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闯红灯的经历(被照相机给照下来了) [2013/06]
- 由中国人不守规矩引发的小感慨 [2013/11]
- 当老人摔倒之后 [2013/12]
- 电影《The Descendants》(后裔)—一部给成人看的电影 [2011/12]
- 减肥!减肥!! [2013/11]
- 读古文小品手记之三:张庭玉的“恕” [2010/03]
- 北京出租汽车司机的一番话(二) [2011/06]
- 旅途中小小的不愉快 – 抱怨一下美国 [2013/11]
- 北京出租汽车司机的一番话(一) [2011/06]
- 高仓健和他的三部电影 [2014/11]
- 北京人和炸酱面 [2012/09]
- 你的膝盖疼吗?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2014/06]
- 为什么在美国不可能全面禁枪 [2012/12]
- 女儿初中毕业了,悲耶喜耶? [2011/06]
- 洛杉矶暴乱二十周年纪念日 [2012/04]
- 一定要早婚早育—由母亲节的祝福想起的 [2011/05]
- 本命年 (小说) [2014/01]
- 纪念一下狄更斯 [2012/02]
- 甲状腺和练气功 [2010/03]
- 谁来扮演孩子们的牙齿仙女? [2010/04]
- 从迈克杰克逊私人医生的过失杀人案聊聊美国刑事法庭的听证辩论和陪审团制度 ... [2011/11]
- 另类的同桌故事 – 不是初恋也没有友情 [2012/01]
- 风灾手记 [2011/12]
- 写在小说《那个年代的故事:春花秋实》的后面 [2010/12]
- 公司里的故事:花落谁家 [2010/05]
- 也当一回旧时北方农村的新媳妇 (女人话题) [2010/07]
- 那个年代的故事:春花秋实(一) [2010/11]
- 那个年代的故事:春花秋实(十) [2010/11]
若干年后,魏媛张晔郭茗茗都考上了不同的大学。放寒假的时候,魏媛和张晔住得比较近,可以经常见面,这时她们会尽量地和郭茗茗联系上,三个人再重聚在一起。有一天,郭茗茗来后从兜里翻出一张纸条,“我上个月回中学办点儿事,碰到朱老师。朱老师搬家了,她给了我新地址,让咱们上她家去玩呢。”魏媛和张晔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魏媛说,“咱们问问沈立晶,看她要不要去。”
沈立晶没有考上大学,在上一个中专学校。现在不太和她们来往了,可能是跟她们在一起压力大的缘故吧。但这次她同意跟她们一起去看看朱老师。她们挑了个大年初五的日子,到朱老师家去拜年。朱老师的父亲已经恢复了待遇,朱老师家也被落实了政策,搬到复兴门外大街的部长楼里居住。
当年朱老师被送去办学习班,离开中学好长一段时间。自从一九七七年高考恢复后,祁老师马上明白从此以后一个学校的排名都是跟在校生考上大学的数量有关系的,她高瞻远瞩地立刻让所有年级学生都一切为高考做准备,快班,慢班,文科班,理科班,高考班,她们那时整天忙着为高考复习,做模拟考试。差不多有近一年了吧,她们才在校园里再见到朱老师。第一次见到朱老师的时候,她们还很傻气地问,她还回不回来当她们的语文老师了?朱老师倒是面不改色,说她不再教她们了。后来等她们反应过来,才感慨道,朱老师是两头不逢时,文革开始受父亲的影响,被贬到中学来当老师;文革结束后又犯了跟四人帮太紧的错误,送去办学习班,党也没入成。现在回来后只让她教初一几个无关紧要的班。她们一致同意,朱老师应该来教高考班。其实,朱老师的水平,教大学都可以。
不管怎样,朱老师后来在校园中碰到她们的时候,总是很关心地问她们的高考准备。她们的压力,她们的紧张,以及后来她们考上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朱老师都是知道的。
朱老师见她们来,非常高兴。当老师的,最欣慰的就是看到昔日的学生有出息,却又不忘旧情回来看望老师。她们师生交谈甚欢。沈立晶因为还有事,提前走了。她们三人又待了一会儿,也告辞出来。到了楼下,戴围巾戴手套开车锁的时候,张晔忽然说了一句,“说实在的,从小学到大学,那么多次自己组织的活动,只有那次到的人是最齐的,一个不少。”郭茗茗和魏媛都微笑起来,她们知道她说的是哪次。她们也都同意,一般来讲,不管是在哪个学校,每次班上组织活动,总是有人不能参加或不愿参加,只有那次是例外。
魏媛问,“咱们现在上哪儿去?”
郭茗茗说,“西单吧。”
魏媛张晔不约而同地觉得这是此时应该去的再合适不过的地方,三个人骑上车,拐上西长安街,一溜烟地向东骑去。
回头看看,那次没写作文还是正确的,她们今天还能够问心无愧地来看朱老师,“自豪”不是一个能够恰当形容她们心情的词,她们有的是满心的快活。她们成长在那个人性扭曲的疯狂年代,却保持了十几岁孩子的纯真和良知。她们没有让成年人把她们的天真作为棋子,她们本能的反应,使她们避免了像祁老师朱老师那样,成为那个年代格式化政治游戏中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她们对祁老师不再有负疚感,她们对她仍然心存感激,仍然觉得很对不起她。如果她们能有像见到朱老师这样的机会再见到祁老师,她们一定会告诉她她们的歉意。只是,祁老师在她们考上大学的那一年上调教育部,听说仕途看好。祁老师从来没有跟她们很亲近过,她们失去了和她联系的可能。
三十五年后,如果祁老师还健在的话,这是一篇迟交给她的作文。尽管现在她已经不再需要这篇作文,尽管这篇作文的内容与她当年所期望的大相径庭,但这篇作文却是那个清明节前后所发生的事的真实记述。
(全文完)
后注:本文并非小说,乃真人真事。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所有人物的姓名均为化名。谢谢大家跟看。
2011年2月初稿
2011年3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