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要不要学钢琴? [2009/12]
- 《圣母颂》没唱成 [2009/12]
- 网聊的千万好处和一个坏处 [2009/11]
- 莫扎特的音乐和绛紫湮的“打倒” [2009/12]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2) [2009/12]
- 一个美国老人的退休生活 [2009/10]
- 入了外国籍,让同胞说两句又何妨--答陈九先生 [2009/09]
- 母女恋爱记 [2009/11]
- 穷聊什么,吃饭! [2009/12]
- 网上“成名”速成班 [2009/11]
- 汉译趣味美国俚语(1) [2009/12]
- 转贴不标明的做法可以停了:这可是欺诈,剽窃,侵权啊 [2009/10]
- 海归报导中的几个谬误 [2009/11]
- 上别处“打”为好 [2009/10]
- 再谈谈幸福与不幸福的相对性 [2009/11]
- 网上为友之道 [2009/12]
- 怎么回答这个著名的难题? [2009/12]
- 什么是朋友? [2009/11]
- “礼”的问题 [2009/12]
我所在的College Town 餐饮业兴旺,有不少远近闻名的餐馆。有些朋友和学生参与其中,让我知道了美国餐馆里给小费的一些内幕。觉得有点意思,写出来作个记录,同时与食客朋友分享。
读到过一些阔佬给出几百至几百万美元“大费”的故事。尼古拉-凯奇演的那个电影许多人看过,电影中他给了女招待一大笔财富作为小费(半个乐透大奖)。电视财经Talk Show 主持人Susan Oman 是靠一笔小费起家的。也有报道说,中餐馆里也有发生过巨额小费的事。不过,这些都不是典型的小费。我要说的是每天发生在餐馆里的典型的小费。
对食客而言,给小费不过是一种客气。给不给,给多少合适,看客人高兴,由客人决定。可是对那些服务员来说(Waiter/Waitress,中国话旧称“跑堂”,这个称呼似不大悦耳,“服务员”比较好听),小费就不仅仅是客气了,小费关系到他们的生计:“It’s a way to pay the bill.”
在餐馆当服务员,每天的工资也就30来块大洋。许多人挣2块多一点点的小时工资,还要扣税。所以必须努力地干,争小费。做生意的为顾客提供好的服务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如果你想要挣到好的小费,你还须加上依人不同的个人服务。有人给15%到20%的小费。吃公餐的一般就给15%;如果服务质量特别好,超过预期的好,给20%。高档餐馆,小费也好点。
什么时候,怎么给小费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和家教。学生和老年妇女,一般较少给小费,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高中及以下的孩子,父母把他们扔在餐馆,这些孩子不怎么给小费。不管高档餐馆还是快餐店,Business People 一般给小费多。西装革履,打领带的,30多岁的男子给小费较高,可达到25%。比如,一份中午餐8块钱,他们通常留2块钱的小费。有时他们会花80块点一瓶葡萄酒。外来的访客一般也给小费较多。另一个挣好小费的机会是大Party而由一个人付账。当一群人来吃饭而由各人分别付账的话,小费比较差。挣老顾客的小费则别有一套。比方说,知道谁每天来吃饭,喜欢什么特殊饮料。于是提前配好。客人一到,立刻端上。此外,同一个人在快餐店和高级饭店吃饭,在高级饭店给的小费就多一点,因为高级饭店环境气氛好,用膳有美感。小咖啡店的Cashier 一般挣最低工资,有时挣个一块,或几个零角子的小费。
不少餐馆老板对小费的态度与服务员有所不同。餐馆老板会说,如果服务好,你应该犒赏小费;如果服务不好,则无须给小费。有些餐饮业老板则极大地依赖客人给他们的雇员小费以补贴工资的不足。在这种意义上, “gratuity” 已经不是小费(tip),而是同情的援助,一项固定数目的附加付费。
根据调查,“个人服务“ 行业,比如理发和按摩,小费最好,饮食业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