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闯红灯的经历(被照相机给照下来了) [2013/06]
- 由中国人不守规矩引发的小感慨 [2013/11]
- 当老人摔倒之后 [2013/12]
- 电影《The Descendants》(后裔)—一部给成人看的电影 [2011/12]
- 减肥!减肥!! [2013/11]
- 读古文小品手记之三:张庭玉的“恕” [2010/03]
- 北京出租汽车司机的一番话(二) [2011/06]
- 旅途中小小的不愉快 – 抱怨一下美国 [2013/11]
- 北京出租汽车司机的一番话(一) [2011/06]
- 高仓健和他的三部电影 [2014/11]
- 北京人和炸酱面 [2012/09]
- 你的膝盖疼吗?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2014/06]
- 为什么在美国不可能全面禁枪 [2012/12]
- 女儿初中毕业了,悲耶喜耶? [2011/06]
- 洛杉矶暴乱二十周年纪念日 [2012/04]
- 一定要早婚早育—由母亲节的祝福想起的 [2011/05]
- 本命年 (小说) [2014/01]
- 纪念一下狄更斯 [2012/02]
- 甲状腺和练气功 [2010/03]
- 谁来扮演孩子们的牙齿仙女? [2010/04]
- 从迈克杰克逊私人医生的过失杀人案聊聊美国刑事法庭的听证辩论和陪审团制度 ... [2011/11]
- 另类的同桌故事 – 不是初恋也没有友情 [2012/01]
- 风灾手记 [2011/12]
- 写在小说《那个年代的故事:春花秋实》的后面 [2010/12]
- 公司里的故事:花落谁家 [2010/05]
- 也当一回旧时北方农村的新媳妇 (女人话题) [2010/07]
- 那个年代的故事:春花秋实(一) [2010/11]
- 那个年代的故事:春花秋实(十) [2010/11]
我来贝壳村之前,在某网站盘桓了大约五年之久。由于种种原因,比较谈得来的网友们纷纷离去,遂亦萌去意。去拜访了不少有名的海外华人网站,总的感觉一是又多又乱,理不清头绪,也插不上话;再有就是那些博客特正经,不是小说就是散文,大部头的说。贝壳村是我在偶尔的机会看到的,我“随便看看”,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日志的形式,点开村友们的日志,看了越发高兴。我这个人,懒而没有耐心,写不了长篇大论,但有时会心血来潮,手痒要写,而且那种冲动收都收不住,写这种短篇的日志真正合了我的胃口。
也算是在网上混过一阵的人了,知道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没有什么人搭理,于是就做好了自说自话的准备。没想到,我的第一篇日志写出来,就有人看有人评,这还真是我始料不及的,当时觉得特温暖,感到这村里的人比别的地方的人要友善得多。
再说头像,我那天注册的时候,偏偏那台电脑上面没有一张合适的照片。我家后院里的多种玫瑰,单单缺一种黄玫瑰,于是几天前我下载了一张黄玫瑰的照片当参考资料用的。既然没有合适的照片,我就拿这张黄玫瑰先充数了。把黄玫瑰当成头像后,才发现歪打正着的居然让我占了大便宜:因为我是新人,谁也不认识,有了这张鲜艳无比的黄玫瑰之后,走到哪里都踩一脚,黄澄澄的大印一盖,让人不想看见都不可能,当时我还是真乐了一阵呢。
后来,认识的人也多了,头像用腻了,想换。有好几位村友,宜修,方方头,杏林一虹等等,都反对。宜修最干脆,她说她进村就是看头像,不看网名,一旦换了就找不到我了。我当时听着点头称是,但后来一想,发现她这个理由也不成立:方方头的头像是系统给的,要是宜修真的只看头像不看网名的话,那跟她肝胆相照的村友也太多了,而且每天还会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宜修的肝那得成了普罗米修斯的肝了,成天挂在外面,不用收回去了。
当然了,黄玫瑰是喜悦和友谊的象征,只要村友们不对着我叫什么花儿,花花的,我继续用下去也是可以的。
这就引出了我的网名,我注册那天,村里还在用旧版,最上角写明了有四万八千人注册。我一看吓一跳,这么多人起名那是一定要重复了,赶快去找康熙字典。抱着字典找了半天,找了两个不常用但也不是特生僻,看着不认识也能猜猜的字。可是奇怪,偏偏就这两个字,系统怎么都不让我注。想着这四万八千人真是厉害,生生把康熙字典都给用尽了。那就用英文吧。又想想,英文也不保险。我知道一点点意大利文,当时灵机一动,就找了个意大利字注上了(顺便回答一下hu18的问题,他有次问过我哪儿来的意大利情结)。giada在意大利语里是“玉”的意思,跟英文的jade是同一个字。册是注上了,但缺点是许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念。有位网友问我是不是发“该打”的音,我心想,我要是给自己起个发音该打的名字,我可真是该打了。越湖更岂有此理,管我叫鸡鸭大,连鸡鸭都是大的了,那猪牛就是恐龙级别的了,你我也就蚂蚱那大小,成天蹦达了。其实,意大利语的发音是属于比较规范的那种,你把g换成汉语拼音里的j,就成了。试过了?对喽,发音就是“佳达”两个音。
再多说几句,我刚到村里不久,老大就给了我忠告:起个中文名字,让别人好一目了然。我刚刚把康熙字典扔回故纸堆里,又得把它找回来,更别提早不记得以前准备用的那两个字是哪两个了。不过,当时我已经注过册了,决定就结合网名和头像起名。一般人提玉就想着是绿的,但因为这朵艳黄的玫瑰,我得起个黄玉的名字。又翻了半天康熙字典,发现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中国字里形容颜色的字许多都有别称,例如红字,可以称为赤或为朱;黑字,为皂为玄;绿字,为碧为翠;白字,为雪为银;偏偏这个黄字,几乎没有一个可替换的字,只有一个缃字,意思是淡黄色,我这个鲜艳的明黄,那也只好顾不得了,于是我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叫缃琦。起是起了,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其实你到我的主页就能看到这个名字。
啰嗦了一通的结论就是,你愿意叫我佳达也可以,叫我缃琦也可以。那什么花儿,花花,打不打,大不大的,就麻烦各位不要叫了。要是真叫的话,我到时候可是装看不见,不理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