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携带干海参入境的体验 [2016/06]
- 温家宝为什么要拿掉薄熙来? [2013/10]
- 杂谈入籍的感觉 [2015/04]
- 中国官场有多黑?深不可测! [2011/07]
- 从中国官员的腐败看共产党的衰亡 [2011/07]
- 我看薄,王斗后传 [2012/02]
- 野生干海参可以进境中国,大家不要以讹传讹。 [2018/08]
- 梦鸽的要害是不听话 [2013/09]
- 老年创业的故事(三) [2014/10]
- 我看薄熙来“没事” [2012/03]
- 老年创业的故事(四) [2014/10]
- 中国最有权的不是习近平 [2016/08]
- 为什么“打黑”这么难? [2012/03]
- 唉,我的海南。 [2018/04]
-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一尊”被扒了底裤 [2019/05]
- 我所经历的“三年困难时期” [2010/07]
- 这个史实让我无语。 [2011/12]
- 贺梅案给我的新增的教育 [2011/08]
- 我对毛泽东的崇拜和非议 [2010/07]
- 在认识美国的过程中寻找那家的出路。 [2011/11]
- 这个史实让我无语(二) [2011/12]
- 羊儿回家 [2012/01]
- 答一位莫名其妙的网友的跟帖 [2011/11]
- 谁是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享用者”? [2010/08]
- 答SirCat [2009/10]
- 很累地活 [2012/07]
按说大国领导人的言谈都是颇含深意的,所以我理解包总的含义是“地主家也没有存粮啦”,大家各自为战吧。
我是吃饱米面糊糊长大的,一直吃了五十年,不同的是有稠有稀,稠的时候用筷子可以夹上来,稀的时候,喝了一大口却没有吃饭的感觉。那是最困难的三年“困难时期”。
在沈阳,1960年夏季,尽管我家每月有34,35,30和27.5斤的粮食定量,却因为粮站没粮,每天每人只能派发二两包米面,全家四口,弟弟13,我17,父母都近五十了,8两包米面吃一天,是何等的稀糊糊哇?各种蔬菜抢购一空,最便宜的大白菜也卖到了五毛一斤。幸亏一周后,粮食运进来了。但那挨饿的滋味却终生难忘了。按说平均每人每月30斤的粮食定量是饿不死人的,可是托陈锡联司令的福,沈阳市连续十年每人每月只有3两豆油,半斤猪肉的供应。牛奶是只卖给婴儿的,还定量。所有粮食食品要用粮票购买,所有糖果一律高价5元一斤。我家每月只有父亲的工资:52.87元,哪有资格吃糖?
1968年,我被分配到铁法煤矿采煤队工作,全队210人,除了十几个学生和四十多个附近农村的亦工亦农人员及本溪老煤矿调的二十几位师傅以外,有一百多人都是山东各县在困难时期跑到东北来谋生的“盲流”,包括赵指导员也是揣着逃难证明来煤矿的。
大家闲时聊天,最感叹的就是困难时期的两种食物:榆树钱和橡子面,前者是榆树的幼叶,后者是橡树的果实磨的面粉。因为榆树钱可以当蔬菜吃,但是时令很短;橡子面则味苦,且不易消化,吃多了,会便秘,甚至死人的。
我估计包总大谈大食物观,是警戒老百姓要有过苦日子和紧日子的准备,所以特提出榆树钱和橡子面以充实大食物链的内容,也算是对习思想的深悟痛绝吧?