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要不要学钢琴? [2009/12]
- 《圣母颂》没唱成 [2009/12]
- 网聊的千万好处和一个坏处 [2009/11]
- 莫扎特的音乐和绛紫湮的“打倒” [2009/12]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2) [2009/12]
- 一个美国老人的退休生活 [2009/10]
- 入了外国籍,让同胞说两句又何妨--答陈九先生 [2009/09]
- 母女恋爱记 [2009/11]
- 穷聊什么,吃饭! [2009/12]
- 网上“成名”速成班 [2009/11]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1) [2009/12]
- 转贴不标明的做法可以停了:这可是欺诈,剽窃,侵权啊 [2009/10]
- 海归报导中的几个谬误 [2009/11]
- 上别处“打”为好 [2009/10]
- 再谈谈幸福与不幸福的相对性 [2009/11]
- 网上为友之道 [2009/12]
- 怎么回答这个著名的难题? [2009/12]
- 什么是朋友? [2009/11]
- “礼”的问题 [2009/12]
有个美国作家(名字忘了)描述了文字的遥感力(the power of telepathy): 作者通过文字传递思想,读者通过阅读来接受。不要以为他说的是普通的思想交流;他说的是心灵感应,或遥感(telepathy)。他说的是在阅读中,读者可以“见到”作者思想里的形象,比如红色的灭火器,湛蓝的天空映衬着一大块白云,等等,即使作者的文字并没有这么细致的描写。更重要的是,他说的不是读者阅读时产生的想象,他说的是有如电视一般的东西:两个人分享(share)同一个形象,而这里的电视机就是文字。瞧,这是多么奇妙的描述!再找不到对“文字是媒体”这个论断更好的解说了。(从字源上说,tele希腊语里是“遥远”的意思,pathy 是“感觉”或“感情”的意思;电视television是“遥看”,telepathy 是“遥感”。)
古时候,人们相信遥感。今天,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可能还有别的什么地方的特殊的人群)依然相信人具有一个专门从事遥感的器官。在现代心理学的范畴里,遥感被认作是一种与神秘心灵现象有关的特殊能力。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一直有学者对这个东西进行认真的研究。一些心理学家和心理分析师注意并记录了他们的病人曾经经验到的遥感。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类的一个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退化了的能力,但在某些条件下依然可能显现。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对遥感特别感兴趣,鼓励多加研究。
实验发现,遥感是自发地发生的,最常发生在亲人或朋友受伤或死亡这样的危机性事件中:你似乎意识到什么人有危险。这种遥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比如通过梦境,幻觉,思维迷乱,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形象,耳边好像有人说话,心里跃出的词句,等等。 实验还发现人与动物之间也有遥感。
又有研究发现,遥感与人的情绪有关--不光是“接受方”,“传授方”也同样处于某种情绪中。研究发现,女人经常是“接受方”。对此一个解释是,女人比男人要情绪化,比男人更依赖直觉。老年人因为感觉退化,也容易产生遥感。1971年,美国宇航员Edgar Mitchell在飞翔于太空中的阿波罗14号飞船上与地面上的4个“接受”者进行过一个遥感实验。实验未经NASA授权,事先也没有预告。实验结果不能排除遥感的存在。当然,至今没有足够的科学理论能够证明或证伪遥感。因为这个,当我的年迈的同事认真严肃地对我说他能够与上帝直接对话,我想,是否这也是遥感的一种?现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好人或坏人)经常被赋予强大的遥感力, 他们能够阅读别人的思想。
后现代社会返祖现象严重。带有浓厚的科幻色彩,超越时空的遥感很适合后现代的概念。而网络上的文字交流,我想又是很能让人联想到遥感。朋友,当你与人通过网络进行文字交流,你能遥感到对方吗?我想,借助真实的文字(虚假的不行),你能。美国作家关于文字的遥感力的论述写于10年前,我读于8年前,今天, 被我遥感到了。今天的日期:2009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