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总的“大食物观”包括榆树钱和橡子面吗?

作者:异域堂  于 2024-4-24 14:1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在“伟光正”熏陶下长大的包总,尽管只有小学文化,却有“假大空”的领导才能,在把“疫情”,股市金融和市场经济“清零”之后,又开始不断创新名词以示清华博士的新质创造力,其中“大食物观”即为一例;何为大食物观呢?即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说白了就是“只要能吃饱,啥都可以试”。这本来就是一句废话,但从总书记的嘴里放出来就成了新质名言。
按说大国领导人的言谈都是颇含深意的,所以我理解包总的含义是“地主家也没有存粮啦”,大家各自为战吧。
我是吃饱米面糊糊长大的,一直吃了五十年,不同的是有稠有稀,稠的时候用筷子可以夹上来,稀的时候,喝了一大口却没有吃饭的感觉。那是最困难的三年“困难时期”。
在沈阳,1960年夏季,尽管我家每月有34,35,30和27.5斤的粮食定量,却因为粮站没粮,每天每人只能派发二两包米面,全家四口,弟弟13,我17,父母都近五十了,8两包米面吃一天,是何等的稀糊糊哇?各种蔬菜抢购一空,最便宜的大白菜也卖到了五毛一斤。幸亏一周后,粮食运进来了。但那挨饿的滋味却终生难忘了。按说平均每人每月30斤的粮食定量是饿不死人的,可是托陈锡联司令的福,沈阳市连续十年每人每月只有3两豆油,半斤猪肉的供应。牛奶是只卖给婴儿的,还定量。所有粮食食品要用粮票购买,所有糖果一律高价5元一斤。我家每月只有父亲的工资:52.87元,哪有资格吃糖?

1968年,我被分配到铁法煤矿采煤队工作,全队210人,除了十几个学生和四十多个附近农村的亦工亦农人员及本溪老煤矿调的二十几位师傅以外,有一百多人都是山东各县在困难时期跑到东北来谋生的“盲流”,包括赵指导员也是揣着逃难证明来煤矿的。
大家闲时聊天,最感叹的就是困难时期的两种食物:榆树钱和橡子面,前者是榆树的幼叶,后者是橡树的果实磨的面粉。因为榆树钱可以当蔬菜吃,但是时令很短;橡子面则味苦,且不易消化,吃多了,会便秘,甚至死人的。
我估计包总大谈大食物观,是警戒老百姓要有过苦日子和紧日子的准备,所以特提出榆树钱和橡子面以充实大食物链的内容,也算是对习思想的深悟痛绝吧?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其它[热点杂谈]博文更多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14: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