忍看的东西太多, 最后看不下去了,看到柏杨的《丑陋的什么人》在脑子里又转起来,那就可能象jjsummer95网友一样,考虑滚蛋了。但滚之前,话还是要说的。不为别的,就为本人有见到看不惯的,要说两句的毛病。以前搞过一阵文艺批评--说这个不是表明自己有资格批评,而是说明本文不针对任何个人(如果这样这文章就没必要写了),养成了这个毛病。当然本人也养成了接受批评的好习惯。
我还没有说完哪。下面才是我的批评。如果你不是有“闲”之辈来网上散心,而是要利用网络图功利之事,或干这个事是出于某种职业,或半职业的需要(不久前读到putongren网友说这个网上有职业的“自由撰稿人”,不禁吃一惊)--总之,如果你把这个网站当作获取某种成功的工具的话,那你真该找个市口好一点的地方开店才对。在这个地方开店出息不大呀, 这里的利润 (有么?)也太薄了。饶了大叔大婶吧。真的就没有其它的事,实在一点的事可以干成功吗?这个地方真能写出作家来?这可不如在地下室酒吧里唱歌,梦想将来当歌星哇。你在酒吧里唱不好,酒吧老板会赶你走的。在网上乱七八糟涂鸦没人管,怎么长进呀?
再说 “作家” 过去是个有吸引力的行当,也有“作家梦”一说,现在呢,可得用一个“惨”字来描绘喽。连“著名作家”都愁没有饭吃。就是商业写手,有几个真正发了财的?作家太多啦!我早就不读中国小说了,没事时电视剧倒是看的。如果我说100部电视剧有99部是臭的,我想许多人会同意的吧。这99部电视剧的编剧都是作家呀。比起我们这里的网络小作家,这些编剧可以说是大文豪了。如今十几岁的小毛孩都能写出“轰动文坛”的长篇小说。相比之下,在网上写点中学生习作,或许还有几块豆腐干这里那里见过报,便以为自己是作家了,有时候还真就摆起了作家的谱…这叫人怎么说好呢?
有时候读到一些有作家心态的人贴在网上的东西 (自然不限于这个网站),很容易闻到一股莫名其妙的傲气与怨气拙劣地混合在一起的味儿。西方社会,一般在自鸣不凡的 “loser”身上能闻到这股味儿(这个话题咱以后再谈)。人生第一课,好好地尊重每一个你遇到的人,不要弄错了,这个人可能刚得了诺贝尔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