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要不要学钢琴? [2009/12]
- 《圣母颂》没唱成 [2009/12]
- 网聊的千万好处和一个坏处 [2009/11]
- 莫扎特的音乐和绛紫湮的“打倒” [2009/12]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2) [2009/12]
- 一个美国老人的退休生活 [2009/10]
- 入了外国籍,让同胞说两句又何妨--答陈九先生 [2009/09]
- 母女恋爱记 [2009/11]
- 穷聊什么,吃饭! [2009/12]
- 网上“成名”速成班 [2009/11]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1) [2009/12]
- 转贴不标明的做法可以停了:这可是欺诈,剽窃,侵权啊 [2009/10]
- 海归报导中的几个谬误 [2009/11]
- 上别处“打”为好 [2009/10]
- 再谈谈幸福与不幸福的相对性 [2009/11]
- 网上为友之道 [2009/12]
- 怎么回答这个著名的难题? [2009/12]
- 什么是朋友? [2009/11]
- “礼”的问题 [2009/12]
3个月前,在贝壳村贴了第一篇博文。然后陆陆续续的写了70余篇。绝对是写得太多了,有量无质。
这一切是从一个朋友帮我装好中文软件,我开始学打中文拼音字开始的。然后便迷上了,几乎每天写,每天上网。这3个月来,我惊讶于自己的写博热情,惊讶于自己年过不惑,怎么会有小伙子一般的能量和效率。“手脚不停地”几分钟,十几分钟便写出一篇有结构的日记来(“脚”的参加进来,是因为有时候literally 边走边写)。那可是久违了的,强大的生命力量的又一次体验!这次的写博经历,犹如自己生命历程的一个“文艺复兴”,感觉很好。我理解,这是因为那么久没写中文了,学习中文打字后,热情就喷涌出来了。这是中文魅力的见证。我根本没想到,十几年几乎没写过什么中文,自己居然还能想起那么多的中文(没有吹嘘的意思,是为自己懂得和能运用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写作,而感到欢欣鼓舞和自豪)。
但是,这样的“文艺复信”只能是短暂的。我给了自己3个月。我经常搞不懂自己,但对自己多少也有点了解。我估摸着,这份热情大概能维持3个月。如今,3个月已到,该收摊了。另一方面,工作也确实忙起来了(搞研究的人都知道,研究工作忙起来可需要全神贯注的)。所以这写博,只能停了。这一篇是最后写的一篇。有几篇写好的,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贴,可能会分两天也一并贴出(标为“清仓新日志”),算是一个结束。以后若再写,我猜,大概会是非常不同的文字了。
我的博文中,有一些批评。这些批评,语气有时候有点尖刻,好象有点得理不饶人的样子。我知道,有些村民不喜欢这样的语气,这个我理解。好了,如果你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不喜欢这个网名叫“Rebel”的家伙写的东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家伙走了。你即便想听他说话,也听不到了。
不好意思,进村后得罪了不少朋友。事实上,我是从得罪人开始的,看来也要以得罪人收尾了。被鄙人得罪过的朋友,绝大多数气量宏大,不跟鄙人计较,让人自惭形秽呀。不过,我想这些朋友也看出来了:这个家伙说话直白,“刀刀见血”,却又总是能够对事不对(个)人,而且以开玩笑,调侃为主,并无伤人之心--除非你把刀口对准自己而自伤。这件事值得强调,我也不怕重复:我的批评,绝对是着眼于一种现象,着眼于值得一评的一种社会现象。网友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纯粹只是偶然地牵涉到。文字上打仗,私下里朋友。这是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那说明我们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鄙人缺点一大筐,可是有个颇为自豪的优点:心中大门敞开,一屋子阳光,没有阴影。一生运气不错,除了父母,几乎从来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而需要“欲言又止”的。这不是狂妄吗?不是。村里跟我说过话的人,哪一位会说我不友善,或不礼貌呢?这不是狂妄,这是坦白。这种品质在中国人里,国内或海外,不是很多见。所以我不舍得丢掉。说得难听点,这个臭毛病怕是改不掉了。不光改不掉,我还要动员大家向我学习(当然各位也做得不错啦)。这样做,我认为有助于在海外生活,舒畅一点,扬眉吐气一点(特别是在洋人面前--要做到这一点,平时要积累)。人都不爱听批评。但是每个人都能从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学习进步。
除了一般地得罪人之外,想想自己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临走前,想检讨呢?写批评的人容易被人认为是自以为是,我是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呢?这个我自己说了不算。不过呢,我真诚地想为自己说句好话 (因为我希望别人也能做到这一点)。问一下跟我聊过天的朋友(无论男女),我想他们都会告诉你,我不是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因为我总是愿意平等商讨,有接受别人意见的雅量。我有时说话好像有点盛气凌人,这个要检讨,但是我想,我的语气更多是修辞性的。可惜一些朋友没能看出来,失去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这个结果,至少我是感到遗憾的。
若要讨人厌,除了自以为是,就是炫耀显摆了。如果逃过了自以为是的罪名,那么鄙人有没有炫耀什么东西的嫌疑呢?对这个我要多说两句。我在博文中大要地提到过自己的工作性质,间接地提到过我的工作包括指导博士研究生,主要是美国学生。还有就是我也热情洋溢地提到过自己爱好音乐,特别是对古典音乐的爱好。还有什么?对了,如果那个是炫耀的话,干脆再炫耀一回:有几个网友知道我住在荒无人烟,贫瘠的山丘上,去年给太太买过一个比一朵花稍贵些的生日礼物 (炫耀地再加个注:我口袋里没有一分钱,不抽烟,假日里喝半瓶啤酒,上网免费,一个典型的“没出息的”上海男人)。
我提到我的工作,全然是因为我的一些教育性博文主题或 “剧情” 的需要。再说,干我这个活的中国人,仅在美国就有不下500个(我的估计),没什么好炫耀的。下面一点,大概是唯一可以炫耀一下的地方, 可这也是“为国争光”呀:虽然在西方生活,我精神上却比许多西方人都自由。我的意思是,除非你自己是老板(这个不稀奇),恐怕没有很多人在“单位”里说话,待人可以做到象我这样随便。这不仅仅得益于大学教授的“终身制”,更得益于人格和相对能力以及学养上的自由--当你不求人,人家反而求你的时候,你就有了这份自由。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守法公民,我天皇老子都不怕,就凭自己的良心做事。
受共产主义教育多年,我深深地信仰“工作没有贵贱”,“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哲学(很想聊聊这个,但没时间了)。在西方,如今也在中国,挣多少钱好象被用来划分人的高低,这是绝对荒唐的。尽管本人走运,转了个好专业,挣钱不算太少,但是我憎恶以挣多少钱估人的做法。斗字不认,腰缠万贯的山西煤老板,与穷得叮当响的艺术家相比,你说哪个高,哪个低?我的回答:没有高低。
辛勤工作的人等价。这不,玩了3个月,我要去工作了。这3个月来,结识了不少非常值得结识的朋友(有的才刚刚认识,很可惜),真的非常愉快。但愿有一天还能回来,再聚再聊。好,就这样了。我就在这里与各位好朋友打个招呼 (有几个我已经利用机会打了招呼),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